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微笑的城市是充滿幸福和愛心的城市。
一座歌唱的城市是永葆年輕活力的城市。
一座平安的城市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城市。
南寧就是這樣一座沐浴著溫情、關愛、互助、和諧的城市。在抓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抓好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是歷屆南寧市委、市政府堅持的戰略。1998年,南寧市 從“創城奪杯”(創衛生城、奪“南珠杯”)的精神文明建設中探索了抓好“三個一” [即攤前一個桶(垃圾桶)、街頭一個崗(交通崗)、路上一輛車(計程車)]的做法,成為南寧精神文明建設的品牌;在此基礎上,南寧精神文明創建從“三個一”拓展到“五個進”,即文明新風進社區、優質服務進網路、群眾文化進廣場、園林綠化進街道、環保行動進家庭。緊接著,從“五個進”拓展到“五個綠”(即發展綠色經濟、營造綠色環境、建設綠色通道、培育綠城文化、造就綠城文明),再到如今聲勢浩大、惠及廣大群眾的“城鄉清潔工程”,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開展,讓文明之風吹遍綠城,人們素質逐步提高,城市形象得到大大改善,南寧之美得到肯定。
一曲《大地飛歌》,讓世界走近了南寧。
一種“能幫就幫”的精神,讓神州大地認識了南寧。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在文化建設方面,南寧市堅持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繁榮文化事業的要求,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抓文化品牌、培育綠城文化,用文化精品鼓舞人、教育人、啟迪人。
在文化精品戰略的推動下,南寧市優秀的文藝工作者近年來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激勵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獲曹禺戲劇獎之劇目獎的粵劇《月到中秋》,獲“五個一工程”獎的歌曲《鄉村社戲》,獲中國電視金鷹獎的電視劇《走過秋冬春夏》、歌曲《大地飛歌》,還有雜糅了歷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精華的大型歌舞表演《美麗壯錦》、大型壯族舞劇《媽勒訪天邊》、大型民族歌舞晚會《綠城歌海》、壯族舞蹈《壯族大歌》、電視紀錄片《趕馬幫的女人》、大型話劇《蒼天有淚》、舞蹈《歌催月圓》、邕劇《歪打正著》等,這些優秀作品以強大的感召力,感染和影響著南寧人的精神世界,不斷奮發圖強,成為南寧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智力支援和精神動力。
在堅持文化精品戰略的同時,讓南寧人引以為豪的還有唱響世界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成功舉辦了10年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成為南寧一張城市名片。一曲《大地飛歌》唱紅祖國大江南北,唱響世界各地,中外藝術家、國內外商家匯聚南寧,使南寧成為政治、經貿、文化活動的大舞臺,世界目光的聚焦點。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也成為南寧探索“文化興市”的新路子,通過民歌傳遞南寧開放意識,打開一扇開放合作的大門。
●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是普及文化知識,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市民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南寧市歷來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到“十五”第一年,已經擁有市級公共圖書館2個、縣級圖書館2個、鄉鎮圖書館52個,總藏書量80多萬冊。2001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觸角開始關照到殘疾人士。市圖書館利用圖書館無障礙通道,建立了廣西第一個殘疾人讀書中心,內設肢殘區、盲人區、視聽區。此外,隨著1982年國家《文物保護法》的實施,我市的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迎來了新的前景,邁上了新的臺階。在2003年國家啟動“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前,我市已于2002年對市區20多條老街道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建築、紀念建築物進行較全面的調查,新登記了近百處文物點。
●群眾性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無論是晨曦初現,還是夜幕降臨,我市的廣場、公園都會響起陣陣鏗鏘的鑼鼓聲,歌聲悠揚,舞姿翩躚。廣場、公園成了群眾娛樂的好去處,一些由群眾自發組織的群眾性文體活動處處可見,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南寧市加強文化載體、文體隊伍的建設,積極為群眾性文體活動創造條件、搭建舞臺,充分運作好群眾性文化載體,認真培育好群眾性文體隊伍,積極策劃好群眾性文體活動,廣泛性地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體活動,一支支文明向上的文藝隊伍為群眾帶來了歡樂,奏響了人與人的和諧樂章,在寓教于樂中提高市民整體素質,鞏固黨的思想陣地和群眾陣地。
市民文明排隊上車。
市民感言:退休幹部楊英群
