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明中華訊“首先看到我們的左手邊,他們是參加阜陽‘四·九’起義犧牲的12位革命先烈,他們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犧牲的時候平均年齡都不到30歲。”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四九起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魏野疇。魏野疇是中國共産黨早期優秀黨員和宣傳活動家,1898年出生於陜西興平縣,1928年2月,任皖北臨時特委書記,並於同年4月9日,領導了‘四·九’起義,後在轉移途中被捕,在臨泉老集,慘遭殺害。”日前,在“四・九”紀念館第二展廳裏,一位身穿迷彩的年輕姑娘聲情並茂地在為前來參觀的潁泉區人武部機關人員解説。講到這裡,她停頓了足足有一分多鐘,轉過身用紙巾擦了一下眼睛,繼續解説。眼前這位解説員叫李藝旋,是行流鎮政府的一名機關幹部。
阜陽“四・九”紀念館坐落於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行流鎮王官集,是安徽省國防教育基地、省裏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到這裡接受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參觀的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單位很多。
尤其是“四九”“七一”等重要節日到來之前,參觀人數猛增,負責解説的館長邵琦常常加班加點接待參觀團體單位,一天解説下來,雙腳浮腫,疲憊不堪。一次鎮機關黨員重溫誓詞活動,閒談間,邵館長就願意來紀念館當講解員的年輕人太少的困境與帶隊的鎮黨委書記溝通,“四・九”紀念館作為鎮打造特色小鎮的紅色基地,沒講解員不行,對此,他就在鎮工作人員中尋找紅色講解員。
行流鎮信訪辦的李藝旋,鎮黨政辦宣傳幹事李倩雯和鎮綜治統戰委員劉雨愉快地接受了任務。行流鎮政府距“四・九”紀念館不遠,她們3人一有空就來紀念館,觀看圖板,瞻仰文物,她們堅信這是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一定要把紅色故事講好。
3人中,劉雨年齡最小,她是行流鎮人,從上小學就經常跟同學來紀念館參加活動,紅色的種子早就根植在心裏。可當她拿到5千多字的解説詞,真要為參觀者講述先烈故事時,還是有畏難情緒。年長她兩歲的李藝旋鼓勵劉雨説:“讓信念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我們現在做的解説工作是責任也是義務。”
自那以後,劉雨講稿不離手,甚至吃飯、上洗手間都帶著看,直到能把解説詞行雲流水般地説出來。她們不僅擅長于解説,甚至對紀念館裏有多少件文物,多少展板,多少烈士照片都如數家珍。
2019年3月,“四・九”紀念館又進行了一次擴建,展廳要重新佈置。3個女孩有空就主動來紀念館幫助整理文物和資料,她們一蹲就是大半天,誰也不説累。李倩雯説,我們近距離地接觸革命先輩遺留下來的文物,對我們是最好的教育和精神洗禮。
重新開館後的阜陽“四・九”紀念館,展廳內容增加了,展板更新了,面積也擴大了,能容納更多的參觀者。然而,她們3人卻更忙了。在全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來這裡接受教育和舉行重溫誓詞活動的機關團體很多,有時候一天都要接待十幾個,一連幾天吃盒飯,喝水少是家常便飯。建黨100週年的時候,參觀團體一波接一波地來,連續多日的高強度解説,讓她們3人都筋疲力盡,嗓子冒煙,回到家飯都不想吃,倒頭就睡,喊都不想起。有一次,李藝旋很晚回來,有點頭暈,測了一下體溫,她發燒了。本來想請假休息一下,可是跟她一起解説的劉雨和李倩雯偏偏又要去市委黨校學習,只有她和館長來解説。第二天,李藝旋堅持上崗,為參觀的兩個團體、三個市直機關的500多人解説,依舊保持著良好的精神狀態。
2019年10月8日上午,正在辦公室處理日常工作的李藝旋接受任務,給在國慶70週年閱兵式上第二方隊領隊少將喬亞軍一行來“四・九”紀念館參觀解説。給解放軍的少將解説,她還是第一次,心裏有點忐忑不安。喬亞軍是本地人,多年鄉音未改,參觀期間,喬亞軍不時地提出問題,一副和藹可親的面容,這讓解説的李藝旋放鬆下來。
3人當義務解説員已經5年了,在此期間,她們為上百個單位的數千人做過無數次解説,大家都對她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淮南的一家企業在參觀過“四・九”紀念館後留言説,小姑娘的解説打動人心,她講的故事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館長邵琦表示:“這3位年輕人工作認真負責,不怕苦、不怕累,正是她們的這種敬業態度,才讓更多人深刻了解那段歷史。”(潘書培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