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政法機關造平安南疆紀實:撐起的“保護傘”·南寧國際汽車展落幕 20萬人觀展成交1986輛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完善中國沿海經濟發展鏈條·廣西累計發放扶貧到戶貸款12億元惠及22萬貧困戶·南寧市新聞代表團專訪溫卡華·“根”的眷戀:張藝謀的廣西情·奧運情·電影情·李寧為家鄉驕傲:“王子”的驕傲·夢想·期盼·車榮福到廣西師院現場辦公·廣西新體制多方構建民生保障網·南寧三級聯合大接訪為民解疑難·央視4日晚將播放《大地飛歌·2008》晚會盛況·南寧領導檢查“穿衣戴帽”工程·新華社:中國南疆的綠色畫卷·“中醫中藥中國行”將走進壯鄉 30日啟動·沈北海車榮福視察《錦繡壯鄉》排練情況·新一輪冷空氣來襲 南寧市今明兩天降溫不降雨
 
GDP:從兩個億到一千億 觸摸數字見證南寧變遷
時間: 2008-12-11 | 文章來源: 南寧晚報

翻開南寧市50年的歷史長卷,一串串數字跳入眼簾,彰顯著自治區成立五十年間,南寧這個首府城市社會經濟的變遷,讓我們心動。今天,自治區成立50周歲之日,我們透過這一串串數字,見證南寧以及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居民成長的脈動。

關鍵詞:和諧

各民族團結謀發展

2007年,南寧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僅為10.47‰,比1958年下降了12.11個千分點,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與此同時,反映經濟總量的地區生産總值比2006年增長17.1 %,為1958年的522倍。人口低生育水準保持穩定,人口出生率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的指標內,出生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基層計生服務設施也已納入自治區建設規劃。

民族團結,和睦相處。以壯族為主體的各少數民族歷來與漢族團結協作,南寧社會穩定,成為民族團結的典範。至2007年末,南寧市常住戶籍總人口683.51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94.18萬人,佔總人口57.67%。少數民族人口總數、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均居全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首府城市之首。

南寧是一座綠城,綠在城中,城在綠中,終年常綠,四季花開,綠化、美化、彩化與亞熱帶風光融為一體。2007年底,市區內共有公園16座,而1978年僅有3座公園;2007年南寧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7137公頃,比1978年的993公頃多出了6144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86%,1978年僅為15%;2007年,南寧市綠地率達34.32%,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面積10.86平方米,而1978年僅為3平方米。

南寧,經一代代南寧人的努力,近年來,先後榮獲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示範獎、全國生態環境建設十佳城市、全國青年文明社區示範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中國人居環境獎、全球人居領域最高規格獎項———“聯合國人居獎”等榮譽稱號。

國內生産總值

 

關鍵詞:實力

全市生産總值突破1000億

衡量經濟發展綜合水準通用的國際標準是國內生産總值,即常説的英文縮寫“GDP”,這一標準在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準時,也被稱為地區生産總值。南寧市2007年全市生産總值突破1000億元,達1069.01億元,增長速度比全區大約高2.2個百分點,高於全國5.7個百分點,為1994年來最高。而1958年自治區成立時,南寧市生産總值僅為2.0473億元,1983年則為14.949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007年全市財政收入突破150億元,達到1508393萬元,比上年增長25.32%,提前實現三年翻一番目標。而1958年南寧市財政收入僅為4017萬元,1983年則剛剛達到26258萬元。2007年市屬6縣的財政收入均超過億元,其中橫縣財政收入達到4.81億元。

2007年,南寧市實現農村社會總産值540.83億元,農業結構、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農産品産量平穩增長。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41.71萬公頃。

1958年,南寧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僅為0.79億元,1983年達到5.74億元,2007年突破250億元,達255.43億元。全年糧食産量創2000年以來的新高,産量達189.94萬噸,比上年增長4.41%,1958年僅為23.62萬噸;1983年則達到71.46萬噸,其他農副産品産量也都呈數倍、百倍甚至千倍增長;2007年南寧市全部工業總産值達到830.21億元,1958年僅為1.49億元,1983年則達到16.14億元;南寧市2007年發電量達到27.79億千瓦時,而1959年南寧電廠裝機總量達到1萬千瓦時,全年發電量僅為2735萬千瓦時,為1949年的16.6倍。

企業規模不斷壯大,2007年末,南寧市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7家,其中工業産值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55家,比上年增加51家。

全市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

 

關鍵詞:民生

從渴望“老四件”到“多樣件”

50年來,伴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綜合實力的顯著增強,城鄉居民生活,消費水準、消費結構和消費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城鄉各族人民分享的果實越來越多,民生發生了質的飛躍。

