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五象新區:築詩意棲居之城 領文化創新之先

發佈時間: 2011-11-09 |來源: 南寧日報 |作者: |責任編輯: 沈曄

民歌節文藝晚會



三、各方縱論五象新區文化産業發展

五象新區文化産業的發展規劃如何,未來又該如何發展?近日,記者對專家、學者、民營企業家等就五象新區文化産業的規劃佈局、引領作用、發展方式等進行訪問,嘗試多角度窺探五象新區文化大繁榮的方式和途徑。

五象新區文化功能突出

近年來,南寧市發展迅速,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相應地對城市文化設施配備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城區原有的文化設施功能顯得相對薄弱,五象新區重點突出文化功能的定位應運而生。

南寧市規劃局局長封寧介紹,在五象新區沿江一帶,規劃了廣西文化藝術中心以及南寧市部分博物館;在五象大道沿邊安排的是廣西體育中心,以及廣西體育中心配套的一系列文化項目;而五象大道的東段,佈局廣西文化産業城,有梅帥元實景演出核心産業項目等文化設施。此外,五象新區還有自治區層面的文化項目,即包括廣西銅鼓博物館、廣西美術館、廣西城市規劃建設展示館、金融街、文化街、民族風情街的“三館三街”項目,且附近集中的也是與文化相關的項目。“總體而言,五象新區的規劃設計中,文化設施項目數量多,類型多,五象新區的文化功能突出。”封寧説。

新文化産業模式將促成五象新區爆炸式增長

五象新區的文化産業模式是一個全新的發展模式,它不單單是對南寧,甚至對廣西以及北部灣地區,都將起到標桿作用。這是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覃振鋒對記者説的。

覃振鋒告訴記者,文化産業是總需求遠遠大於總供給的為數不多的産業之一,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多年來,廣西文化事業的發展大都建立在農耕文明的基礎之上,這種“實驗型”的文化産業對整個地區發展的拉動作用並不明顯。事實上,文化的拉動作用應該而且可以是非常明顯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用13年的時間,給南寧帶來了包括文化、全民素質、招商、旅遊、城市建設等方面的一系列衝擊波,推動了南寧的快速發展。

如何將文化的拉動作用發揮到極致呢?覃振鋒主張構建現代文化産業體系,他認為,包括大集團、大資本、大項目、大投資等多個要素在內的全新模式,帶來的是國民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以及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全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五象新區的規劃建設正是朝著這一方向在努力,覃振鋒意志滿滿,“五象新區的現代文化産業體系一旦建成,這一全新模式必將促成五象新區的爆炸式增長。”

此外,要真正發揮五象新區文化産業體系的威力,體制是關鍵,“政府心態要開放,體制要活”。正如自治區主席馬飚所言,要突破體制機制的障礙,為五象新區跨越式發展提供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體制和機制的保障。

撐起廣西文化産業新高地

文化項目基地的增多,以及配套設施的完善,為五象新區的産業發展提供了硬體上的支援,這將能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才介入。

文化産業的發展需要承載它發展的平臺,即“文化産業園”。在五象新區文化産業項目的規劃設計中,集聚了傳統文化産業項目、現代文化産業項目和文化産業孵化區,同時還配備了邕江大學等文化産業學院和具有休閒娛樂功能的文化廣場。“這樣的規劃設計從産業鏈上已經基本具備了打造一個文化産業園區的多個要素,可謂撐起了廣西文化産業新高地的文化內涵。”廣西民族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吳致遠認為。

吳致遠説,動漫主題樂園、廣電傳媒中心、印刷産業園區、世界圖書公園等一串相關行業、産業的聚集,不但使上下游産業鏈更加順暢,而且地理空間上的集中,更利於産業內部資訊共用、創意閃現和優勢互補,實現強強合作。未來五象新區文化産業園的發展,應該是輻射周邊,形成新的産業群,並再次聚合併孕育新的産業群,托起廣西文化産業大發展的大框架,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重大作用。

傳統文化精髓融入現代城市發展

廣西民族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容志毅認為:南寧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在城市建設規劃中應該更多體現民族、地域文化,融入傳統文化的精髓。

在五象新區的建設中融入傳統文化因素,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為現代都市建設發展增添了新的特色和亮點。在五象新區規劃建設的諸多項目中,有動漫産業園這樣的現代文化項目,也有廣西銅鼓博物館這樣傳承傳統文化的項目。從不少項目的規劃設計方案來看,很多設計元素也取材於民族傳統文化,“這是難能可貴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容志毅説,五項新區不僅要尋找到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的平衡點,還要努力實現用先進文化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範式,構建更高水準的和諧城市。

     1   2   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