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訪香港科學家陳清泉:研究電動車還要分秒必爭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時間: 2023-06-16 | 責編: 喻雪

今年初,86歲的香港科學家陳清泉榮獲“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獎,頒獎詞是“中國製造,今天車轍遍佈世界。你是先行者,你是領航員。”他説:“以前雖拿過很多獎,但這個獎意義非凡,讓我驚喜,感到無比光榮,同時也提醒我研究電動車還要分秒必爭。”

86歲的香港科學家陳清泉今年初榮獲“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獎,頒獎詞是“中國製造,今天車轍遍佈世界。你是先行者,你是領航員。”他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以前雖拿過很多獎,但這個獎意義非凡,讓我驚喜,感到無比光榮,同時也提醒我研究電動車還要分秒必爭。”  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 


“一個國家要強大,首先科技要強大。”帶著這一信念,剛高中畢業的陳清泉便離開了他出生與成長的印尼,回到中國求學。

這種想法緣于他的兒時經歷。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當天,陳清泉告訴記者:“我在印尼經歷過荷蘭殖民時代、日本佔領時期,親身體會到政權更疊時,沒有人保護我們華僑。我們的命運與國家息息相關,如果國家不強大,沒有人保護僑民。”

陳清泉出生在印尼一個華僑家庭。16歲那年,他考進北京礦業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機電係,畢業後留校任教,其後還獲得清華大學碩士學位、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來留在香港大學任教。如今他儘管年事已高,但仍堅持每天工作,擁有香港大學教授、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等職銜。

半世紀科研路上,陳清泉在國際上多次獲獎、擁有多項專利,其提出的電動車電機技術、動力整合技術、電控技術、“四網四流”理念等被廣泛研究和産業化,他也被譽為“亞洲電動汽車之父”。他在香港大學辦公室裏,至今還挂著他于1993年設計的第一款電動車設計圖,車牌號為“U2001”,其中“U”代表聯合,“2001”則代表迎接21世紀。

“搞科技首要的是有好奇心,我小時候家裏的工作也與汽車有關,我看到每次做汽車測試時發動機都冒煙,便想如何讓汽車不冒煙。其二便是要有毅力,堅持做實驗。”陳清泉説。

1997年,陳清泉當選香港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説:“我當時感到激動與光榮,當選後我更加堅定自己的使命,更加注重和內地的合作,不斷通過各種渠道給國家建言獻策,科學無止境、科學家永不退休。”

2017年,包括他在內的24名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寫信,表達發展香港創科的願望。如今,國家已明確支援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特區政府也公佈了創科發展藍圖。

“國家把科技放在首位,香港也有明確的規劃,香港科技春天來了。”陳清泉説:“國家的資源向香港開放,鼓勵香港科學家融入祖國建設,資金可以‘過河’,香港科學家可以跟內地科學家一樣申報項目,這是實實在在的。”

他同時提出建議,“科技創新有四大要素,分別是基礎研究、金融發展、應用研究,以及高科技企業,但香港目前在後兩者的表現較弱,建議與深圳合作、資源共用,才有助提高競爭力。”

近年來,中國科技發展正面對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圍堵。陳清泉認為,全世界科學家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要把自然界規律找出來,造福全人類,因此我們應該要加強國際聯繫,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香港故事。

日前陳清泉回到闊別的母校印尼巴中三語學校,向學弟學妹傳達資訊,一是勉勵他們打好基礎,做創新型人才,迎接數字經濟時代;二是呼籲他們做中國與印尼的橋梁,促進兩國經濟和友誼。(中新社記者 魏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