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點擊文明 文明湖南

【生態環保督察進行時】“世界銻都”解“毒”復綠

來源: 華聲線上 | 作者: | 時間: 2023-07-10 | 責編: 喻雪

突破砷鹼渣無害化處理世界性難題

“世界銻都”解“毒”復綠

“世界銻都”錫礦山過去百年遺留的有毒砷鹼渣,預計2028年可實現清零。

7月初,省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督察”婁底生態環境問題,喜見錫礦山統籌推進渣、水、氣系統聯治效果良好,2萬噸/年的砷鹼渣無害化處理生産線正在抓緊技改,低砷渣火法協同和高砷渣深度處置項目已經進入掃尾和單機調試階段。

“突破砷鹼渣無害化處理的世界性難題,錫礦山真正重現綠水青山。”督察組負責人告訴記者。

還舊賬

7500余萬噸歷史遺留固廢安全處置

錫礦山撐起了世界銻産業的半壁江山,有著一個多世紀輝煌的礦業史。採礦業極盛時,10多個國家的企業雲集、礦井林立,採礦冶煉隊伍人數達16萬之多。

“對銻精煉時,要加入純鹼或片鹼進行脫砷處理,由此産生的固體浮渣叫砷鹼渣,有劇毒,易溶于水,污染環境。”錫礦山地區砷鹼渣無害化處理技術攻關負責人、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孫偉介紹。

百餘年來,錫礦山地區歷史遺留的含重金屬廢渣達7500余萬噸,其中砷鹼渣15萬餘噸,野外混合砷鹼渣60萬噸,對環境安全影響極大。

錫礦山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受到高度關注,相繼被列為全國38個重金屬污染治理重點區域之一,湖南省湘江流域治理與洞庭湖保護五大重點區域之一。

解決歷史遺留固廢,冷水江市政府投資近6億元,興建了26座廢渣集中管控填埋場。但填埋無法徹底消除危害。長期以來,國內外不同團隊針對砷鹼渣無害化處置的研究都未取得成功。

冷水江市政府聯合湖南黃金集團、中南大學、湖南省環科院等科研單位進行多次技術攻關。“2020年11月30日到2021年3月18日,歷經了三次技術迭代,‘中性中溫連續鹽析工藝’終於初步形成。”冷水江銻都環保有限責任公司專家介紹,這種創新工藝處理成本較低,無需蒸汽輔熱,生産水系統迴圈使用,可實現生産廢水、廢氣“零排放”。

經過持續調試、改善,2萬噸/年的砷鹼渣無害化處理裝置投入運作,並不斷提升達産達效能力,建立起全球砷鹼渣處理技術標桿。

“近10年,錫礦山累計接收投資近22億元,相繼有針對性地實施了110多個項目,實現7500余萬噸歷史遺留固廢安全處置。”冷水江副市長劉溫東表示,遵循“尋千謀萬策、護千山萬水、歷千辛萬苦、為韆鞦萬代”原則,錫礦山環境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還將持續不懈。

置新裝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夏日驕陽下,錫礦山野草瘋長,一片青蔥,只有山坡上遺留的碉樓和山坳裏人去樓空的“老街”,透露出昔日繁華。

“還舊賬,不能添新賬。”劉溫東介紹,冷水江市從源頭入手,關停涉重金屬企業89家,取締非法銻企業6家、手工選礦小作坊145處,關閉淘汰落後産能17.5萬噸,銻採礦權從12家整合為2家,銻冶煉企業從91家整合為9家,集中力量推動銻産品精深加工産業鏈建設。

深入開展“礦山復綠”“萬畝大造林”等專項行動,對責任主體滅失礦山和石漠化山體進行植被恢復,累計建成防污抗污林1.1萬畝、礦區復綠示範基地2萬畝,栽植喬木4萬餘株、灌木9萬餘株、藤類2萬餘株,撒播花草籽3.5萬平方米,完成已關閉礦山企業和47家關閉煤礦覆土綠化。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下,錫礦山迎來新機遇——

曾是不毛之地的錫礦山山頂,而今已是萬畝玫瑰“愛琴海”和石林綠植共生的“萬馬奔騰”景點。“每到節假日,眾多遊客專程前來觀賞遊玩,今年‘五一’假期,錫礦山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劉溫東介紹,錫礦山已在全省率先通過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年度驗收和分期驗收,獲得全國首批地質文化鎮籌建資格,為全國傳統老礦區生態修復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如今,冷水江市正在深入挖掘和開發錫礦山工礦文化資源、地質演變資源、紅色文化資源,積極探索“生態觀光+礦業文化+地質研學+紅色教育”新模式,確定了“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同發展的目標。

當初因“資源枯竭”而離鄉的錫礦山人,如今看到“金山銀山”的前景重新回來。七里江社區村民楊美蘭2019年回到家鄉,在玫瑰花海附近開起了農莊,借著景區人氣,吃上了“生態旅遊飯”。“收入挺不錯的,現在越來越多老鄉回來了。”楊美蘭説。(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彭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