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明之星

李文軍:情有獨鍾的烙畫人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 時間: 2023-03-23 | 責編: 姜穎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李文軍,男,1962年出生於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大專文化,1980年與非遺烙畫結緣。現任蒙城縣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安徽省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烙畫項目傳承人,亳州市“十大”帶徒名師,榮獲亳州市“五一”勞動獎章。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傳承非遺 成就獨特追求

李文軍,有人尊稱他為“領導”,那是因為他在蒙城縣文化館做了多年的文化輔導員;也有人喊他“儒商”,那是由於他40餘年一直醉心於非遺項目——烙畫的傳承;又有人管他叫“徽商”,因為他是安徽蒙城人;更有甚者管他叫“傻子”,緣于他耗費了一生所有的積蓄,致力於烙畫的傳承之路。

梅花香自苦寒來。李文軍從1980年開始學習烙畫藝術,經過40多年的艱苦磨練,潛心鑽研和創作實踐,使烙畫作品,不僅有中國畫的皴、擦、點、染、勾等手法,還可以烙出豐富的層次,具有較強的立體感,被稱為東方棕色素描,其作品巧妙自然地把各種繪畫藝術與烙畫藝術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李文軍民俗創新工作室先後被蒙城縣總工會評定為“李文軍民俗創新工作室”;被蒙城縣政府授予“蒙城縣非遺項目火筆畫(烙畫)傳習基地”;被亳州市總工會評定為“李文軍工匠創新工作室”。

邂逅高人 描繪多彩人生

李文軍結緣烙畫可以説是機緣巧合。當時,對傳統藝術一向抱有極大興趣的他,偶然結識了一位烙畫家,深入了解後,他才知道“烙畫的創作並非易事”,講究輕重緩急,深淺濃淡。一支“鐵筆”在手,溫度、下“筆”的力度和時機都決定著畫作的品質,稍有不慎便功虧一簣。李文軍被其中的匠心深深觸動,更被這種鬼斧神工的豐富表現力和濃郁的民族特色深深打動。

身為烙畫藝術的非遺文化傳承人,李文軍在掌握基本製作技藝的前提下,根植于傳統烙畫技藝,在此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例如,創作了宣紙烙、絲絹烙等,形成了新時代獨特的烙畫風格。

“烙畫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珍品,它既繼承了中國畫的優點,又發展了中國畫。其色彩渾然天成,畫面效果各異,每一幅畫作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藝術殿堂中的一朵奇葩,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和欣賞。”李文軍夫人李蔡雲説。

匠心傳承 普及烙畫技藝

李文軍學習烙畫技藝的初心是想為自己的生活增加樂趣,但是接觸多了之後,他發現這項絕美的傳統技藝鮮少有人知道。“這是中國的特別的畫種,有中國‘根’的東西,應該讓更多人見到,應該想辦法讓它傳承下去。”於是,李文軍決定儘自己所能,弘揚烙畫藝術,他成立了蒙城縣烙畫藝術工作室,致力於烙畫普及。

古人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烙畫的傳承事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正是因為有了李文軍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才有了如今的成就。對於他來説,傳承烙畫不只是一項工作,更是一種精神寄託。

在李文軍傳承烙畫的這些年中,雖然在經濟上虧損了,但是從社會效應方面來説,收穫是巨大的。短短幾年內,他相繼參加了全國公益烙畫藝術展烙畫藝術節等系列活動。為了更好地向大眾宣傳烙畫,李文軍還開展了烙畫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進殘聯等一系列公益活動。

李文軍將多年積累經驗記錄,寫成一本《李文軍烙畫技法與教程》有待發表出書。創作作品《紫氣東來》榮獲第六屆國際“四方杯”美術、攝影大賽金獎。並獲得年度中華書畫家百傑榮譽稱號。2014年首屆安徽省民間藝術家精品展烙畫作品《仕女》榮獲優秀獎。烙畫作品《三羊開泰》榮獲第二屆安徽省剪紙藝術節暨民間藝術精品展銅獎。疫情期間,李文軍以烙鐵為武器為抗疫勇士英雄助戰,創作“逆行者----勇士的烙印”先後被各大媒體發表,以此來表達對這場疫情防控中所有“逆行者”的崇高敬意。“我把這些榮譽看作激勵,從不挂在嘴上。還是那是那句老話,勞模不是吹的,是意志加汗水磨出來的。”李文軍謙遜地説。

公益教授 傳承發揚烙畫

李文軍不僅專注于推動烙畫的傳承與弘揚,還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當然,這條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著各種難題,其中最讓李文軍難辦的便是資金問題。由於舉辦的各項活動都是純公益的,從烙畫方面所得的收益幾乎為零。

2013年,李文軍被蒙城縣文化館聘為社會文化輔導員,在縣文化館二樓展覽廳長期免費輔導,定期培訓烙畫、剪紙、書法等。積極參加社區各類公益活動,為了能更好弘揚民俗文化,創立了“李文軍民俗創新工作室”。自工作室成立以來,共舉辦培訓班八期,各類學員有486名,已有多名學生脫穎而出,其作品在各類大賽中相繼獲獎。在教學中,從烙畫創作到構圖,每一道工序他都耐心、細心地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員。李文軍民俗創新工作室的成立受到社會居民的一致好評,但他個人一直囊中羞澀。

李文軍把烙畫藝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有興趣和需要的居民。他在潛心從事烙畫創作的基礎上時刻把烙畫的傳承作為己任,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烙畫愛好者。根據居民的不同需求,分群體、分年齡先後舉辦多場烙畫講座,有面向老年人的、青少年的、殘疾人的、下崗再就業群體等。每場講座根據人群不同,主題思想各不相同,讓居民對烙畫藝術認識了解,弘揚了民族文化,豐富了居民業餘文化生活,並學會了烙畫技能。

耐心細緻地向學員傳授烙畫技藝,注重學員的素質教育和藝術修養的提高,從繪畫基礎素描的黑、白、灰到中國畫的濃、淡、幹、濕、焦的運用;從中國繪畫史到西洋畫的發展;從郎士寧到凡高;從烙畫起源到歷史的變遷;從繪畫構圖到書法的章法佈局;從人生修養到莊子的南華經等方面傳授,為傳承民族文化,繁榮蒙城縣民間藝術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一場又一場的烙畫講座及培訓,在蒙城周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掀起了一股“烙畫熱”。

展望未來 打造非遺産業

“現階段烙畫傳承的現狀相比過去幾年已經要好了很多。”李文軍感慨道。更多的人開始了解烙畫,全國各地紛紛開始成立烙畫協會、烙畫組織,舉辦烙畫展覽、活動等。除了展會等傳統宣傳方式,李文軍也緊跟時代發展潮流,開發了一系列“烙畫+”的新興形式,如烙畫+傳統文化、烙畫+科技、烙畫+義工、烙畫+社工、烙畫+康養等,通過將烙畫與其他藝術形式或活動相結合,讓烙畫被更多民眾所了解。

“現在很多人的物質生活是沒有問題的,需要精神生活更加豐富。烙畫就是一種可以陶冶情操的藝術,它沒有年齡界限,沒有性別區分,只要你喜歡,都可以參與進來。”

在鄉村振興方面,李文軍也一直在尋找機會。“我希望能夠和有關部門聯動起來,讓烙畫走進百姓,用藝術振興鄉村。”李文軍説。 (潘書培 通訊員 李恩峰 張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