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點擊文明 文明江西

江西:農村“雙搶”沒那麼“搶”了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時間: 2023-07-31 | 責編: 肖舒雲

搶收早稻、搶插晚稻,“雙搶”往往是農民最忙的季節。南方水稻“雙搶”漸入尾聲,記者在産糧大省江西部分地區採訪發現,在集約化經營、機械化生産和社會化服務助力下,農村“雙搶”沒那麼“搶”了。

——農機田間忙,農民田邊等。在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田村鎮楊梅村,3台收割機在田間忙碌,稻田主人田念坐在裝穀子的貨車上等待。

“我這800畝水稻請了專業的社會化服務合作社管理,收割、翻耕、插秧全部外包,不怕耽誤農時,我種田也輕鬆。”田念回憶起往年“雙搶”的場景:多年前用鐮刀收割,一個人從早幹到晚收不到1畝;後來隨著種植面積增加,她買了小型收割機,1天能收30畝左右,全部收完要花20多天;如今外包給專業合作社,她一通電話溝通好,三四台收割機同時到府,不到10天就收割完了。

——曬糧變烘糧,曬場變休閒場。伴隨著收割機“轟隆隆”的作業聲,飽滿的穀子歸倉,滿載稻穀的貨車從田頭直接運往烘乾廠……吉安市永新縣石橋鎮“90後”農民湯敏3年前把村裏200多畝撂荒地承包下來,今年又迎來豐收。

“以前烘乾條件不好,我可不敢承包這麼多田。小時候我家種20畝田,每到‘雙搶’,村小組80多戶村民‘搶曬場’,不然就只能曬在馬路上。”湯敏説,如今縣裏共建有19家烘乾廠,農民直接賣濕穀子,不用操心烘乾問題。村裏的曬場“閒”了下來,有的改造成公共活動場所,有的安裝上健身器材,成為村民休閒娛樂的地方。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一家機械化育秧中心,農民正在搬運秧盤。新華社記者熊家林 攝

——工廠化育秧,插秧機插秧。南昌市南昌縣幽蘭鎮胡陶村種糧大戶陶愛文的水稻田裏,插秧機裝載一盤盤嫩綠的秧苗來回穿梭。他家今年2000多畝晚稻全採用工廠育秧、機械栽插,早稻還沒收割完,晚稻秧苗就在育秧大棚裏等著了。

“以前育秧靠經驗,如今育秧靠科技。我採用精量稀播勻播育壯秧和缽體毯狀苗長秧齡移栽技術,縮短了水稻生育期,同時期內的齊穗率比傳統種植方式高60%。”陶愛文説,依靠農業技術進步,早稻進倉、晚稻插秧可以無縫銜接,為“雙搶”爭取寶貴時間。

據統計,南昌縣已建立27個機械化育秧中心,實現農業鄉鎮全覆蓋。通過示範鄉鎮的輻射引領,南昌縣今年早稻機插面積33萬畝,同比增加15%。當前,南昌縣早稻收割進入尾聲,晚稻播種近80%,據農業部門測算早稻平均畝産增長5公斤。(記者熊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