1980年,居民的每人平均消費支出由每人每年443元,到2007年達7882元。2007年南寧市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12597元,比2006年增長15.17%,2001年這一數據也僅僅是7906元;2007年,城市職工平均工資達到24789元,比1958年的510元增長了48.6倍。農村居民收入也有很大提高,南寧市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1958年僅為74元,2007年達到3462元,比1958年增加了46.78倍。

腰包鼓,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過去是以吃、穿等生存資料為主的單一格局,現在的住、用、行和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消費支出明顯提高。1980年,南寧市城鎮居民用於吃和穿的開支佔到全部生活費支出的70.2%。到2000年,生活費支出中城鎮居民用於吃和穿的支出比重已下降為42.87%。

恩格爾系數這個衡量人們生活水準的國際指標,2007年南寧城鎮恩格爾系數為42.5%,離“全面小康”社會小于40%的目標越來越近。絕大部分居民生活消費實現了由“溫飽型”向“寬裕型”轉化,部分居民開始向更高水準的全面小康生活邁進。從上世紀50—70年代的“老四件”(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到80年代千元級的“新六件”(電視機、洗衣機、錄音機、電冰箱、電風扇、照相機)以及到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多樣件”(電腦、小汽車、商品房……)消費品種增多,檔次提高。斗轉星移,如今,“四件”早已在農村普及,“六件”在多數城鎮也已近飽和,人們對“多樣件”的上萬元級商品的需求正處於資金積累和逐步增加消費的階段。而南寧,這座曾被稱為“騎在摩托車上的城市”,到2007年末,南寧私家車擁有量更是達到890308輛。

翻開南寧市50年的歷史長卷,一串串數字跳入眼簾,彰顯著自治區成立五十年間,南寧這個首府城市社會經濟的變遷,讓我們心動。今天,欣逢自治區成立50週年,我們透過這一串串數字,見證南寧以及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居民成長的脈動。

全市財政收入

 

交通電信發展“縮短”交流距離

自治區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南寧的交通電信業突飛猛進,與交流上縮短了“距離”。

解放初期,南寧只有4輛客車、45輛貨運汽車,大多數人還是靠步行和人力車。1966年,貨運機動車代替了人力、畜力車;1990年南寧市公路運輸機動車擁有量24416輛,多層次的交通網路逐漸形成,2007年全市公路客運量達9546萬人,公路貨運量7160萬噸。2007年末,全市擁有各類民用車輛109.72萬輛。2007年末,南寧市公路總里程達9956公里,比上年增加942公里。1958年全市橋梁總數僅有5座,1983年也僅有26座。到了2007年,已上升到166座。路燈,1958年1478盞,2007年44000盞,50年間增長29.77倍,南寧過去的“有路無燈,有燈不亮”的歷史全面改變。

如今,以南寧為中心的全區公路網四通八達,境內有國道(322、324、325、209、210)5條縱橫貫通,國道、省道把南寧與全區各市相連接,構成了廣西公路網的主骨架。

水路,1956年9月南寧市港務局成立。1956年7月1日,南寧船舶修造廠設計製造的現代化客輪“桂宏”號首航西津。1990年,南寧市有國營、集體水運企業5家,全年完成客運量34.28萬人,貨運量77.61萬噸。目前,南寧港已經成為西江航運幹線的龍頭港和我國內河主樞紐港,擔負著南寧及周邊地區物資集散、廣西各地外貿出口、南昆鐵路部分貨物運輸任務。從水路可直達龍州、百色、貴港、梧州、廣州、香港、澳門。2007年南寧市機動船總數達到1447艘。

用“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來形容南寧民航的發展最合適不過。1952年,中南民航管理處籌建民航南寧站,同年10月,開闢了昆明—南寧—廣州航線,成為當時新中國已開通航的7條航線之一,南寧市成為當時全國13個通航城市之一。截至今年10月,南寧民航共有航線43條,其中包括37條國內航線、1條地區航線和5條國際航線,吳圩國際機場每週起落航班增加到654架。

1950年10月,市電信局動工裝設540門BD—110式共電制交換電話機,至當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1957年2月1日,位於共和路中段南寧電信大樓建成,開通C—1型2000門共電式交換總機,成為廣西第一座電信樞紐大樓。

1988年12月8日,“126”人工尋呼臺正式使用,1992年8月,“127”開通使用。從科機到模擬電話,最後到行動電話數字話。十幾年前,大家仍津津樂道的“科機永久保修”,如今科機也少見蹤影。 2007年,南寧市的電話普及率達到64.49部/百人。

市民收入和支出

 

從“灰姑娘”變成“金鳳凰”

“金田牌”摩托車、“飛燕牌”彩色電視機、“天鵝牌”自行車、“桂花牌”手錶、“金花茶牌”縫紉機、“象山牌”罐頭……這些現在南寧年輕人已經不大熟悉的品牌,年長一些的南寧人卻耳熟能詳。

