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快訊:
·  跨文化傳播論壇于2006年8月30-31日在中國 ∙ 北京 ∙ 崑崙飯店舉行
曹景行:私人相冊裏的“鳳凰事”

鳳凰8年,9個紙箱的照片,凝成曹景行的一本“私人相冊”,主角就是他所服務的有“中文CNN”之稱的鳳凰衛視。在推出市場反響不俗的歷史小説《喬家大院》後不久,上海辭書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曹景行的《光圈中的鳳凰》,講述曹景行親密接觸的各色“鳳凰人”和他親歷的大小“鳳凰事”。

在曹景行看來,鳳凰衛視能建立起“大事發生看鳳凰”的聲譽是有原因的。“新聞人”曹景行的私人相冊中不乏8年中“鳳凰大事”的記錄,其中一些鏡頭特別珍貴。記錄下“鳳凰事”的同時,曹景行更用鏡頭記錄下身邊的“鳳凰人”和與鳳凰衛視有關係的人物,“我希望讀者是輕鬆地讀完我這本書”。

“這時的李敖很傳統,很念舊,很動情,很像林黛玉。”這是2005年李敖回大陸的“文化之旅”中在釣魚臺賓館與十多位老同學聚會時,曹景行用鏡頭捕捉到的李敖。曹景行説,他與李敖的緣分是1997年加盟鳳凰不久,擔任鳳凰衛視《楊瀾工作室》顧問採訪李敖時結下的,他的工作是為節目提供採訪對象的線索和背景資料。他認為那一期《楊瀾工作室》的李敖專訪很有分量,“我準備資料就準備了一個星期”,採訪內容也是曹景行親自整理的,刊登在《亞洲週刊》上,李敖還把訪談全文收入他的《洗你的腦,掐他脖子》一書。

曹景行眼中的李敖是個很傳統的人,他認為李敖2005年回大陸的“文化之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李敖母親的去世,“他曾經以為母親是他和閻王之間的那堵墻”,母親的去世對李敖打擊很大,“他是個真正的孝子”。

曹景行最得意的照片是有一次博鰲論壇期間他為鳳凰衛視當家花旦陳魯豫拍的一張,“一天晚上我在大廳出口的走廊裏拍照,一回頭,只見魯豫飄飄然地走了過來,長長的絨線外衣被海風吹動,很有點玉樹臨風的味道,很酷。她看到我把鏡頭對準她,笑了,可惜只拍了一張。”曹景行表示,“自然”才是他的鏡頭想要表現的。“誰見過這樣的魯豫呢”,抓拍是曹景行的興趣所在,2000年去四川採訪流沙河老人時他那“説書”一樣的神態,光著腳的鞏俐微昂起頭等精彩瞬間,都被他在一瞬間定格。

説到做新聞,曹景行頗有感觸:“對我來説,我是做新聞的,我不是學者,我是新聞工作者。”父親曹聚仁對他的影響很大,“但這種影響不是在做新聞上,雖然這些年我在香港做的是和他當年同樣的賣文為生的事”。曹景行3歲時,他的作家父親曹聚仁就去了香港,平時主要是書信往來,曹景行説父親對他的影響更多是在他的成長上,一是踏實的做人風格,二是周圍的環境,“上海虹口我們家的隔壁住的就是著名編輯家、出版家趙家璧先生,我們住5號,他是4號。”而且“家裏都是書,我小學一年級就讀了《水滸》。”

曹景行堅持説自己是做新聞的,他認為這是他的性格決定的。1982年從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分配到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前後6年。“但我關注的是現實的問題,做研究和做新聞不一樣,做新聞你不能只看著一件事情。”曹景行説即使是在上海社科院的時候,他仍然頻繁地給報刊寫文章。

儘管當年在研究之餘和媒體的合作似乎佔了相當比重,曹景行仍然認為今天在新聞上的成功得益於他當年所受的嚴格的學術訓練,就是要做到“新聞的角度,學術的背景”。生活中的曹景行幾乎每天都會看碟,“電影裏很多東西比新聞更能深刻反映那個地方、那個地方的人、那個地方的社會,特別是好萊塢以外的電影,有歐洲的,也有第三世界像拉丁美洲的電影。”

“鳳凰人都喜歡拍照”。“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曹景行舉著他的傻瓜機隨手拍照時,鳳凰衛視主持人事務部的當家人沈蓓蓓鏡頭中出現了這樣的曹景行:在新加坡的HARD ROCK,曹景行喝了兩大杯雞尾酒後臉紅得發紫,趴在舞池的地板上,費勁地想抓董嘉耀狂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