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胎、“神6”航太飛船及“神7”宇航服採用的橡膠製品、新華電池、微型無人機、農業科技大集、全球工程機械“排頭兵”……50多年的風雨兼程中,科技興桂戰略,科學研究、科技投入、科技普及的機制和輝煌科技成果的取得,撬動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科技興農:貧困山區的致富道路
從“金穗”行動到“星火富民工程”,從農産品深加工及特色産業培育科技工程到科技扶貧,廣西把“科技興農”演繹成一個個具體的行動。從羅漢果到木薯,從奶水牛到桑蠶,從有機茶到甘蔗……在科技的推動下,廣西的農業正在向專業化、規模化、産業化的現代農業方向發展。廣西眾多農民也在科技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興奮。
廣西玉林市福綿區泉東村農民趙師權早就實行了稻田“2+1”模式:兩季水稻,一季馬鈴薯。水稻免耕拋秧、玉米免耕栽培、冬季馬鈴薯稻草覆蓋免耕栽培,“三免”技術使得勞動強度大大降低。
科技提高了農作物的耕作效率,也帶動了農作物的大量耕種以及農産品品質的提高。甘蔗播種面積在2007年已達到1338萬畝,佔廣西耕地面積的1/3,蔗農種蔗實際收入超過130億元。廣西正積極發展高産高糖的“噸糖田”,並把甘蔗種植面積穩定在1100-1200萬畝作為2010年糖業綜合發展目標。今年10月在廣西試點成功的飛機噴施增糖增産劑,使得甘蔗糖分提高、蔗汁純度提高、糖業持續實現成本控製成為現實。
“三免三避”、高産高糖使得廣西眾多農民成為科技致富的受益者。50年來,廣西實施的科技興牧“133”、科技興糖“1105”等重大農業科研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制糖、桑蠶等優勢産業上開發了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産品,累計實現農業新産品産值達1300多億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主任胡德才説:“1978年到2007年,廣西絕對貧困人口從2100萬人減少到65萬人,絕對貧困發生率從70%下降到2.1%。 這與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科技扶貧、知識扶貧有密切聯繫。”
技術創新:工業之魂的廣西脈搏
“柳州五菱汽車産供銷樣樣好!”在廣西科技館中看到了自己家鄉産的汽車,陳子懿一臉的驕傲,“柳州汽車是廣西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關鍵詞,”
柳州汽車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在於科技的引進。上世紀末,柳州先後引進中國一汽集團、上汽集團及通用汽車等國內外行業巨頭的先進技術,邊學邊創新,不斷強化自身的能力。如今,上汽通用五菱從2002年14萬輛上升到2007年55萬輛,目前已佔據國內微車近半市場。
掌握了技術,企業競爭就成功了一半。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製造業發展蕭條,但我國最大的內燃機生産基地——廣西玉柴集團卻勢頭良好。玉柴能安全“過冬”的底牌在於多年的基礎研發創新成果,200多項國家專利。
以柴油發動機為例,玉柴研發的汽車尾氣排放控制技術一直保持行業領先位置。2007年,玉柴在一系列國際化的激烈競標中一舉拿下北京公交集團總共1916臺大訂單。至此,玉柴國4重型柴油發動機一舉打破進口發動機在北京一統天下的局面,奧運期間近2000臺裝配了玉柴國4發動機的奧運專用車輛在首都一展風姿。
數控自動萬能銑頭、“新型銅硬釬焊雙波浪帶汽車散熱技術”、高原型輪式裝載機、中國第一台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歐IV柴油發動機、微型轎車柴油機、數顯量具、預應力錨器具、有色金屬材料、生命科學、配位化學等領域,廣西的研究應用均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科技創新離不開科技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1958年至200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技術隊伍由2萬多人發展到98萬人,增加了48倍;11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專利授權累計17758件,工業科技新産品總産值達1800多億元;23個自治區科技創新試點師範縣和16個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市)的工作也在不斷推進。
“八大計劃”繼往開來催生“科技廣西”
50多年來,廣西先後實施科技“星火計劃”、“新産品試製計劃”、“火炬計劃”、“科技攻關計劃”、“攀登計劃”、“重大科技成果推廣計劃”、“海洋開發計劃”、“軟科學研究計劃”等“八大計劃”,這些科技計劃的實施,大大推動了廣西科技成果的獲得。
山如青龍蜿蜒,水若碧帶環繞,綠色是廣西的底色。曾經,廣西的綠除了風景什麼都不能代表,反而缺煤少油少氣。而今,木薯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沼氣等生物質産業技術的發展,給廣西的綠增添了一片亮眼的光澤,使其成為眾人矚目的特色資源。
作為中國最大的木薯産區,2007年底,由中糧集團投資的我國首個以木薯為原料的大型生物質能源項目在北海市投産,年産20萬噸燃料乙醇,帶動100萬畝木薯種植,也使得廣西走進了生物質能源發展的良性軌道。
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楊道喜説:“現階段,廣西發展生物質能源主要選擇以木薯為原料,這對發展廣西特色資源産業、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能源危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利用資源優勢打造“綠色油田”的廣西,還不斷發展“黑色石油”,希冀緩解中國西南“油荒”困境。
正在施工的欽州港工業區正力爭今年底完成千萬噸煉油主體裝置,千萬噸煉油項目,是廣西範圍內目前單項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已列入中國“十一五”煉油發展規劃,主體裝置將於2008年底開始陸續投産,2009年底全面建成。
和欽州港工業區一起被納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還有防城港市的企沙工業區和北海市的鐵山港工業區等,建設面積達86平方千米。在不到1年時間裏,大量中央企業紛紛進駐北部灣,成為廣西實施新型産業化戰略的支柱。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廳長陳大克説:“科技發展要充分發揮廣西的資源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做好精深加工,延伸産業鏈,提高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何豐倫 唐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