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明之光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用好調查研究 在田間地頭尋找青春答案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 時間: 2023-07-10 | 責編: 王丹妮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走進鄉村,腳踩土地,直播帶貨、走訪調研、家電維修、支教助農……”這些經歷對江西應用科技學院2021級會計學專業李孟娜這樣一位“零鄉村經驗”的學生來説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正值暑假期間,由小學教育、機器人工程等各個專業組成的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時鑒”發展成就觀察團(以下簡稱“時鑒”團),走進了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多個鄉鎮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該團隊以“學在應科,行在贛鄱”為主題,立足江西這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從校園出發,步入基層,到高山峻嶺、到街頭巷尾、到田間地頭,將社會調研與專業研究相結合,在行走中收穫,在觀察中思考,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以青年的話語傳播思想,以青年的視角觀察問題,上好一堂“行走在贛鄱大地的思政課”。

以學促行,在基層一線“自找苦吃”

調查研究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會沉澱多少真情。“時鑒”團發揚“自找苦吃”精神,走進田間地頭,了解鄉村基層,用基層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家電維修、支教、送戲下鄉……運用專業所學在服務科技強國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成就觀察等基層一線大舞臺上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

“和隊員們一起在地裏除草、鋤地,感受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踏實和滿足,蚊蟲很多,我還被咬了一身的包,勞動雖然辛苦,但卻能帶來喜悅感與自豪感,希望今後能繼續參加此類活動。”2021級機器人工程專業王致成説。

“時鑒”團成員們把視野放在田野中,把課堂放在大地上,發揮自身知識技能優勢,憑藉豐富的自媒體運營和直播推廣經驗,化身“鄉村農産品星推官”,挽起褲腳、腳踩泥土,在種植基地的大棚裏開展了助農直播,並充分將新科技、新媒體等技術教給村民,鼓勵他們將當地特色農産品在網路上積極推銷。

迎著酷暑暖風,聚村頭,走田間,調查研究為農民。深入村委會、農家庭院,點對點溝通、面對面交流,了解每戶勞動力就業及農作物種植情況,把有關鄉村振興的方針、政策帶入千家萬戶,實踐隊將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學習“自找苦吃”精神,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自找苦吃”中收穫甘甜。

以學鑄魂,在紅色沃土上“拔節生長”

“時鑒”團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讓學生走出校園,見實物,看實景,觀實跡,真調研。

仙源紅色鄉村、湘鄂贛革命紀念館、萬載古城、萬載革命烈士紀念塔……依託萬載縣豐富的紅色資源,用鏡頭記錄紅色記憶,以調查研究的形式,探索當地旅遊發展的新路徑、激發當地旅遊活力的新渠道。並通過個人講述、錄製視頻、探訪老黨員等方式,細緻調研,將所思所感通過新媒體平臺發佈,深刻感悟紅色精神,並內化為學生的精神動力和奮鬥目標。

在仙源鄉“時鑒”團調研紅色舊址,聆聽老黨員講述自己的入黨故事,感受那些鐫刻在記憶深處的初心力量。“要努力學習工作,平凡生活,為黨和人民作出貢獻。”仙源鄉老黨員韓仁德寄語“時鑒”團青年學生。

韓仁德滿是驕傲地拿出了“優秀共産黨員”榮譽證書,他用通俗的語言、鮮活的事例講述自己入黨的故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激勵年輕黨員不忘入黨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老黨員以前作貢獻,現在當表率,他們愛黨愛國的紅色情懷,踐行初心使命的奉獻精神,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2021級電子資訊工程專業劉茜説。收穫滿滿,感悟豐富,交談結束後,老黨員熱情地送給“時鑒”團一本《紅色仙源》學習材料並與隊員一一握手,在鏗鏘有力的寄語中,傳遞信仰的力量。

以學促幹,青年與鄉村“雙向奔赴”

鄉村為青年的發展提供了更大可能和更多機遇,青年也為鄉村的發展帶來更多年輕思維和創新動力。紮根贛鄱大地,與時代同頻,共“鑒”贛鄱美好。在這場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中,“青春之花”必將在田間地頭綻放出最絢麗的光彩,照亮鄉村振興美好圖景。

據悉,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時鑒”社會發展觀察團將以宜春市萬載縣為起點,立足江西這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將調查研究紮根田野,充分發揮高校與大學生群體優勢,結合專業特色,開展各類課程調研、直播助農、項目攻關等主題實踐活動,把科普知識傳到田間地頭,將愛心服務深入群眾基層,到田間地頭尋找答案,上好“行走在贛鄱大地的思政課”,以實際行動服務社會。(諶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