上世紀80年代,南寧市曾是全國電視機的重要産地之一。1979年,市無線電三廠試製並投産“飛燕”牌黑白電視機,並於1984年開始組裝彩色電視機,開創了廣西彩電生産的歷史,産品行銷全國10多個省、市、自治區。

1982年3月,南寧機械廠首次試製出“金田牌”50CC摩托車,在1983年榮獲國家經委頒發的新産品“金龍獎”,到1985年,摩托車産量達10610輛。于1979年組建的自行車總廠,1980年開始生産“天鵝”牌新式自行車,經過改造形成了年産30萬輛的整車能力,並於1987年在西非甘比亞創辦甘比亞天鵝事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為全國自行車行業首家出國辦廠的企業。

如今的南寧,以“中國綠城、壯鄉歌海、會展之城、旅遊勝地、美食天堂”為主題,積極開展泛北部灣、泛珠江三角區域的旅遊合作,推動廣西北部灣“4+2”城市旅遊聯盟發展。2007年,南寧市旅遊人數達2072.2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17.39億元。在1984年,南寧市國際旅遊收入僅有210萬元。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南寧市各種各樣的博覽會、展覽會、洽談會、美食節此起彼伏。2008年6月14日,在上海舉行的2008中國會展行業年會暨第五屆“中國會展之星”頒獎盛典上,中國—東盟博覽會被評為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展會之一。

廣西素有“歌海”之譽,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 廣西各族人民一向有愛唱民歌的習俗。從1993年起廣西開始舉辦民歌節,到1999年,“廣西國際民歌節”更名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從首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成功舉辦的10年來,民歌藝術節秉承“打造新民歌、弘揚民族文化、擴大中外文化交流”的宗旨。經過10年的積累,中國絕大多數經典民歌都在“大地飛歌”舞臺上被重新翻唱,一首首歷經多年傳唱不衰的民歌,使得南寧成“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這名過去還不曾廣為人知的“灰姑娘”,如今已變成一隻“金鳳凰”走向世界,讓民歌唱響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人才助推科技進步

2007年,南寧市共組織實施國家級火炬項目15項,國家級星火項目2項,重點成果推廣項目9項,區市創新項目406項,年內安排市級科技項目152項。市級科技項目總投資5.6億元,全年重點技術創新項目23項,重點新産品試産項目41項。全年取得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項,獲得自治區級科技進步獎17項,獲得市級以上鑒定科技成果45項,其中國際領先4項,國內領先14項,國內先進24項,區內領先3項;全年專利申請受理量699件,其中發明專利受理204項;獲得授權專利數367項,其中發明專利48項,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獎17項,連續第四次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高活力α-乙酰乳酸脫羧酶的研製與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南寧市國家科技進步獎零的突破。

2007年末,全市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8.78萬人,新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實施市科技企業孵化基地建設等項目,加強人才小高地建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産業。規模以上工業新産品産值增長68.91%。啟動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新模式、“飛地工業”發展研究並完成相應成果,提出建設拆遷安置房的新思路並積極推動相關工作。創新招商引資方式,確定承接東部産業轉移7個重點産業,明確縣區、開發區工業發展定位。(專題策劃: 方東雲 采寫 記者 王志鵬 史小輝 實習生 謝萍 鄭燕娜 記者 王偉國 插圖)

 

 

 
中國--東盟博覽會 更多
中國—東盟博覽會魅力之城 天津展區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朱槿花廳夜景
·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特惠措施 服務“主題國”
·東盟展位再創新高 今年博覽會和峰會有新亮點
·中國—東盟博覽會魅力之城 天津展區
·東盟秘書處:東盟和中國將攜手開發新能源
·中越邊境口岸成立國際道路運管處規範跨國運輸
·越南今年前7個月貿易逆差明顯上升
·中緬邊境警方攜手全力為奧運保平安
·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
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 更多
民歌節廣西民族風采(二)
“大地飛歌”民族風采展示(四)
·各國藝人:這是一個喜歡民歌的繽紛花園
·南寧“儺”文化
·南寧大鼓:一個人的傳奇
·豐富多彩的南寧民歌
·昔日船民邕江邊吟唱“水上疍歌”
·“大地飛歌”民族風采展示
節慶活動 更多
·“中國—東盟教育文化交流一條街”精彩亮相
·興寧區“夏日美食狂歡節”
·南寧2008賓陽炮龍節
·橫縣茉莉花節
·大明山山花旅遊節
·三月三歌節
·南寧·東南亞國際旅遊美食節(2006)
·中國-東盟博覽會
·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
版權所有 南寧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電話: 86-0771-552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