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劉首文:當好鄉村振興“領頭雁”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 時間: 2023-06-29 | 責編: 肖舒雲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新時代如何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共同富裕?近日,世界鄉村復興大會組委會主席、中國農大工學院科創中心秘書長、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生態原産地委員會副會長、中科院過程所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客座研究員、重慶市鄉村産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劉首文接受了中國網文明中華頻道、全國精神文明報聯合專訪。

劉首文指出,隨著鄉村振興的縱深推進,農業産業已呈現智慧化、生態化、合作化“三化”發展格局。智慧型生態化農業陸續涌現,人們對生態産品需求日益旺盛,我國的傳統自然村落為農業産業合作化提供了堅實基礎。而生態化不僅僅是自然生態,更包括社會生態、組織生態和産業生態等,這就為鄉村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其關鍵就在於政府合理引導。

劉首文強調,隨著科技進步、鄉村一二三産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我國鄉村第四産業即智慧型産業已初見端倪,這是鄉村振興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是知識型産業發展的高級階段。以資訊化為基礎,以大數據為支撐的智慧型生態化鄉村、智慧型生態化交通、智慧型生態化社區不斷涌現,現代技術廣泛應用於廣大鄉村領域,正在加速促進鄉村智慧型生態化産業發展,這是現代大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的必由之路。鄉村振興,産業先行,而鄉村産業振興的本質是多元發展、眾業興旺。如果説以前的“現代觀”是以“城市化+工業化”為標誌,那麼,新時代的“現代觀”一定是以“智慧化+生態化”為標誌。同時,糧食安全是國家穩定的基石,國家有一套完整的糧食儲備體系,但更重要的是“藏糧於民、藏糧于鄉村”。多年來,我們立足基層、紮根鄉村,目前,在重慶市永川區仙龍鎮建設糧食應急保障儲備加工體系的嘗試以及相關制度措施的建立新蕊初綻、成功落地,為藏糧於民的實踐做出了有力的詮釋。通過長期以來自身的廣泛調研並結合鄉村實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然是、更必須是為了讓億萬城鄉群眾生活得更加安全、更加美好。為此,我們將持之以恒地做出努力。

劉首文表示:“鄉村是國家的根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做好大‘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品質。人生不該只有城市的霓虹,更要有鄉村的月光。農村是一片廣闊天地,在那裏可以大有作為。‘國內國際雙迴圈’及‘社會安全與發展效率雙平衡’之要才是題中應有之義。鄉村治,則天下安;積余慶,則世代傳。培育文明之風、質樸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鄉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在鄉村振興的廣大田野上,書寫新的人間奇跡。”

千年夙願中國夢,鄉村振興天下知:休道魍魎風雨處,更有時代進程時。劉首文強調:“唯有增強使命感、緊迫感,抓鐵留痕、攻堅克難,凝聚起億萬民眾追逐夢想的奮進力量,方能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華彩樂章。”(潘書培 楊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