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博覽局秘書長張曉欽建議説,鋻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需要在世界貿易發展的新背景和趨勢下與其他貿易區域和方式進行競爭,中國應該積極以物流系統建設為支撐來創新流通模式,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方式。
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物流業已經由起步階段開始進入理性、快速的發展階段。現代物流作為産業的地位已經在國家層面得到確認,物流總額增長迅速。“十五”期間,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158.7萬億元,年均增長23%。雖然由於産業結構的差別以及物流水準的落後,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值高於國外發達國家,但該比值正持續下降,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5年的18.6%。
由於我國物流業發展起步比較晚,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處於較低水準,具體表現在基礎設施薄弱,物流資源供需不平衡,物流業的産業形態和行業地位不夠明確,缺乏統一、協調的産業政策體系等。
就流通模式創新,張曉欽提出了五項建議:
──繼續推進流通産業政策和制度的創新,建立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相適應的政策和制度環境。中國不應再簡單地以傳統貿易方式發展同同盟國家的貿易。
──完善流通方式改革的發展規劃。制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規劃,知道“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
──加大對流通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對流通基礎設施的投資方向,應由商流設施轉向物流設施,按照“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商品流通的流向和佈局進行統一規劃,由國家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流通樞紐建設大型物流中心,有地方政府在地區商品集散地興建區域性物流中心,形成一個渠道暢通,佈局合理的全國物流網路,以改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物流狀況,提高物流效率。
除國家投資外,還應吸引民間資本和東盟各國的參與,以股份制的形式進行運作的管理。
──加強對流通企業資訊化改造的扶持。要實現“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流通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必須加快流通企業的資訊化進程。建議採用商業化運作方式。
──加速商品流通專業人才的培養。培養一批現代流通經營管理專業人才,是實現“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流通方式轉變的根本保障。
2005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約為48萬億元,同比增長25.4%,增幅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處於快速增長區間。2005年我國物流業增加值為1.2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增幅高於上年。2005年,我國物流費用佔GDP的比率為18.5%。我國現代物流整體規模擴大,發展速度加快,運作效率提高,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促進作用更加明顯。
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26.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5.3%。增幅比去年同期減慢1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額增長幅度減慢的主要原因是工業品物流總額增長幅度減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