我們年輕時候的文化娛樂活動最多就是看場黑白電影,現在退了休可選擇的娛樂活動卻比我們當年多了好多倍,早晨到公園學太極,晚上到廣場學跳恰恰舞,偶爾還可以到博物館看場畫展、書法展,文化生活豐富了我退休的日子。
環境是城市的“臉面”,也是對照城市文明的一面鏡子。
多年來,南寧市圍繞“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以人為本,抓好城市基礎設施、人文環境的城市硬體和軟體建設。
在城市管理方面,不斷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和文明創建水準。2001年南寧在全國率先建立第一個城市應急聯動系統,利用整合的數字化、網路化技術,將110報警服務台、119火警臺、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報警臺納入統一的指揮調度系統,實現了“統一接警、統一指揮、聯合行動、快速響應”;隨後建成的政府公共資訊服務呼叫中心,實現了“一號碼接入,一站式服務”,為市民提供24小時的非應急事件受理服務;建成文化網路監控中心,以科技手段加強對網吧的監控;建成“打防控”監控體系,以科技手段加強對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
在交通出行方面,打造立體大交通網路,緩解交通壓力。1964年南寧邕江大橋建成通車後的40多年時間裏,南寧修建了十多座跨江、跨區域大橋,完善了南寧的交通路網。為滿足公共交通需求,南寧市持續增加公交運力的投放,大力拓展公交線路,2007年全市公交車輛數發展到2351輛,公交線路達到132條,公共汽車擁有率大大超出國家標準,實實在在的為民生服務,為經濟服務。
市民感言:公司職員黃立
我前幾年搬到快環的經濟適用房時還覺得離上班的地方太遠,沒想到才兩三年時間,不僅建了立交橋,連公交車也開到了家門口,真的十分便利。
在生態環境方面,做好“樹”文章和“水”文章,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既要金山銀山,更要青山綠水”是南寧市委、市政府發展工業經濟的同時秉持的生態環境管理理念。自上個世紀90年代,南寧提出打造“中國綠城”口號後,南寧始終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把加強城市綠化作為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2006年和2007年共植樹324萬棵,“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美好畫面初步形成;建成了60處綠地廣場,以及佔地面積為93公頃的市中心森林公園和名樹博覽園,2007年南寧市園林綠化已實現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58%,綠地率33.02%,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面積10.72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9.47%。同時,對市區18條內河開展綜合整治,著力做好“水的文章”,構築水環境與城市整體形象、水環境與市民生活之間形成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具有民族文化底蘊、亞熱帶特色、風景秀麗的城市水環境。如今在南寧,“綠色學校”“綠色醫院”“綠色小區”“綠色賓館”等創建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各單位積極參與,共建綠色家園。
在社會保障方面,關注弱勢群體,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完善城鎮低保制度,推行農村低保,基本做到應保盡保,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完善城鎮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推行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房,為廉租房住戶實行實物配租、貨幣補貼、租金核減等優惠政策,努力實現“居者有其屋”目標;完善就業幫扶機制,努力實現充分就業,深入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建立充分就業社區,減少城鎮登記失業率,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加快建設12333呼叫援助系統,為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快捷的資訊服務;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優先安排下崗工人、“零就業”家庭、殘疾人等困難群眾實現就業。
●全力做好20件“為民辦實事”
今年,南寧市繼續把為弱勢群體、困難群眾解決生活問題列入2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這2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包括社會保障、社會事業、交通建設、環境治理等幾個方面,著眼于當前群眾最盼望、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全市上下一致的共同努力,20件實事項目取得了積極的進展。截至10月31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新建(恢復)公共停車場和改造小街小巷、扶殘扶貧扶僑安居工程3件實事已經全面完成任務,其他項目進展順利。
●完善交通路網,打造“一小時經濟圈”
