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中華

移動雲以數智之力 智繪歙縣大美青山

來源: 央廣網 | 作者: | 時間: 2023-03-09 | 責編:


“以前很多工作都需要徒步去現場看,現在坐在辦公室,對這一切都能瞭如指掌了。”作為一名有著34年工作經歷的老林業人,安徽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歙縣站站長王山青親身感受到科技賦能帶來的變化。

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被譽為華東地區的“天然動植物園”和“物種基因庫”,資源保護任務繁重。

為了守護這片珍貴的土地,2021年,安徽移動歙縣分公司攜手移動雲打造歙縣智慧林長資訊化平臺項目,加強數字林業建設,讓林業守護從“用腳丈量”走向“雲端管理”。

安徽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歙縣林業局 供圖)

從線下到“雲端”

“守護好清涼峰的一草一木,就是我的職責。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還要做這座大山的兒子!”對於王山青來説,這座大山的意義並不尋常。

作為一個“林二代”,他的父親是這裡的首批籌建者。父親給他取名“山青”,意為山清水秀,希望他繼續守護好這裡的大山。

在父親的熏陶下,1988年,18歲的王山青便開始了在清涼峰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的工作,一幹就是34年。

“以前護林員的日常工作簡單兩個字‘看山’,一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好宣傳和巡護工作;二是生態資源保護工作,不讓人上山砍柴火、搞破壞。”王山青説。

聽起來“簡單”,實則“不簡單”。

據王山青介紹,清涼峰保護區海拔高,山陡路遠,管護面積大,每天巡護都要花上一整天時間,“一早上山,很晚才能回來,一天最多要走十到二十公里,工作十分辛苦。”

王山青在巡護路上(歙縣林業局 供圖)

然而,即便是勤奮、認真地每日巡山,但人力有限,很多時候對於森林資源的情況也摸不著頭腦,很多數據只能靠估算。

直到2021年年初,王山青接觸到了歙縣智慧林長資訊化平臺,巡林工作才發生了新變化。

如今,林區安裝了攝像頭,可以全天候實時監控重點林業區域內植物生長、動物活動、病蟲害發生、野外用火等情況,結合對應區域採集的溫度、濕度、光照、風速等氣象數據,通過部署在雲端的應用,進行大數據智慧分析,能有效預測局部森林火災發生等級、森林病蟲害發生趨勢等重要資訊。

“方便了很多!我們坐在辦公室,就能根據這些數據評估森林健康狀況。”王山青感嘆,不僅如此,現在的數據、照片、視頻都可以上傳到平臺,儲存在移動雲端,“數據的統計、分析不僅變得簡單很多,數據安全也得到了保證!”

數字賦能青山守護

從“用腳丈量”到“雲端管理”,背後離不開移動雲數字技術的賦能。

近年來,歙縣林業局與移動雲開展合作,加快打造以5G、算力網路、智慧中臺為重點的新型資訊基礎設施,創新構建“連接+算力+能力”新型資訊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縣域林業資訊化與數字化管理水準。

歙縣智慧林長資訊化平臺,就是林業數字化管理的重要抓手。

據智慧林長資訊化平臺雲端搭建負責人潘偉偉介紹,該平臺基於移動5G網路、物聯網、雲技術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通過建設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林長制資訊展示、森林資源管理、災害應急處置、指揮中心大屏、後臺配置管理、移動巡護APP等功能模組,從而實現資源監測實時化。

安徽移動歙縣分公司工作人員潘偉偉正在操作歙縣智慧林長資訊化平臺(徐鵬 攝)

為實時獲取森林火災預警資訊和卡口出入人員車輛資訊,移動雲前期在新安江百里畫廊沿岸和皖浙交界處,分別安裝了10處防火雲臺錄影機和1處卡口視頻監控。

“獲取的相關資訊會寫入關聯數據庫,統一上傳到雲端,進行大數據的處理分析,實現智慧預警。”潘偉偉説。

歙縣林業局規劃財務股負責人、高級工程師曹秀峰表示,以森林火災預警為例,監測到火情後,系統鎖定雲臺,由當前瞭望塔的高度、雲臺的方位、錄影機的焦距等相關資訊,推算出發生火災的位置,並産生報警資訊,同時將報警資訊回傳到平臺,林區管理人員隨時隨地可觸達與本林區密切相關的資訊。

歙縣林業局工作人員通過平臺監測林區(徐鵬 攝)

自平臺投入使用以來,已監測到數十起林邊燃燒雜草的火災隱患,林業執法人員通過平臺預警推送的資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置,避免了森林火災的發生。

“我們會第一時間知道,並立刻根據預警資訊採取相關措施,把災害風險降到最小。”王山青表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移動雲通過雲上應用與大數據分析等功能,解決林長制資訊展示、森林資源管理、應急災害處置等難點,讓數字經濟走進林區,助力鄉村振興。

“這裡已經39年沒有發生火災了,這都是我們一代代林業人日常守護的結果,再加上移動雲先進的技術,相信歙縣的森林管理會越來越好。”王山青自豪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