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廣西深山裏的幾座農舍比國際五星級酒店豪華?

發佈時間: 2016-11-01 |來源: 新華網廣西頻道 |作者: |責任編輯: 沈曄

摘要

廣西深山裏的幾座殘破的農舍比國際五星級酒店豪華?

在風景如畫的陽朔縣興坪鎮楊家村,有一組廢棄的農家房子被上海的設計團隊進行了改造轉換,設計成包含有23間客房的名為“雲廬”的精品度假酒店,集聚圖書館、咖啡館、瑜伽館、溫泉、畫室和禪修館為一體。

“雲廬”位於從廣西桂林到陽朔的半途,是一間深藏于漓江沿岸好山好水之間的精品生態酒店。基地是當地一個自然村中幾戶人家的多棟老農宅。項目便是從老農宅的改造開始,逐步梳理宅與宅之間的空間、並將一棟老宅拆除、擴建為餐廳和客人可聚集的場所。

作為這裡本土民居特色,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這裡的泥磚房。

泥磚又叫土磚、水磚。泥磚房下面是用石頭砌的墻基,防潮,上面覆瓦。泥磚很厚,耐用保溫,所以砌成的房子冬暖夏涼。泥磚房窗子很小,前面一扇門,後面一扇門。

泥磚房從古代就有,一直到了改革開放時期,火磚興起後,慢慢地才沒有人再起這種房子了。

也就是從那時起,桂林人慢慢開始推倒泥磚房,建起了鋼筋水泥樓房,泥磚房漸漸成了一種貧窮落後的象徵。到如今還在使用的泥磚房,不是給家庭經濟困難的老人家住,就是飼養各類家畜或放雜物。

現在保留下來的泥磚房,時間最短的已有三四十年,有些已經兩三百年了。

2012年,有人找到楊福修和其他房屋的主人,把共屬6戶人家所有的7幢泥磚房(每幢3空),以每幢20年24萬元的價格租了下來,説是開酒店用。3年過去了,泥磚房子被改造成現在的雲廬精品酒店,並開始正式對外營業,驚艷出世。

以新舊共生的手法,融入鄉村畫境,在傳統的建築中融入現代生活方式,建築師借助空間展開與建築的對話,讓整個酒店呈現出空曠閒適、自然詩意的意境。

  雲廬平面圖。

設計在不破壞原外觀的前提下,老的夯土建築被改造為符合當代生活品質的酒店房間。新建的餐廳則用了一種更為低調的建築語匯,以變截面鋼結構和玻璃中軸門窗系統與毛石外墻、炭化木格柵、和屋面陶土瓦形成一種材料對比,新老建築形成的空間對話和延續感則是維繫外來(酒店)與本土(農村)自然共生的基本法則。

  酒店還是村莊,其實都已經不重要了。

  剖面圖。

  冬暖夏涼,是泥磚房特有的屬性,遠離空調,在崇山峻嶺中感受大自然的溫度。

新建的餐廳,通透而敞亮,整個建築的內外保留了自然村古樸的風格,使用了極為低調的建築語境,為酒店創造了獨具一格的魅力。

  在改造中,保留了原建築的木結構、黃土墻、坡屋面及頂上透光的“亮瓦”。

  墻上的青苔,飽受風雨的摧殘,有種越殘越美的意境。

在室內設計和客房的改造中,依然遵循了自然共生的法則。為了不影響依山傍水的好風景及與老村落的協調,低調的新建餐廳為一層樓高的坡屋頂建築並盡可能地降低了尺度,而室內空間在滿足了空調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升了層高,與建築呼應,讓空間明快、簡潔、流暢。

原有農宅的室內雖然久經歲月的風雨而顯得破舊,但卻不失空間上的趣味,典型的一棟青瓦黃土磚屋為三開間,中間為二層挑高的廳堂,兩側各有四小間房,二層為雜物儲藏用。

在功能上一層的廳堂保留並設有吧臺、沙發, 是客人小聚的社交空間,客廳的兩側各有一間客房,廳堂中增加了通向二層兩間客房的樓梯。

在材料的運用上,選擇了素面水泥、再生老木、竹子和黑色鋼板,力求遵循樸實、自然、簡單的原則。

改造後的室內,極簡的墻面,與古樸的原有建築形成了唯美的對比,體現了生態建築的理念。

對於東西方向的室內墻面,只是作了必要的清潔和修繕,南北方向的墻面在土磚墻以內增加了輕鋼龍骨石膏板墻,新舊墻體中間的空隙滿足了所有管線、管井走向的需求。

  室內的改造非常注重空間、光影、材料、意境等元素的融匯與穿梭。

為了體現生態建築的理念,選擇古樸環保的生態材料,素面水泥、再生老木、竹子等,整個空間呈現出自然唯美的語境。

  村舍之中不變的是泥墻,留下的是經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