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人之心的意蘊——訪景德鎮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余元珍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 時間: 2023-06-21 | 責編: 肖舒雲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許村鎮祊坑村,是一座歷史悠久、古樸婉約的江南村落。粉墻黛瓦的房屋群落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層層疊疊互為點綴,如詩如畫,意境神美。許是這裡蘊含著深刻的生態意蘊,讓出生於此的余元珍(又名:元臻)充盈著獨特的藝術天分。

余元珍從小就喜歡畫畫寫字,當時家庭條件並不寬裕。即便不能給予他更好的學習條件,卻依然阻擋不了他對繪畫行業的熱愛,他考取了被譽為“陶瓷黃埔”的景德鎮陶瓷大學後,整天都沉醉於藝術的校園裏,涉獵的門類有油畫、國畫、書法、漆畫等。

大學畢業後,他繼續留在這座千年的古鎮,專注于陶瓷藝術,主攻新彩、青花、釉裏紅、色釉,釉中彩。空閒之餘,經常拜訪眾多繪畫大師,通過交流,學習、指點,如今已然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他把生活中的點滴以及文人墨客的思想,通過陶瓷這種特殊的語言展示出精氣神。經過多年的打磨與雕琢,他的作品大氣、厚重、含蓄,注重陶瓷材質、造型語言、繪畫技巧的巧妙結合,作品立意高、意境美、時代感和裝飾性強,深得中國山水畫意境和陶瓷山水裝飾技法之精髓。曾多次獲得國家、省、地市級專項獎。其中,《馬到成功》獲得第七屆合肥工藝美術展金獎,《晨曲》獲迎新春江西工藝美術優秀作品展銀獎,並被江西工藝美術館收藏;被授予江西省工藝美術師、景德鎮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等稱號。

有人説,余元珍是一位制瓷技師,但他骨子裏更是一位文人。余元珍與陶瓷結緣,能夠獲得如今的成就,得益於他寧靜而淡泊的文人之心。

文人之心,求的是在山水之間覓得自然的真諦。余元珍的陶瓷畫作,同樣充滿了自然的清幽高雅的氣息。代表文人高潔品質的松柏是余元珍作品中最為常見的意象,這些松柏或紮根于淩雲高峰之上,或挺立於清溪竹橋之旁。高者自有俯瞰山野之勢,枝條于雲端舒展,意在拂開眼前的雲霧,將這世界看得明明白白;低者獨愛臨水照影之情,用自己的枝葉遮蔽出一片陰涼,看遊魚橋頭之戲,聽離人送別之歌。身處萬物之中,卻無爭于萬物,松柏正是具有這種文人豁達和超然,才能于四季輪迴之中長青不老。松柏之外,青山綠水也是余先生作品中的主要描繪對象。青山蒼茫,代表著韆鞦萬代積累的厚重和敦實;綠水激蕩,代表著掙脫束縛的生命的活力。這一靜一動,一暗一明,是自然中最鮮明的對比,形成了文人們最渴望的生存環境。

余元珍筆下的許多描繪家鄉的作品裏,小橋、流水、人家,粉磚、黛瓦、馬頭墻,這些婺源古鎮的標配,讓人領略到徽派建築的滄桑與厚重,感受江南水鄉的清新與哀愁。“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文人們總能在這青山綠水之間,找到與自己的追求貼合的意象,進而融情于其中,得到精神的滿足。余元珍正是懷著這樣的文人之心,在白瓷之上繪製出令人心馳神往的美景。

畫畫,如同人生,是一場修行,是一個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回歸到山本是山的過程。懷著一顆文人之心的余元珍,在這條登山的路上追尋的,是一種傳承與創新的意蘊,精誠所至,他必當創造屬於自己人生的精彩和輝煌。(沈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