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聚焦中華

茶香溢全城——第十屆重慶永川國際茶文化旅遊節暨川渝旅行商大會正式啟幕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 時間: 2023-04-23 | 責編: 姜穎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以茶會友共謀發展、以節為媒共商合作。4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全民飲茶日”。當日,由重慶市永川區委、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十屆重慶永川國際茶文化旅遊節暨川渝旅行商大會在永川區神女湖廣場舉行。

當日上午11時,永川區委書記張智奎宣佈開幕,並同與會嘉賓共同觸屏,啟動第十屆重慶永川國際茶文化旅遊節暨川渝旅行商大會。

本次活動以“巴蜀風·茶竹韻”為主題,活動期間舉辦了川渝旅行商大會、2023永川秀芽第七屆鬥茶大賽、“煮茶論經”永川秀芽創新發展沙龍等系列活動。

古有讚曰:“昌州海棠獨香,永州茶葉更茗。”據記載,永川在兩漢時期就有茶的種植和生産。永川秀芽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亦如輕盈的飛燕,不僅翠染一方流水,更加滿溢千戶茶香,慢慢飲盡,只剩鮮醇的回甘,和嫩綠明亮的湯底。

張智奎表示,永川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樞紐節點、橋頭堡城市,是一座自然風光優美、人文底蘊深厚、現代活力時尚的美麗之城、開放之城、品質之城。近年來,永川區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加快構建綜合交通物流樞紐,打造現代田園之城、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城、中國職教名城、科技影視城、西部歡樂城五張名片,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促農,打造形成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永川秀芽、西南地區首家國家級主題公園樂和樂都、國家級森林公園茶山竹海等一批具有永川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旅遊特色品牌,加快建設“雙城會客廳、西部歡樂城”,以旅遊高品質發展促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重慶永川國際茶文化旅遊節已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助推重慶旅遊的靚麗品牌,深化川渝合作的有效平臺。永川區將進一步聚焦特色、放大優勢,加強國際交往、區域協作,著力做好“茶文章”、打好“文化牌”、擴大“旅友圈”,加快農文旅融合發展、高品質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首席專家陳亮介紹,近年來,永川作為全國早市名優茶發展的重點區域、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重慶市茶葉産業發展綜合示範區,高度重視茶産業發展,著力打造茶品牌、茶文化和茶旅遊,推動茶藝、茶展、茶旅蓬勃發展。茶産量、産值連續多年位居重慶市同行業第一,“永川秀芽”先後獲得國際國內大獎60余項,茶産業已經發展成為永川農業的特色優勢産業,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門路;茶文化氛圍濃厚,獨具特色韻味;茶旅融合展現蓬勃生機,成功舉辦六屆永川秀芽鬥茶大賽、兩屆採茶大賽和九屆國際茶文化旅遊節,以茶山竹海、西部情山旅遊為特色的茶文化旅遊正在成為中國西部一張亮麗的旅遊名片。

開幕式上,永川茶産業發展、茶旅融合、標桿示範、國際傳播碩果纍纍。重慶市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負責人發佈了永川茶最新的研究成果、舉行了2023“永川秀芽”杯川渝合作·瀘永江産業帶採茶大賽以及2023永川秀芽第七屆鬥茶大賽頒獎儀式;發佈了茶文化曼妙旅行旅遊線路。同時,全國生態食材評定中心分別向永川授予了“2023美好中國茶文旅融合觀察基地”“中國鄉村振興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示範基地”稱號。

同時,永川區政府副區長徐秀霞也向三位外國友人頒發了“永川秀芽茶文化國際傳播大使”榮譽證書,助力永川秀芽品牌的國際化傳播。   

本屆茶旅節以茶為媒、以旅為用,全民共建、全民共用。現場設置了“茶香溢全城——山間茶趣”茶旅生活展,展現茶與生活、茶與旅行融合的方方面面。

下午的主題活動,“煮茶論經”永川秀芽創新發展沙龍上,來自全國的茶文化專家、茶品牌運營專家,圍繞茶旅融合發展路徑與模式、茶文化人才的職業發展、以及茶館行業對茶産業的影響及促進等方向進行分享交流。沙龍上開啟了“永川秀芽走進百家茶館計劃”,併為苗品記、白鷺園茶藝館等茶館代表進行了“永川秀芽品鑒館”授牌儀式。

據悉,茶旅節期間,永川將陸續推出表演、展覽等多項活動。如邀請了區內大中專院校、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和永和小學等特色學校選送永川秀芽茶藝表演或特色茶文化表演隊進行展演;設置“巴風蜀韻”美術書法展,由四川內江、重慶永川兩地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開展以“巴風蜀韻”“茶竹”為主題的書法、美術作品展覽。特別是“巴風蜀韻”旅遊文創産品展,以永川區國家級和市級非遺文創産品為重點,邀請川南渝西11市區、彭水非遺旅遊文創産品參展,其宣傳的非遺文化讓遊客流連忘返。

大會還通過川南渝西文旅融合發展聯盟11市區旅行商代表與景區代表簽約儀式,助力永川茶旅融合産業和鄉村振興發展,推動巴蜀文旅融合。

永川區文旅委主任楊蓓表示,永川區將以本次茶旅節為契機,進一步聚焦特色、放大優勢,加強國際交往、強化區域協作,著力做好“茶文章”、打好“文化牌”、擴大“旅友圈”,加快農文旅融合發展,為永川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城市作出更大貢獻。(潘書培 攝影 通訊員 袁卿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