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聚焦中華

我國再生資源産業快速擴張:回收總額已超1.3萬億元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23-07-07 | 責編: 王丹妮

中國網訊(記者韓琳)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組織編寫的《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三十週年特別版)》近日在京發佈。《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再生資源産業的規模快速擴張,特別是“十一五”以來,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整體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全國大部分地區已建立起回收網路,集回收、分揀、集散為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逐漸完善。2022年,我國廢鋼鐵、廢塑膠、廢紙、廢舊紡織品等十個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為3.71億噸,是10年前回收量的2倍以上,回收總額超過了1.31萬億元,在節約資源的同時創造出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對促進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

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逐年攀升,産業聚集初具規模

根據《報告》,我國回收的再生資源主要品類有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膠、廢紙、廢輪胎、廢電器電子産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及廢電池等多個品類。

《報告》顯示,“十一五”以來,行業規模持續擴大,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逐年攀升。“十一五”時期再生資源年均回收量為12417.52萬噸;“十二五”時期再生資源年均回收量為23810.62萬噸,較“十一五”時期增加91.75%;“十三五”時期再生資源年均回收量達到31681.66萬噸,較“十二五”時期增加33.06%,較“十一五”時期增加155.14%。回收價值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十一五”時期再生資源年均回收價值為3804.9億元;“十二五”時期年均回收價值達到6554.22億元,較“十一五”時期增加72.26%。“十三五”時期年均回收價值達到8248.68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加25.85%,較“十一五”時期增加116.79%。

但2022年再生資源回收價格下跌,帶動全年回收總額同步下降。十個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為3.71億噸,同比下降2.6%;回收總額約為1.31萬億元,同比下降4.0%。廢鋼鐵是回收量最大的品種,佔2022年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的60%以上。

2018年以前,我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可用作原料的再生資源。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隨著政策落地實施,2018年之後再生資源進口量呈現斷崖式下跌。

《報告》指出,當前,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呈現出回收體系逐步完善、産業聚集初具規模、“網際網路+”廣泛應用、規範程度逐步提升等特點,但仍存在一些瓶頸問題,如行業競爭能力不足、用地得不到保障、標準缺失、稅收現狀制約發展等。隨著國家對環保行業重視程度的提升,未來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將逐步走向規模化、規範化、標準化、産業化、集聚化、綠色化、資訊化的高品質發展道路。

物資再生行業已成吸納城鄉就業人員的重要途徑

《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約有9萬多家,以中小型企業佔據主流,從業人員約1300萬人。物資再生行業已經成為吸納城鄉就業人員的重要途徑,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環境保護貢獻了積極力量。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高延莉告訴記者,在過去的十幾年裏,再生資源行業日新月異,新産品、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涌現,全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技術工藝方面,曾經大多借助人工拆解分揀的“小作坊”都變成了機械化、數字化的全自動流水線廠房;在環境保護方面,過去簡陋的水泥地甚至泥土地都變成了防滲漏、防油污的硬化地面,清潔生産、達標排放已經成為全行業的共識;在人才建設方面,從業人員的專業水準不斷提高,從事特殊作業的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協會也曾多次舉辦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技術職業資格培訓,隨著從業人員職業素養的提高,行業也逐步規範。

特別是在新業態的發展上,早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再生資源行業就開始了“網際網路+”回收模式的探索和實踐。隨著網際網路思維日益滲透,智慧回收、自動回收機等新型回收方式不斷得到發展,網際網路企業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開展資訊採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控,通過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跟蹤産品以及廢棄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資源,梳理回收渠道,優化回收網點佈局,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認為,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問題,我國對再生資源的需求將會繼續保持增長,這也將為行業帶來更多的商機和利潤空間。在推進迴圈經濟發展過程中,未來國家對物資再生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將會不斷加強,回收利用體系進一步得到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不斷提升,行業將朝著規模化、規範化、標準化、産業化方向發展。在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網際網路+回收”模式也將是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物資再生行業仍存在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等不足

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矛盾日漸突出,在“雙碳”目標要求下,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任務更加迫切。許軍祥會長認為,物資再生行業要想實現高品質轉型發展,還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覆蓋率不足。根據《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建設管理規範》,要求城區每2000戶設置1個回收站點,鄉鎮每2500戶設置一個回收站點。現階段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主要分佈在城市中,但覆蓋率較低、缺少配套分揀加工設備、運輸儲存不便等問題突出。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回收網點不足的問題更加明顯,居民再生資源的交投、處置渠道不暢通,導致資源回收效率低下。

二是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行業集中度偏低。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企業中80%以上為中小型企業,受到技術、成本等多因素影響,企業普遍重生産輕研究開發,粗放拆解、處置混亂、“二次污染”等現象屢見不鮮,同質化競爭嚴重,産品附加值不高,規範化水準較低,嚴重制約産業高品質發展。

三是所得稅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財稅2021年40號公告實施以來,各地政策執行力度不一,很多地區存在“稅收洼地”,區域之間稅收政策嚴重不平衡;企業前端難以取得進項發票,退稅難度大幅提高等問題尚未解決,為正規企業的發展帶來壓力。

四是標準缺失阻礙行業規範有序發展。目前我國物資再生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工作依舊存在許多問題,如標準覆蓋範圍不廣泛、管理程式不夠嚴格、制修訂不及時、技術水準偏低、內容交叉重疊或矛盾衝突等,特別是再生資源品類較多,細分領域的標準嚴重不足,全面完善的標準體系尚未形成。

高延莉副會長認為,最薄弱的環節是低值再生資源的回收環節。廢玻璃、廢塑膠膜、廢木料等低值再生資源在垃圾總量中的重量佔比約為30%,但由於低值再生資源利潤低、成本高,投售者和回收者收集、交售的積極性不高,市場自身很難對低值再生資源發揮調節作用,大多數企業仍未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回收體量。因此,目前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率較低,再利用途徑相對局限性較大。可以説低值再生資源回收難仍是國內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的問題之一。

據了解,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是經過中國民政部核準登記註冊的國家級社團法人行業組織,隸屬國務院國資委。協會于1992年底註冊,于1993年初正式成立。30年來,協會已由原來的廢金屬回收利用,發展到涵蓋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廢塑膠、貴金屬、再製造、複合材料、土壤修復、危險廢物、濕法冶金、線上交易、産業園區、綠色金融、風光發電設備等多個細分領域,下設23個分支機構以及7個職能部門,逐漸發展為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最大的行業自律組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