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程開寧,男,1950年12月生。197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是九江市武寧縣上湯鄉政府退休的一名集體幹部。退休後任鄉關工委執行主任、鄉老體協主席。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主動挖掘上湯老區的紅色歷史文化,堅持幾年如一日,嘔心瀝血,竭盡全力為黨為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體現了他的敬業奉獻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
不顧個人利益,主動擔作為
程開寧退休前是鄉會計服務中心專職會計,工資低且用人單位沒有為他辦理社保。退休後生活如何著落,成了他最擔憂的心頭事。一次,經朋友介紹,他開始嘗試兼業從事人壽保險代理業務。由於他為人誠信,助人為樂,加之精通保險業務知識,保險業務紅火,不久便成了公司的業務精英。兩年後晉陞為上湯行銷分部經理,年保險兼業收入突破5萬元,為退休後的就業門路奠定了基礎。
2013年退休,鄉政府決定,讓程開寧擔任鄉關工委執行主任和鄉老體協主席,留鄉工作,每月給付退休金500元和基本工資1300元。程開寧原計劃退休搞保險,眼下計劃要落空。他請求領導另找他人負責此項工作。領導説:“你是最佳人選,你辦事我放心。”關工委工作要對青少年開展思想教育工作、革命傳統教育,原來敬老院的老幹部、老革命都已作古,誰來傳承紅色基因?上湯是個老革命根據地,是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駐地、內有文章可做。程開寧感到十分著急,深夜難眠。保險業務上了路,不做是家庭收入的大損失,不挖紅色歷史又會流失,損失更大。兩條路如何選擇?通過反覆思考、毅然決定:犧牲個人利益,放棄保險,辭掉經理,挺身而出拯救上湯紅色歷史文化。這是一個較大的文化工程,找退休老師出來合作,沒有誰願意參與。求人不如求己,於是他自己花錢買了一輛摩托車和相機,開始行動。可是那些親身經歷的老革命都已離世多年,又是個難題。經再三考慮,決定採取“上查下訪”的方法:上查即往縣裏去查,下訪即走訪烈士後人遺屬、當地老人和知情人士訪問調查。他前後到縣黨史辦、縣誌辦、縣政協文史委、縣民政局、縣檔案局、縣革命烈士紀念館認真查閱相關資料,得到了各單位領導的大力支援。通過反覆查看,獲得了上湯的一些資料記載,根據資料線索又進行下訪。走訪了百餘名烈士遺屬和一些知情老人,又獲得了一些口碑資訊。經過兩年多業餘時間地查與訪,找到了較多的紅色歷史碎片。2016年冬開始對蘇區12年發展歷程進行梳理,分為三個階段總結,並撰寫簡要概述。2017年上半年根據資料線索跑遍全鄉各地反覆查看革命遺址遺跡,拍攝圖片,撰寫簡介,基本完成了資料籌集。
一個意外新發現,文史又添新光彩
2013年查考《武寧縣誌》革命烈士英名錄中載:“溫湯汪家輝,在井岡山戰鬥中失蹤。”為了挖掘汪家輝為何犧牲井岡山?程開寧想方設法才搞清楚汪家輝烈士是石溪村人。遺屬就是汪南恒,據汪南恒回憶:“伯父汪家輝、家德與家南三人在井岡山打仗,伯父犧牲了。家德與家南在打仗時失散,沒跟上大部隊,快過年時才討飯回來。”程開寧意外發現了1928年10月間紅五軍來上湯時,汪家輝、汪家德、汪家南、李坤焱、鄒至騰、汪維焱、陳炳文等十人當紅軍上到了井岡山,並參加了紅軍會師慶祝大會。由此挖出了武寧紅色歷史的新光彩。
完成四個一,餘熱再生輝
幾年來程開寧持之以恒、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深挖細找上湯紅色歷史。完成了四個一,即一本書,一張圖,一個館,一百餘次宣講。
2017年夏開始撰寫《紅色上湯》。將初稿送至縣黨史辦審查修改。年終複印260冊,這就誕生了上湯紅色歷史文化資料,挽救了紅色歷史的流失。
2018年繪製了一張紅色地圖,即《上湯鄉革命遺址遺跡分佈圖》考察出全鄉39處革命遺址遺跡,找準分佈位置,繪成一張彩圖,用於紀念館挂圖,並協助鄉政府對革命舊址遺址實施掛牌保護,為宣傳上湯紅色文化、黨史學習教育、和旅遊開發奠定了基礎。
程開寧提議並協助鄉政府創辦上湯紅色紀念館,為建館提供相關資料和圖片展品,館內收藏的45件文物均屬程開寧在社會上動員大家捐贈所得,為鄉政府節約開支上萬元。該館已被縣委宣傳部、縣紀委監委、縣委統戰部掛牌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建館3年多來,大力弘揚蘇區革命精神,做義務講解員。黨史學習教育期間,在館內講解突破百次以上,還在鄉機關、各行政村黨日活動及上湯學校傳承紅色基因、宣講紅色文化二十余次。並在2019年9月應縣旅發委邀請在全縣導遊員培訓班上宣講武寧紅色旅遊資源,聽講人數達100余人。
今年是紀念建黨週年100年,程開寧在年初編寫黨史學習教育資料,供全鄉學習黨史。今年4月7日,武寧縣委理論中心組集體學習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活動在上湯鄉舉行。
程開寧年過七旬,人老心紅,老有所為。幾年來不畏勞苦,不惜犧牲個人利益,政治覺悟高,積極配合黨委政府的工作,表現突出。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黨為人民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