路通了,順暢了,現在從快環繞城一圈只要40分鐘左右。改變以往“東西不暢,南北不通,越江不便”的交通狀況,改善居民出行條件,是歷年來南寧市市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我市圍繞“打通斷頭路,形成環通道,建設主軸路,形成放射線”的思路,狠抓城市路網建設。2006年至今,南寧市投入90億多元資金開展道路橋梁的改造和建設,新建道路總長度300多公里,打通了51條斷頭路,對全市90%的城市主幹道實施了改造建設。在市區共規劃建設越江橋梁7座,城市立交19座。市建委透露,未來幾年,南寧市將加快推進五象新區堤園路、玉洞大道、平樂大道、龍崗大道、銀海大道等五象核心區主幹道以及北湖北路延長線建設;加快啟動建設鳳嶺北路、銀海大道延長線、物流大道、邕武路等市政主幹道路。
如果説“半城綠樹半城樓”是南寧的外在形象,那“能幫就幫”精神就是南寧的內涵。
在南寧,公共場合自覺排隊成為綠城市民的好習慣;“您好”“謝謝”“不客氣”“您請坐”等文明用語不絕於耳;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弱病殘孕幼主動讓座;在十字路口,攙扶步履蹣跚的老人過馬路……
不佔道經營,不跨門檻經營, 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隨意踩踏綠地草坪;紅燈停、綠燈行,機動車、非機動車不佔道、不搶道,行人不橫穿馬路、不翻越交通隔離欄,遵守交通規……在綠城的大街小巷,一縷縷文明新風迎面撲來,一幕幕和諧畫面放眼皆是。
近年來,南寧市以建設廣西“首善之區”和區域性國際城市為目標,以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積極開展“城鄉清潔工程”活動,全面治理“五亂”,開展“開展和諧建設在基層”活動,塑造“能幫就幫”的城市精神。2008年,南寧市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百萬市民守禮儀”大行動為載體,開展“文明排隊日”“文明過馬路,安全你我他”“文明行車,和諧交通”等活動,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個由舊城改造拆遷戶組成的小區,這裡的街坊鄰里互敬互愛、互幫互助,小區在“能幫就幫,幫別人就是幫自己”的信念下共同營造溫馨和歡樂。這就是榮獲“全國和諧鄰里建設示範社區”的望州南社區。
在南寧市,這樣的文明社區比比皆是。社區居民互敬互愛,扶貧幫困,和睦相處,社區內處處體現著真摯的親情和友情,洋溢著共建和諧、共用和諧的氣息。獨居老人的生活有了幫助,貧困居民的日子有了溫暖,失業人員再就業有了希望……社區幹部與居民、居民與居民之間,手拉手,心連心,做到“衣食住行能幫就幫,求學就業能幫就幫”,社區內處處流淌著親情般的關懷,洋溢著共建和諧、共用和諧的氣息。
“能幫就幫”的精神猶如一朵城市奇葩,盛開在綠城大地之上:衣食住行能幫就幫,求學就業能幫就幫,扶貧濟困能幫就幫,大事小事能幫就幫。“能幫就幫”所代表的和諧友愛精神已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脈,成為和諧南寧的城市品質。
在這種和諧相處、互幫互助的氛圍影響下,近年來南寧市先後涌現了敬業奉獻的典型黃振磊、構建和諧社會的堅強衛士楊家榮、人民的好法官向寧以及“全國見義勇為模範”謝芳秋、“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的周小容等先進典型。“他們金子般的心靈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給我們帶來了強烈的震撼,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美的心靈的召喚。”市民黃先生説,典型模範的事跡如同一股洪流撞開了人們情感的閘門,蕩滌著人們的心靈。
如今,“能幫就幫”的互助精神如同春風吹遍了綠城的每一個角落,引導著市民和睦互助,奉獻友愛之心。同時,也讓外地客人充分感受到,南寧是個充滿愛心、講文明的城市。
經濟在發展,文化在豐富,文明在跨越。首府南寧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使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四位一體”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協調發展,呈現出“創建促和諧,和諧促發展”的喜人局面。
給困難居民送關愛
●志願服務體系得到發展延伸
近年來,團市委利用共青團組織網路優勢推動志願者隊伍的建設,日益完善志願者組織機構和服務網路,目前全市建立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的單位達90%以上,形成了以青年志願者協會、黨員義工隊伍、愛心小分隊等為主的社會志願服務體系,志願者人數達50多萬人,廣大青年志願者成為參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此外,各類幫扶團體、救助機構也得到發展壯大,目前我市設立了市、城區級社會捐助接收工作站20個,街道、鄉鎮級接收工作站135個,建立慈善“愛心超市”204家;全市有“愛心小分隊”2586支,有黨員義工12.3萬人,他們通過開展捐款、慰問、諮詢、幫扶等活動,為群眾做好事,送溫暖。
●政府效能建設受好評
説起到政府機關辦事,“事難辦,臉難看,門難進”是許多市民的切身感受。2007年,我市在各級黨政機關部門開展“轉變幹部作風,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活動,開通了廣西第一個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進一步完善行政審批和配套服務,審批事項受理能力提升了近三分之一。通過設立市長熱線電話,制定領導接待群眾來訪日制度,開展“公開大接訪”活動,關注民情,全面提升執政為民的服務品質。
態度好了,速度快了,臉色好看了……這是市民對機關開展“轉變幹部作風,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後的真實評價。實踐證明,通過加大依法行政監督檢查力度,群眾對黨政機關行政效能的滿意度大幅提高,滿意度為93.99%,2006年、2007年群眾對主要窗口服務行業行風滿意度平均達94%。(記者楊樂/文 周家志/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