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我是幸運的,雖然手腳殘疾,但我擁有一個正常人的大腦;我又是不幸運地,當走在大街上,看到別人向我投來異樣的目光時,我也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樣。”記者採訪他時,他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臉。
他叫羅奇勳,1984年5月出生在江西省都昌縣周溪鎮柴棚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200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天生手腳殘疾,左手只有2個手指、右手只有3個手指、左腳靠腳後跟著力走路、左右腳嚴重外翻,直到4歲才學會了走路。從懂事那年起,漫長的日日夜夜裏,憑藉驚人的毅力和堅持不懈地努力,硬是走出了一條精彩的人生軌跡。
圖:羅奇勳大學時期參加社團活動照片
讀書立志 蓄力啟航
7歲那年,羅奇勳開啟了他的求學生涯。80年代的農村,不像現在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戶,那時候都是泥巴路,一下雨,就泛起了幾公分厚的泥巴,路面坑坑洼洼,他跛行的雙腳更是無法平衡,經常滑倒,到學校時經常是一身泥巴。雖然經常狼狽不堪,但他深知“貧苦孩子,只有努力讀書才有出路,才能改變命運,改變家庭”,於是他刻苦讀書。
200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江西省宜春學院學習。在大學四年期間,除了學好專業知識之外,他還努力擴展自己的業餘愛好,不斷增強自身綜合素質,尤其是對電腦方面的知識,他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地鑽研。平時一有空,他就去圖書館借閱電腦方面的書籍學習,週末或暑假就去電腦城做義工、雜工,學習電腦的維修技術。大二那年,他利用暑期打工賺的錢,買了人生第一台電腦。買電腦的第一天,他就開始學裝系統,那時的作業系統沒有現在的這麼簡單,他只能一點點摸索,一遍不行,二遍,三遍……最後一直裝到了淩晨3點多,總共裝了六遍,終於把作業系統了解透。接著,他就學習網頁製作、圖形設計、網路管理以及簡單的軟體開發,久而久之,他就成了學校裏有名的“電腦工程師”。
他在大學時期還是個社會活動的積極分子。大二上學期,他就成功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在農學院學生會記者站擔任副站長、農學院院刊編輯部部長,創立院刊《晨曦》;在電腦協會兼職,擔任農學院學生輔導員助理。他經常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討論各種問題,或談治學、做人之道,或縱論天下大事,書生意氣,風華灼灼。
大學期間,他因表現優秀,多次榮獲宜春學院三好學生、優秀團幹、社會活動積極分子稱號、獎學金。收穫了沉甸甸的知識和勇往直前的勇氣。
圖:羅奇勳工作照
求職尋夢 越挫越勇
2006年春節剛過完,羅奇勳開始出來找工作。首站,來到江西省會城市南昌,他清晰地記得那天是2月8日,南昌下起了小雪,春寒料峭,省人才市場卻人頭攢動,因為有幾百家中高級人才市場招聘會在這裡舉辦,很多應屆大學畢業生紛紛前來,他憑藉電腦特長成功脫穎而出,很快就被一家公司錄用。
2007年4月,由於南昌這家公司經營規模不是很大,和自己預期相差甚遠,他毅然選擇了辭職。接著,他轉戰到上海,希望在大都市尋找自己的夢想。此時的上海,陽光明媚,春意盎然,各大人才招聘市場熱鬧非凡、人山人海,他懷揣著激動的心情,投遞了上百份簡歷,可近一個月過去,所投的簡歷全部石沉大海,杳無音訊。後來,他嘗試著繼續在網上投簡歷,偶有幾個收到了面試電話,但是,當面試官一看到他是個殘疾人,就被拒之門外。
無奈之下,他輾轉到廣東東莞,五月的東莞,天氣像嬰兒的臉,時晴時雨,悶熱難耐。白天他就坐著公交車,一家一家找工作。晚上,就躺在破舊的旅館床上,摸摸空空的口袋,感嘆著前程迷惘。每天一大清早就從床上起來,他又重新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再堅持堅持。
這樣持續了好幾天,有一天晚上,媽媽打電話來問他近況如何,他終於還是憋不住嚎啕大哭:“為什麼就因為自己是個殘疾人,找一份工作就那麼難,明明自己所學知識和別人都一樣,甚至比很多人更出色啊……”傾訴完後,他擦乾臉上的淚水,終於睡了一個好覺。
第二天,他似乎忘記了前面的不愉快,繼續輾轉各地找工作,當走到一家公司攤位前,看到招聘電腦工程師,招聘條件與他非常相符,他興奮不已,立馬向工作人員了解公司需求,並認真向人事主管介紹了自己,獲得了面試機會。面試過程中,老闆和他談理想,談夢想,卻很少談專業,也許真是好事多磨,他終於遇到了一個不歧視殘疾人的老闆,找到了一個可以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但好景不長,2008年10月,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廣東,珠三角,長三角大批以出口、加工、貿易為主的企業許多倒閉,生存下來的也舉步維艱,用工需求急劇下降,一大批企業減員,羅奇勳所在的東莞全韻電子有限公司也未能倖免。於是,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求職之旅。
那時的東莞,受倒閉潮的影響,別説殘疾人就連健全人也難以找到工作,在東莞兩個月求職無果之後,他再次來到了江西省會南昌。南昌市人才市場的求職火爆程度絲毫不亞於東莞,在這個異常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想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2009年4月,經朋友介紹,他終於在江西省殘疾人聯合會找到了一份打字、印刷的工作。由於在外打拼積累了不少資訊技術方面的經驗,再加上踏實肯幹,他很快就得到了領導的賞識,讓他接手殘聯的業務工作,主要做資訊化和統計,工作表現非常優秀,得到中殘聯、省殘聯領導的多次表揚,2012年獲得了中國殘聯“統計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4年和2018年參加了江西省第四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和南昌市第五屆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分別榮獲三等獎和二等獎。
