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遺産

“古文化”的“新脈動”——記“邵東車馬燈”代表性傳承人唐志平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 時間: 2023-02-27 | 責編: 姜穎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打開東門進財寶,金銀財寶滾進來。滾進莫滾出啰,滾一個滿堂紅......”近日,在湖南邵東市昭陽公園外,唐志平帶著60余人的車馬燈隊伍,為邵東市民帶來了精彩的車馬燈表演,幽默詼諧的曲調,贏得了現場市民的陣陣歡呼。

唐志平是邵東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邵東車馬燈”代表性傳承人、邵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邵東市作家協會主席。多年來,他致力於“邵東車馬燈”的保護傳承,讓這個原本被遺忘的“古文化”又有了“新脈動”。

文化瑰寶遺失歷史長河

邵東車馬燈歷史悠久,是邵東民間的傳統小戲,起源於明代,迄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極為盛行,幾乎是家喻戶曉。

那時候,只要聽説有車馬燈表演,村民們便三五成群地趕到現場,小孩你追我趕,好不熱鬧。一場車馬燈還沒開始,村裏早已人聲鼎沸。

出生於邵東市野雞坪鎮黃家村的唐志平自幼喜愛看車馬燈,一聽説有車馬燈表演,就會早早地去搶佔前排位置。

19歲時,看著周邊村裏都有了車馬燈隊伍,唐志平便萌生了在自己村裏組織一支車馬燈隊伍的想法。

他從當地信用社貸款500元買了32盞馬燈,與堂兄一起跑到山上砍下30多棵小樹做馬燈把,再到村子裏“招兵買馬”,多次遊説俊俏的姑娘、英俊的少年,再請會唱花鼓戲的伯父唐新家、父親唐星照和鄰居寧宏發二爺等當老師,手把手地教他們學唱小調、學打鑼鼓、學奏樂器、學竄馬燈等。

經過一個多月的專業培訓後,唐志平組織的車馬燈隊伍受到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西遊記》《白蛇傳》《討學錢》《老漢背妻》《劉海砍樵》《桃源盤洞》《冬姑娘過渡》《毛國金打鐵》《四仙姑下凡》《姜太公釣魚》《韓湘子化齋》等許多經典故事通過他們幽默風趣的詼諧演繹,收穫了當地老百姓的無數好評。

然而,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好,隨著工業文明、資訊文明對農耕文明接踵而至的強烈衝擊,“邵東車馬燈”市場急劇萎縮。南下打工浪潮更讓村子裏的年輕人為了生計相繼離開野雞坪鎮,美麗的花旦們也已出嫁,英俊的少年郎另闖出路。由於車馬燈隊伍人數最低得有50人至60人以上,並且每人都得有一定的專業性,唐志平的車馬燈隊伍在2000年不得不停鑼息鼓,而這也成了唐志平心頭多年的傷與痛。

重振旗鼓讓“非遺”煥發新生

“唐主席,今年要將車馬燈耍起來!”2022年1月1日,唐志平接到邵東市文化館、邵東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辦公室的電話,希望他能讓邵東車馬燈重新回到邵東市民的視野。唐志平欣然應允。

買道具、辦行頭、喊親戚、找夥伴......通過多方奔走,不到一個月,唐志平就組織了70余人的隊伍。他每天沒日沒夜地帶著車馬燈隊伍排練,還邀請邵東市文化館、邵東市花鼓戲傳承中心的老師到府指導,只為讓邵東市民在春節期間能感受以前的熱鬧氣氛。

“流動春晚喜百姓,琴瑟鼓樂揚真情。今朝歲月花正艷,車馬燈到受歡迎。”2022年正月初三晚,唐志平帶領野雞坪鎮黃家村車馬燈隊在黃家村孝義組寧北平家浩浩蕩蕩出燈……當晚9點,車馬燈隊在完成黃家村鄉賢寧愛林老闆家的表演後,又來到仁風村,受到了當地村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2022年正月,車馬燈應邀分別奔赴市裏城區、街道社區、企業廠礦、鄉鎮村組巡演,傳達喜慶、表達祝福,累計演出100余場次,每場吸引了數百人觀看,最多時有近1000名觀眾。讓“蟄伏冬眠”“深藏閨閣”20餘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重新煥發出奪目的光彩。今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唐志平組織車馬燈隊共演出150余場次,所到之處,熱鬧非凡。唐志平也因此並被評為“邵東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優秀代表性傳承人”。(趙宇峰 羊聲 羊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