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5日電 題:專訪阿那亞戲劇節藝術總監孟京輝:期待“生發”和“交流”
中新社記者 應妮
為期11天的2023阿那亞戲劇節25日結束。戲劇節藝術總監孟京輝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生發”和“交流”是他説得最多的關鍵詞。
作為中國國內首個海邊戲劇節,2023阿那亞戲劇節以“呼喊和細語”為主題,分為戲劇藝術、生活藝術、跨界藝術、公共藝術四大板塊,來自海外的十余部戲劇前沿作品皆為中國首演。
關於主題,孟京輝坦言靈感源自他最愛的一部電影,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的同名作品。“呼喊和細語,因為交流者的位置遠近和聲量不同,讓人有了很大的想像空間,也可以産生很多解讀,比如互動性,比如人與人之間緊貼著的交流感。”
他為這屆戲劇節帶來了自己的新作《十二首情詩》。該劇將法國喜劇之父莫裏哀、智利傳奇詩人聶魯達、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加繆、俄羅斯文壇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進行創意改編。他認為,莫裏哀的早期劇本始終有一種流浪藝人的感覺,加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善於對人心進行刻畫,聶魯達的詩情與加繆的存在主義哲學對於當時的影響,四種不同理念放在一起,創造出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有思考、有娛樂、有悲涼、也有憂愁。這部劇中的情詩,既可以理解為向大海的致敬,也是向這些歷史上令我們心儀的藝術家與文學家的致敬,在阿那亞的海邊和他們打招呼。”
“在戲劇節裏,有特別清淺的作品,還有特別深刻的作品,甚至有些戲我也有看不太懂的地方,但是沒關係,最重要的是大家有一種探求的願望,它通過多元化、不同質感、不同顆粒感的狀態,懸浮在戲劇節的各個空間裏邊。它勾起人和人之間想要重新去交流的願望,這種感覺比你平時看完一部戲就回家,更加具有此時此刻性。”
作家余華曾打趣孟京輝老了,謝個幕都能把跟腱給斷了。對此孟京輝哈哈大笑,“確實有一次《紅與黑》謝幕的時候我往前跑,不知怎麼著跟腱就斷了,然後在家養了3個月。我想斷裂是為了連接,但連接不是為了斷裂。所有斷裂都是過程,但我們現在在這裡,最終是人和人、人和天地、人和大海彼此之間的連接,我覺得特別重要。”
至於戲劇節讓他感動的瞬間,孟京輝説有特別多,比如雨中合成排練、海邊熊熊的篝火、海風中靜謐的阿那亞小鎮,但最觸動他的是候鳥300團隊藝術家們的作品。“之前我看著一片沙灘還説,怎麼空空的什麼都沒有。前兩天路過發現沙灘上起了一片藝術裝置,有風鈴叮叮地響。我就覺得怎麼那麼美那麼讓人心動。大家一起合作,發揮各人聰明才智,就生發出來好多好東西。這種生發的狀態,特別觸動我。”
説到“走出去”的話題,在孟京輝看來,並不是帶有強烈中國元素的作品最適合“走出去”。他認為,首先最重要的是具有國際語匯,這才能構成一個交流的平臺,再就是有自己的獨特表達方式。例如在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上首演並獲好評的《第七天》,是孟京輝根據余華小説改編的作品,講述中國人對生死的思考。“關於生死的題材是有共通性的,在這樣一個具有普遍性話題的框架上,再進行從中國人自己審美角度的生發和延展,各種可能性也就産生了。”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阿那亞戲劇節才舉辦了兩次。孟京輝期待戲劇節不斷生發,國內外的戲劇和各種活動在海邊共同構成了相依相伴的美妙風景。“我們的口號‘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戲劇’,而戲劇也可以理解為是我們生活中一團不滅的‘火焰’。”這位已經59歲的導演,仿佛永遠年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