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明創建

建基地 擴師資 育新人丨廣西水電職院“大思政課”建設紀實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李春萌 侯宗毅 姚高翔 | 時間: 2023-07-31 | 責編: 姜穎

針對思政課理論性強而學生獲得感不高、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度不高、難以促進“知”與“行”相統一和思政課教學難以滿足行業發展需求等問題,廣西水利電力職業學院(簡稱“廣西水電職院”)採取打造“示範課堂”、建設實踐基地、豐富師資隊伍、用好“社會大課堂”協同培育新人等途徑,積極探索水電版的“大思政課”建設。

打造思政課“示範課堂”

為提高思政課的品質和學生獲得感,廣西水電職院思政課教師致力於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採用“問題導向·三維嵌入·評價多元”的教學方式,打造更多的“示範課堂”,引領思政課教學高品質發展。從青年教師“磨課”到“展示課”,經過教學名師指導、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反思完善等環節,促使青年教師從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案例、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反覆完善,真正掌握如何上好“一堂好課”和“金課”,以點帶面,上好一門思政課,成為一名合格的思政課教師。

搭建“大平臺”——實踐教學基地

依據思政課“小課堂”、辦學特色等,學校建設紅色資源、大國水利、鄉村振興、高品質企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五類實踐教育基地,搭建思政課的“大平臺”。

紅色資源教育基地。加強建設德育類教學實踐基地,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文化遺址、愛國志士故居等,讓學生能夠在參觀的過程中感受歷史革命傳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提升自身道德修養。長期依託百色起義紀念館、湘江戰役紀念館、龍州起義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廣西本地紅色資源開展實踐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青年。

圖:廣西水電職院在靈渠開展“大思政課”實踐研學活動

大國水利教育基地。學校組織學生參觀大國水利,有助於在他們心裏種下“水利強國、舍我其誰”的種子。

鄉村振興教育基地。為了讓青年學生在了解鄉村振興中自覺服務鄉村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建設了河池市九圩鎮肯堂村、玉林市玉州區十仗村、桂林市全州縣毛竹山村、武鳴區下祿村等鄉村振興教育實踐基地。

高品質企業教育基地。學校依據就近原則建設了位於東盟經濟開發區的統一集團、青島啤酒等百強企業實踐基地,根據專業特點建設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京東物流、中銳汽車等高品質企業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參觀中體悟企業文化、企業家精神、創新精神。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學校在毛南族的發祥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中南村南昌屯、全州毛竹山村和廣西民族博物館建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讓學生聆聽各民族共同奮鬥的故事、感悟民族團結奮鬥的重要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覺投身民族復興的偉業。

建強思政課“大師資”

廣西水電職院黨委重視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培養,發揮思政課教師的“關鍵”作用。同時,成立領航學院,發揮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領航作用,統籌建好校內外的師資隊伍,多元協同育人。

圖:廣西水電職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優秀教師上示範課

名師團隊上好課程思政。組建由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廣西優秀教師、廣西卓越學者等領銜的名師團隊,在專業課堂“守好一段渠”,與思政課同向同行,發揮專業課育人的協調力。借助水電職教集團、産業學院等平臺將勞動教育、企業文化滲透在專業實訓、技能競賽、創新創業等教學過程,發揮五育並舉的融合力。

勞模工匠進“實踐所”。依託以“水”為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特色教學工場、實習基地等教育場所,邀請傑出校友、勞模工匠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區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領學生增強專業技能,德智並育,發揮勞模工匠育人的榜樣力量。

名人名家進“道德大講堂”。禮聘黨政幹部、全國勞模、技能大師、廣西工匠、水電專家等到校開展專題講座,生動闡釋本地、各行業輝煌成就,凝聚各方育人合力,共同培養奮進新征程的新時代青年。將民族地區備受關注的“壯族三月三”歌圩節對歌活動與青年學生相連結,教師理論講授與廣西文化旅遊大使分享傳統山歌創新傳承的故事相連結,點燃學生熱情,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了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

學長學姐進“一站式”學生社區。邀請優秀的校友回校,走進“一站式”學生社區,面對面解答學弟學妹成長路上的困惑,引導他們做民族復興的積極推動者。

用好“社會大課堂”培育新人

為深化思政小課堂的理論,將思政課堂拓展到紅色足跡、專業實訓基地、工廠車間、示範鄉村、民族社區等生産勞動一線,善用社會大課堂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走進革命文物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帶領學生走進文物場館,學習紅色精神,學生們聆聽講解,駐足觀看,不時討論交流,了解先輩在革命和建設奮鬥歷程中作出的奉獻和犧牲,深感他們的愛黨愛國精神。通過一張張照片、一樣樣實物、一個個文件,重溫紅色記憶,切身了解革命作風、百折不撓的革命信念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圖:廣西水電職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聯合毛竹山村黨支部書記給同學們上課

深入鄉間地頭,開展共同富裕教育。組織學生觀察山村村民居住條件及建房風格的變化,了解山村道路、村容村貌變化情況,邀請山村黨支部書記或當地名人進課堂,講解山村通過發展産業實現共同富裕的歷程,使學生理實結合感受和把握鄉村振興戰略在社會生産實踐中的強大力量。激發學生結合自身所學專業,思考如何以自身實際行動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為實現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用活大國水利,開展職業素養教育。為凸顯水利專業特色,通過選取水利行業相關案例,進行案例對比,深化專業認識。比如課堂教學選擇《從三峽工程看民主決策》案例(結合VR展示),組織學生參觀線上靈渠文化展館。從靈渠文化的案例中以小見大,分析中華水文化的內涵,結合水利專業引導學生弘揚先進水文化,促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通過水利行業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讓同學們感受水利行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增強學生的職業認知度。

融入民族社區,開展民族觀教育。組織少數民族學生演繹情景劇《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革命建設改革中的我們》,使學生沉浸式體驗民族共同體意識。舉辦多種形式的“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動,使學生沉浸式體驗壯族傳統歌圩文化,激發學習興趣。聆聽廣西文化旅遊大使趙羽的經驗分享,啟發學生進行文化創新、創造的思維。蒐集少數民族文化,讓同學們認識、感受少數民族文化,進而樹立正確文化觀。通過中外文化案例對比,使學生實現情感認同,進一步深刻認識文化繁榮興盛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的關係。

“大思政課”建設要凸顯“大”的內在一致性和協調交互性,實現學校內外、社會各方面共赴育人使命提供其強大的內生動力與行為自覺。堅持問題導向,構建“一體三翼”(思政小課堂為主體,大平臺、大師資、大課堂為三翼)的大思政課體系,將思政課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李春萌 侯宗毅 姚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