圖:羅奇勳所獲榮譽證書
在省殘聯工作期間,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他還非常熱心,經常幫助殘疾人青年就業指導,幫助殘疾人大學生找工作,看到他們,就像看到了當初的自己,每當成功幫助一個人,他就感覺像是溫暖了那個曾經在求職路上顛沛流離的自己,異常滿足。
2012年,羅奇勳感覺在省殘聯工作離自己的夢想相差還是太大了,他想重新回到社會上拼搏。但是,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找工作的艱苦時期,他深知在外面工作非常不容易,於是,他開始思考,要以什麼樣的姿態回歸社會,如果要進企業工作,走哪條路最好,經過深入分析,他選擇了財務管理,原因無他,這個行業對殘疾人歧視最小。於是,他就開始學習相關知識。2013年,他通過自身努力,考入了江西師範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2015年,研究生畢業後,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辭去了省殘聯的工作。
2015年至2019年先後在江西華贛會計師事務所、江西恒信集團、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江西分所從事審計和會計工作。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從財務助理開始幹起,拼命學拼命幹,短短幾年時間,他掌握了許多財務知識,成為行業裏面的佼佼者。
2019年,他開始創業,自己單幹,創立了江西省豫鴻泰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任董事長職務。剛開始,公司的業務從零開始,日常的瑣碎事務管理、業務突破,都需要他親力親為,異常艱辛。每年他都要跑遍江西省50到60個縣城的共300多家大小企業,指導企業規範財務管理,建立規範的財務賬。後來暴發疫情,對公司發展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再苦再累,他都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狠勁兒堅持了下來。2022年11月底,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放開,各項管理更加趨於完善,公司業務也持續向好,未來可期。
在工作之餘,羅奇勳非常熱愛體育運動,喜歡參加運動會,還獲得過多項榮譽,2016年江西省首屆殘疾人羽毛球單打比賽冠軍,2021年江西省首屆殘疾人羽毛球單打亞軍(群眾組),2022年江西省第16屆運動會(社會部)羽毛球項目(殘疾組)單打二等獎。每次運動會比賽他都能全力以赴,去年的江西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羅奇勳堅持克服身體傷病,刻苦訓練,在運動會上充分發揚了殘疾人自強自信的拼搏精神,展現了都昌殘疾人不怕吃苦,樂觀進取的精神風貌。
圖:羅奇勳2022年江西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獲獎照片
點亮鄉村 光彩惠民
柴棚村地處周溪鎮西南方,607戶2086人,典型的農業鄉村,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因為村集體經濟不景氣,原公路主幹道一直沒有安裝路燈,附近有100多戶農戶居住,群眾夜間出行十分不便。
2022年底,羅奇勳回家探親,了解到相關情況後,毅然提出想為村裏捐贈一批路燈。在採購路燈時,他特別考慮到了使用壽命及環保節能的問題,所以寧可多花錢,也要購買效果良好的太陽能路燈。12月底,35盞路燈安全抵達村裏,他又放下工作,親自督促這項工程的建設。春節前夕,一路光明,讓這上百年曆史的村莊,結束了夜晚漆黑的歷史。
“我們安裝的這種路燈,是利用太陽光發電照明,不用佈線,使用過程中也不産生電費。燈盤裏面用的是LED燈芯,具有高光效、壽命長的特點,節能環保、經濟高效。”安裝技術人員介紹,這種路燈還搭載有智慧感應模組,夜晚有人從燈下走過時,路燈會自動提高亮度,無人時則會自動轉為節能微亮模式,天亮就自動熄滅,無須專人來控制路燈的開關。村民可根據實際需要,把路燈設置為長亮模式,入夜後會自動常亮(高亮度)4個小時,4個小時之後路燈會自動轉為感應(微亮)模式,既節能又不會對村民的入睡造成影響。
“現在一到傍晚,路燈讓我們村變得亮堂堂,生活方便多了。今後早晚出行,再也不用擔心黑燈瞎火地走路踩到蛇或者是絆倒了。”柴棚村村書記江新義毫不掩飾地誇獎為村裏作出貢獻的羅奇勳,打心眼裏感激他。“每當夜幕降臨,盞盞路燈點亮了鄉村的夜晚,村民們或三三兩兩地相聚在路燈燈光下搖著扇子聊天乘涼,或在燈光照耀下在村道上散步,大家的幸福感和滿意度顯著提高。”
“捐贈路燈不僅是個人的義舉,也體現柴棚村飲水思源的淳樸民風。在外成功人士出資出力參與家鄉建設,他們有的回鄉創業,為鄉親提供就業崗位,帶領鄉親們發展致富,還有不少人為村經濟發展出謀劃策。如今,柴棚村已然成為大家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柴棚村駐村幹部歐陽江説道,“太陽能路燈不僅照亮了鄉親們回家的路,也溫暖了鄉親們的心,為羅奇勳的善舉點讚,也希望有更多的在外的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水是故鄉甜,月是故鄉明,景是故鄉美,人是故鄉親。談及未來,羅奇勳表示,除了進一步管好當前公司,他還想回到家鄉發展,往實業産業方向進軍,比如説種養殖業等現代農業,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更多父老鄉親務工就業,帶動他們致富增收,為家鄉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江西省都昌縣周溪鎮人民政府 唐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