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上林水稻大豐收 田間披上“黃金甲”

發佈時間: 2016-11-02 |來源: 南寧新聞網-南寧晚報 |作者: 作者:蔣愛雲 |責任編輯: 沈曄

  農民享受豐收的喜悅。記者 程勇可 攝

俗話説: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10月27日,是一個陽光充足的好天氣。藍天白雲下,青黃相間的稻田成片鋪展,一群黑色八哥在田間起落。麥田中央,收割機順著固定軌跡行駛,兩個輪子碾過之處留下深深的凹陷,地面露出深灰色泥土。收割機上,農民戴著草帽,目視前方。

眼下,在上林縣各個鄉鎮的田野上稻浪翻滾,一派豐收的景象。

當天上午,記者一行來到上林縣白圩鎮的文梁大米種植區,看到各家各戶正忙著收割稻子。早在清末民國時期,上林農民就開始種植“禾包粘”“黃殼粘”等優質稻穀。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上林大米在南寧市及周邊地區市場已家喻戶曉。2012年,上林大米被列入地理標誌産品保護,成為上林縣的特色産業品牌。

“種植大米哪家強?上林首推白圩,白圩首推文梁。”這句玩笑話是白圩鎮人民以米為傲的象徵。農婦韋碧金家有兩畝半地。“今年是豐收年,一畝地能收1000多斤稻穀!”她坐在地上等待收割機靠邊,説完,又指了指身後的米袋補充道,“大概能裝12袋這樣大的。”

收割機一靠邊,她和另外一名婦女立即起身,雙手撐開麻袋對準收割機後方的長管,一粒粒稻穀從中傾瀉而下,不到30秒,就裝滿一麻袋。幾分鐘後,七八袋稻穀壘成一堵小墻。

一輛拉稻穀專用的小機動車隨後到達,農民們用繩索捆緊袋口,將束口的米袋拖動至車沿後,齊心協力將一袋袋80多公斤重稻穀抬上車。

白圩鎮繁榮社區的文書韋家運自豪地告訴記者:“同樣的米種,種在文梁就是比種在其他地方好吃。”這個有1萬多人口的社區總共擁有約54畝田地,文梁是公認的優質大米産區。産區內土質深厚,日照充足,常年經大明山水流灌溉,所以生産的大米細軟而香甜。村民們希望今年的稻穀能賣個好價錢。

     1   2   3   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