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點擊文明 文明中原

豫鄂共建全國首家跨省船檢一體化工作站 長江上的河南船可就近檢驗拿證了

來源: 大河網-河南日報 | 作者: | 時間: 2023-07-11 | 責編: 王丹妮

長江船舶檢驗一體化工作站外景。河南日報記者 宋敏 李筱晗 攝

7月10日一大早,湖北省宜昌市。在長江邊走下一段臺階,穿過浮橋,就來到宜昌市港航建設維護中心水上綠色服務區,長江船舶檢驗一體化工作站就設在這裡。

58歲的南陽人符長江和59歲的信陽人李傳斌,幹了一輩子船檢,與長江上的河南船打了一輩子交道,如今又來到長江船舶檢驗一體化工作站服務。這是河南、湖北兩省共建的全國首家跨省船檢一體化工作站,前不久剛揭牌運作。

目前,河南有省際運輸船舶4500余艘,長期在長江幹線運營,為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默默作著貢獻。但這麼大規模的船舶檢驗和安全監管,一直是困擾我省的難題。

9時許,符長江招呼記者登上擺渡船,前往臨江坪錨地,那裏有等待船檢的河南船。工作站聯合宜昌海事局協調開通免費擺渡船,定點發班,為船舶提供維修保養、物資採配、快遞收發等服務。

“船舶檢驗類似于汽車‘年檢’,是為船舶量身定做的‘全身體檢’,可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護水域環境清潔。”長江船舶檢驗一體化工作站河南負責人李傳斌説。

攀談中記者了解到,我省曾在宜昌、武漢、南京、張家港設置辦事處,方便船民、船東申請船舶檢驗換證;2017年船檢規費停徵後,船民、船東每次申請船舶檢驗,需提前抵達約定地點等待數日,驗船師也要提前溝通,並跋涉千余公里開展實船檢驗;疫情防控期間,採取遠端視頻檢驗方式開展船舶檢驗,形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工作站的運作,打破了原籍船回原籍港檢驗的傳統模式,方便咱河南船在待閘期間完成船檢,還可就地拿證。”李傳斌説。

在臨江坪錨地,擺渡船一個漂亮的“漂移”,與豫信貨15176貨輪完美銜接。驗船師上船,船主陳榮華熱情相迎。

“以前船等人,要找船檢機構到外地上船檢驗,合格後再回信陽拿證,短則一週,多則半個月、一個月;現在人等船,檢驗人員在基地等船檢驗,省時、省力又省錢。”陳榮華説。

宜昌是葛洲壩和三峽水利水電樞紐所在地。據統計,每年有2.5萬餘艘次湖北、河南籍船舶通過三峽船閘,其中約3000艘船舶需接受檢驗。按照每艘船舶待閘期間接受檢驗平均可節約3天時間,節約成本3萬餘元計算,一年累計可為船民節約經濟成本近億元。

符長江開始按照程式繞船檢驗。這是一艘載重5000噸的貨船,拉著一船鋼卷從上海運往重慶。他重點核查了船舶的型深、貨艙口的位置及高度、船上主要機電設備等,確保“船、證、圖”的一致性。

“這是應急舵室,主舵出問題了它可以應急頂上;這是二氧化碳滅火裝置,一旦失火系統自動啟用……”符長江一邊檢驗一邊給記者科普,“正常航行的船舶,設備一般沒問題,有問題就走不成了。”

船舶可通過“E船檢”APP向工作站申請檢驗,但不少船民還是喜歡直接打電話預約。在李傳斌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記錄著不少船民的電話、資訊,他們哪天要到附近錨地、需要申請船檢或辦證等,他都細心地按照時間段進行排序。

該工作站自5月17日揭牌成立以來,截至7月10日,已累計為135艘船舶提供“就近檢驗、就近發證”的便民檢驗服務,其中河南籍96艘,既提高了檢驗效率,又降低了運營成本。

“這是我們船檢制度的一種破冰式創新,實現‘在哪檢在哪發證’的高效服務,建立了船舶檢驗省域間通檢互認、資源共用的新模式,為其他省份創新省際運輸船舶檢驗提供了借鑒。”省交通事業發展中心港航海事處副處長于寧説。

臨近中午,甲板上的溫度超過40攝氏度,驗船師的衣服全部濕透。李傳斌又接到電話,他顧不上歇腳,將要趕往下游近20公里的古老背錨地,進行新一輪船檢;符長江回到工作站,已經有幾位通過船檢的船民候在那裏,等待取證。

這一天,陳榮華不僅通過了船檢,還排上了待閘必需的安檢,“檢驗都過了,過閘就有希望了。”(河南日報記者 宋敏 李筱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