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明創建

江西瑞昌:傳承鐵肩膀精神 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 時間: 2023-07-26 | 責編: 王丹妮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近年來,江西省瑞昌市武蛟鄉大橋村堅持黨建引領,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傳承“鐵肩膀”精神,擔當實幹、奮勇爭先,用心用情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聚焦黨建引領,打造過硬黨支部

基層黨支部是團結帶領群眾發展的戰鬥堡壘,大橋村發揮支部書記的頭雁帶動效應,打造過硬“兩委”班子隊伍,團結帶領黨員群眾,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示範引領作用。

以強化黨員教育管理,推動黨員作用發揮為目標,推行黨員積分制,設立黨員政策“宣傳員”、民情“資訊員”、糾紛“調解員”、安全“巡查員”、公益“服務員”的“五員”崗位,按照“基礎積分+季度貢獻積分+民主評議積分”年度考核,以“小積分”激發“大活力”。

對“鐵肩膀”文化展覽館進行升級改造,創新推出“雲上鐵肩膀”線上瀏覽模式,打造戶外“鐵肩膀”體驗區,開闢農耕(棉花)體驗田、挑湖泥湖草等3個沉浸式項目,進一步強化展館學習教育功能。上半年共吸引超過1萬人次黨員幹部前來參觀學習。

今年以來,該村黨支部組織黨員開展政策宣講、安全巡邏、環境整治等聯繫群眾活動10余次,實現困難群眾“微心願”4個。2位農村無職黨員在年度考核中積分成績突出,榮獲武蛟鄉“鐵肩膀”式共産黨員稱號。

聚焦示範帶動,架起幹群連心橋

大橋村充分利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組建“鐵肩膀”志願服務隊,主動對接村民群眾,收集群眾“微心願”,幫助群眾解決好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如助農採茶、助農插秧、助農拾蛋、助農採棉、抗旱播種、轉運蝦苗等。2023年以來,該村共開展20余場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田間地頭忙碌的“紅馬甲”,讓鮮艷的“志願紅”成為大橋最靚麗的風景線。

此外,積極發揮“五老”(老幹部、老專家、老教師、老戰士、老模範)人員作用,實行“五老”人員聯繫家長制度,督促家長落實好子女居家監護責任。每年暑期組織“五老”志願者,加大對重點水域、重點時間段的巡查力度,對村內8處水域進行責任劃分,實行水塘、湖塘“一對一”包保制度,網格劃值守巡查,並做好巡查日誌,建好工作臺賬,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第一時間現場解決,擰緊防溺水“安全閥”,共同為兒童築牢防溺水“安全網”

大橋村注重鄉風文明建設,推進移風易俗,實行“積分兌換”制度。發動村民通過積極參與“紅白喜事簡辦”“身邊好人評選”等移風易俗活動,獲取相應的積分,累計得到一定積分數額以後,可前往集鎮供銷社兌換所需物品,如“愛心理髮”券、“愛心食堂”券等。自“積分兌換”制度實行以來,越來越多的村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該村移風易俗帶來了新氣象。

聚焦産業富民,共用發展新成果

聚力産業興旺,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早在2019年大橋村就成立以村“兩委”為主導的詞紅種養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大戶+散戶”的思路,統購統銷的模式,流轉盤活農村閒置土地200畝,打造棉花示範園基地,當年帶來收入12萬元。依託全市LED産業園區優勢,在集鎮開辦企業“微作坊”,充分配置剩餘勞動力,為20多名年紀大的賦閒村民安置工作崗位,工人月工資最高可達5000元。

今年聚焦武蛟鄉溢流香養殖基地的産銷優勢,大橋村聯合小月、灌湖、集興四村以村集體資産合股投資武蛟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大帶小的聯帶模式創辦養鴨産業。計劃建設三座養鴨棚,佔地共2700㎡,可養殖13000羽鴨,總投資90萬元,預計可帶來收入10萬元。2023年大橋集鎮將建成一座農産品加工廠房,建築面積1000㎡,預計投入使用後每年可帶來至少10萬元收益。

該村還重點關注“一老一少”群體,把暖心服務送到“家門口”、做到“心坎上”。近年來陸續搭建“幸福食堂”“愛心理髮”等愛老助老平臺,為65歲及以上老人提供休閒場所,開展免費就餐、理髮等服務,讓全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連續三年依託親情連線站,開展親情陪伴活動;連續四年開展暑期支教託管服務,用實實在在的服務,豐富孩子們暑期生活,助力孩子們健康成長。(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