全員動起來 村莊靚起來
馬山縣喬利鄉樂圩村板伴屯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鄉村風貌穩步提升。記者黃紅錦攝
在馬山縣喬利鄉樂圩村板伴屯,一條條水泥路四通八達、一排排硬化水渠縱橫交錯、一片片菜園花園滿目新綠、一幢幢樓房整齊劃一,共同勾勒出一幅美麗和諧的新農村畫卷。
曾經的板伴屯,晴天灰塵大、雨天污水流,到處是臟亂差的環境。“現在村裏環境好了,大家都住得很舒心。”村民樂呵呵地説。
近年來,板伴屯通過鄉村風貌提升、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完善、特色産業品牌打造、産業鏈條完善、傳統文化挖掘、鄉村治理、傳承鑄造九個方面,精心組織、週密部署,齊心協力整治環境。
黨幹群齊心全力推進“三清三拆”
“在開展‘三清三拆’工作中,我們也曾遇到難題,有的群眾不願拆掉舊房屋,想留來養雞養鴨;有的不願拆掉門前屋後的圍墻,致使巷道狹窄,出行不便;有的認為鄉村風貌提升工作是政府的事,個人不願出資出力。”喬利鄉樂圩村黨總支部組織委員、村委治保主任潘海波坦言。
為了有序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工作,潘海波召開各屯村民會議,宣傳開展鄉村風貌提升工作的意義,講述鄉村風貌提升工作要點和流程,對不願拆舊房屋和圍墻的農戶耐心做思想動員工作。
在取得群眾理解和支援後,樂圩村“三清三拆”整治基本完成,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該村板伴屯被列為全縣鄉村風貌提升示範點。
“現在,村屯居民都很配合‘三清三拆’工作,主動拆除舊房,整理房前屋後堆放的雜物。”樂圩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主任韋生華高興地説。
近年來,在上級政府的資金扶持下,潘海波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大力實施基礎建設,積極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全村12個屯的鄉村風貌提升工作全面鋪開。
從成立黨幹群同心工作隊加大宣傳力度,到構建幹部分片包乾體系落實責任;從組建“一組兩會”村民自治機構發揮骨幹示範作用,到以“群眾籌資、政府補助、社會捐贈”落實經費保障……黨員幹部走在前作表率,以實際行動帶動群眾,自籌資金、投工投勞,共拆除廢棄建築26棟約1200平方米,清理平整面積約6720平方米。
如今,“全村屯屯道路硬化,戶戶有安全飲用水,人人有安全住房”在樂圩村已從藍圖變為現實,村民的日子越過越舒心。
規劃師下鄉打開鄉村發展新思路
頗具民族風情的木樓,融入夯土民居設計元素的米黃色外墻,採用瑤族牛角屋脊搭配大坡頂的青灰色屋頂,每一棟樓房還有標誌性的“八角花”屯標,“微菜園”圍欄採用廢棄瓦片堆砌成花環和魚鱗圖案……充滿瑤族文化特色的板伴屯房屋外立面,處處彰顯設計者的匠心獨運。
“我們結合傳統瑤族建築特色,利用經典的瑤族花紋符號規劃設計板伴屯民居外墻,盡力留住土味和鄉愁。”廣西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師鐘凱介紹道。
除了設計師,鐘凱還有另外一重身份——“鄉村規劃師”。2020年10月,市自然資源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聯合印發《南寧市鄉村規劃師挂點服務辦法實施細則(試行)》和《南寧市鄉村規劃師挂點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各縣(區)、開發區平均每個鄉鎮應至少配備1名鄉村規劃師,為鄉鎮、村莊規劃建設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撐,建立全市鄉村規劃師挂點服務工作制度。鄉村規劃師的駐點,讓施工、設計無縫對接,有效提升鄉村風貌。
塑形兼塑魂建設最美詩意家園
在開展設計工作前,馬山縣相關部門與設計方實地走訪板伴屯,現場調研並廣泛徵求村民意見,深挖板伴屯的紅色歷史、民族文化、産業優勢、礦産資源等多方面優勢資源,為接下來的規劃編制提供全面翔實的資料。
民族特色強一點、鄉愁記憶濃一點、幸福體驗實一點、資金各方投一點、建設投資省一點、致富路子寬一點的“六個一”建設模式,為板伴屯統籌鄉村風貌提升建設指明瞭主攻方向和實踐路徑。
“充分挖掘村屯特色,以産業品牌塑造為目的,讓鄉村風貌提升工作有的放矢。”韋生華介紹,設計以村屯的全面振興為終極目的,梳理出板伴屯各層級的目標定位,落實“一産二管三微四化五網六改”,實現産業的培育延伸、鄉村文化的挖掘再現,達到“風貌塑形,産業做實,文化鑄魂”。
下一步,板伴屯還將利用屯內閒置公共用地建設村活動室、停車場等,不但讓全員動起來、村莊靚起來、山水綠起來,更要讓産業火起來、農民富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