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08中國(廣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北部灣經濟區國際國內區域經濟合作與開放開發”舉行論壇在南寧舉行。3個小時中,專家學者們就北部灣開放開發與非公經濟合作關係盡情地暢所欲言,為北部灣發展獻好計、獻好策。
北部灣開發 帶來好機遇
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風生水起,無疑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舞臺。北部灣經濟區良好的基礎設施,開放的政策平臺,以及重點産業的規劃部署等,都為非公有制經濟創業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歷史舞臺。
北部灣(廣西)經濟區規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王乃學説,《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要求北部灣經濟區發揮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示範作用,成為國際通道合作橋梁和交流平臺。
王乃學認為,建設中的北部灣為非公有制經濟創造無限商機。目前,北部灣經濟區大規模建設的序幕已經拉開,一是重大産業佈局全面展開;二是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開創新的局面;三是港口資源整合和開發建設不斷提速;四是産業園區平臺和保稅物流體系水準提高;五是開放合作不斷拓展;六是體制機制創新向縱深發展。這些都為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北部灣開發建設帶來了無限商機。
而北部灣建設同樣離不開非公經濟的支援與參與。國務院參事任玉嶺則用了幾組數據進行説明:“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地方的真正崛起,還必須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浙江省在工業領域內的國有經濟同非公經濟的比重是20:80,廣東為25:75,江蘇為29:71,相反,經濟發展滯後的東北和西部,國有經濟與非公經濟的比重恰好與先進地區相反,東北為80:20,西部為89:11,這説明北部灣的經濟要真正向江浙、廣東那樣快速發展,就必須要大力推進民營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工業領域內要大力培育和吸納非公經濟。”
尋找突破口 增強責任心
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是新一輪民營經濟創業和發展的新戰場新舞臺,但民營經濟要成為北部灣經濟區的主體,應該如何實現?
廣西發展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所長蔣升湧提出了“四個突破”。一是思維定勢的突破,必須突破發展的傳統思維定勢,積極推動非公經濟加快發展;二是從産業準入體制上必須有突破,讓民營企業活起來,應在北部灣經濟區的産業發展起步之初,就要有選擇有步驟地向民營企業開放準入範圍,吸納民企參與開放開發;三是企業規模有突破,民營企業機制靈活,産權明晰,要扶持、打造規模以上的民營企業,參與建設開發經濟區,實現經濟區的戰略定位和功能定位;四是要在管理體制上有突破,要積極推進北部灣經濟區的土地、財稅、金融等領域的綜合改革,突破體制機制障礙,讓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真正成為一個改革、創新、示範的試驗區。
面對機遇,企業也需加強自身建設。廣西豐林木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一川在論壇上談了個人的體會,企業要做好第一要永遠把隊伍建設放在第一位,因為“成事在人,敗事也在人”;第二要練好內功,歐美經濟減速,這是很多企業都必須面對的,但這個時候企業的品牌、信用、服務精神的産品存在的話,只要這個行業、這種需求永遠存在,還是可以立於不敗;第三要參與分享,不光是分享財富,還要分享權利,分享榮譽和地位;第四,創新求存、永不滿足於現狀,創新是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是全面的創新;第五,建立“規則文化”主動約束自己,靠制度來管理。要犧牲領導者某些決策權,犧牲某種效益和成本為代價,但是換來的卻是更多的人才、更多資金的加入和事業更大的發展。
對於非公有制企業如何抓住北部灣的發展機遇,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則從企業的社會責任上提出個人見解。他認為北部灣經濟區加快國際國內區域經濟合作開放開發,一定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引進的企業要有新的要求,也就是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它要求企業不僅要對股東的利益負責,而且要對社會負責。從三鹿奶粉事件到刺五加注射液等事件告訴我們,任何企業要想成為行業裏面的龍頭老大,就要有榜樣、楷模的意識,就要更多考慮企業對鄰近地區所有人的影響,儘量發揮外部影響力,提升企業的無形競爭力和無形資産。加強社會責任對企業,特別是對現代企業的發展是非常至關重要的,有利於企業的資産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