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止癢”這類字眼本是描述藥品療效的,如今卻出現在消毒産品的包裝説明書上,誤導消費者。近期,廣西衛生部門對南寧市場上的部分抗(抑)菌産品進行了抽檢,合格率為60%,不合格的原因是産品説明書誇大療效。
根據衛生部《2012年衛生監督重點檢查計劃》,自治區衛生監督所近期在南寧市4家藥店對10個抗(抑)菌産品進行抽檢。在抽檢的10個産品中,標簽説明書合格的6個,合格率60%;4個不合格産品是由於標簽説明書標示有“明示對疾病的治療作用”或“使用方法與藥品類似用語”等宣傳內容,如“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痛等作用,適用於凍瘡引起的紅腫、潰爛等”,違反了《消毒産品標簽説明書管理規範》的規定。
在以往的抗(抑)菌産品抽檢中,産品違規添加激素、抗生素也是常見的不合格原因之一。此次抽檢中,衛生監督部門選取3個膏霜劑型産品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檢測項目為激素、抗生素、抗真菌藥物等,結果均合格。
據介紹,消毒産品並非藥品,按照衛生部門的相關規定,不能將用於藥品的抗菌素等成分用於這類産品中,在銷售時也不能以藥品宣傳。消毒産品和藥品的明顯區別在於,一個是“消”字號,一個是“藥”字號。消毒産品只能起到消毒的作用,只有藥品才具有治療疾病的療效。但一些廠家為了産品療效,往往會添加一些本用於藥品中使用的抗生素,並在銷售時也以藥品自居。還有的産品則是直接在説明書上“動手腳”,用“抗菌”、“消炎”等字眼吸引消費者,實際上卻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監督人員提醒,擅自加入激素或抗生素的産品可能短期內確實能起到療效,但是在用量、安全性等方面都沒有保證,反而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對標簽説明書違反《消毒産品標簽説明書管理規範》的産品,衛生監督部門已責令經銷單位下架處理,停止銷售,並向生産企業所在地的省級衛生監督機構發出協查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