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華夏攬勝

李方海:中國油陶事業的踐行者、推動者、引領者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田兆河 | 時間: 2022-12-26 | 責編: 曾蓉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李方海,1967年生於黑龍江綏棱縣,中國油陶事業開拓者。現任大慶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院教授,大慶油陶創始人,大慶師範學院油陶研究所所長,一級學科帶頭人,中國雕塑藝術界實力派人物,使大慶油陶雕塑成果達到藝術極高境界,給人以平面、立體、極致感。

10年前,作為全國首創的新陶種,大慶油陶以其獨有的風格橫空出世,也決定了它獨特的創新氣質。10年後始終奔走在創新之路上的大慶油陶人,已研發出四大系列九大品種,獲國家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專利19項,被列入大慶市級非遺項目名錄,成為享譽全國的“大慶油陶模式”。

據了解,大慶師範學院坐落于享有“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國溫泉之鄉”美譽的中國著名石油工業城市——大慶市。學校的前身是1965年全日制的大慶師範學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大慶市高等專科學校基礎上建立了大慶師範學院,2011年被黑龍江省委、省人民政府評為文明標兵,2009年被黑龍江省教育廳評為全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2012年被全國高等教師網路培訓中心評為全國高校教師網路培訓工作先進單位等。

油陶藝術助推中國現代化

在大慶師範學院圖書館的大慶油陶展廳裏,令人驚嘆。油陶安靜,也很誠實。制陶人的一雙手帶給它什麼,它悉數接納,永久保存,在使用者手中綻放光彩。油罐、煉油瓶、測試瓶,上刻濕地湖泊、井架高聳、齒輪轉動、雪花靈動,散發迷人光澤。大慶油陶靜靜地陳列在展廳內,延續著大慶獨特的文化底蘊。

大慶油陶變化的不只是造型和圖案,還有色彩創新。從最初簡單的石油黑到亞光色的烏金陶,從有著朦朧美的岩芯灰到質樸的黃河紅,經歷10年持之以恒的探索,以大慶師範學院油陶研究所所長李方海為代表的大慶制陶人,已能把握最佳“火候”讓油陶呈現多變的色彩。

以黨建為引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四大系列九大品種油陶的研發,始終以黨建為引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取得國內首創的光環。

2010年盛夏,大慶油陶第一窯“光彩”出窖。四年後,讓陶瓷體現自然紋理的“冰淩紋”在國內首創。白堊紀千米岩芯“變廢為陶”,鑄就五彩斑斕的油陶,開創了陶史先河。

“冰淩紋”油陶不僅將藝術想像力放大到極致,而且它更重要的是要在技術上找到一個溫度、風速和藝術上的結合點。在龜裂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一個開片,“冰淩紋”自然雕琢,沒有規律可循,是崇尚自然原生態的傑作。

以藝為啟,鑄魂教書育人大業

2014年,在黑龍江省旅遊商品交流工作座談會上,時任省長陸昊評價大慶油陶時説:“你們要做好油陶開片冰淩紋的研發,它是反映龍江文化特色的典型。”同年,“冰淩紋“油陶榮獲黑龍江省第三屆設計藝術成果二等獎。

2015年以後,大慶油陶迎來真正意義上的春天,在中國首創岩芯陶,讓原本需要進行環保處理的鑽井廢料變成了油陶優質原。變廢為寶,説易做難。油陶的研發成功,是李方海團隊十餘年刻苦鑽研的成果。

陶器是泥與火的結晶,燒制的溫度必須適中,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李方海團隊發現,提高燒制溫度,會增強油陶光澤,呈現多種顏色。

普通陶土耐熱度在700-800攝氏度之間。如果火候掌握不準,燒出來的油陶不是塌了,就是裂了。

“怎樣才能提高油陶的硬度呢?”李方海與大慶油田海塔勘探開髮指揮部安全總監孔凡軍、大慶油田地質專家任延廣探討時,道出了自己的困惑。最終三人決定加點岩芯試試,加入岩芯後,燒制溫度能達到1150攝氏度,為岩芯陶的成功開創了有利條件。

以井深4000米土為金,造就人們的感官藝術感受

2017年,孔凡軍、任延廣協調大慶油田海塔勘探開髮指揮部、大慶油田研究院、大慶油田錄井公司和大慶師範學院油陶研究所達成合作協議。

和岩芯一樣,岩屑是在鑽井過程産生的,除基本岩性等進行取樣分析外,其餘進行環保處理。在很多人的眼中,岩屑是廢棄物。在李方海團隊眼中,取自地下2000米至6000米形成于白堊紀的岩屑,是地質歷史的見證,記錄了石油勘探的腳步,是可利用的寶貴資源。

油陶國際化、産業化、數字化、經濟化發展

用多少比例的岩屑,研磨成多小的顆粒、如何在造型和設計上富有藝術魅力?這些難題,都需要李方海團隊在實踐中解決。實行岩屑入陶,製作出更漂亮的油陶藝術品,對李方海團隊是全新的挑戰。與石油地質、鑽探工程、文化學者等跨界融合,讓李方海團隊製作的油陶增添了旺盛的生命力。技術、人文、藝術等各個角度相互融合,與時俱進。

李方海團隊始終沒有悲觀失望,勇敢接受挑戰,經過多次高溫試驗,岩芯陶終於成功,標誌著大慶油陶進入高歌猛進的新時代。

在李方海辦公室的展架上,擺放著很多油陶作品。其中的油陶雜彩格外引人注目。鳥羽紋、雲紋、流水紋,爭芳鬥妍,器形各異的作品。呈現不同的紋理,有的如老樹緾繞盤根錯節,有的如層山疊嶂起伏引人入勝,構思奇巧,變化萬千。此種燒制技法,和在陶器外表繪製圖案不同,油陶雜彩攪胎時陶將不同顏色的胎泥揉和在一起,相紋拉坯後燒制而成,呈現的紋理不會隨著時間長久而變淺或消失。由於胎泥紋揉捏方式不同,紋理變化層出不窮。

自2011年以來,大慶油陶作品獲得黑龍江省藝術設計優秀成果一等獎、黑龍江省廉政文化優秀作品特別獎等獎項33個。大慶師範學院油陶研究所先後獲得黑龍江省優秀設計機構、大慶市重點文化産業、大慶市工藝美術10大品牌等榮譽稱號。李方海獲得金銀獎10多項,被授予大慶工匠、龍江工匠等榮譽稱號。(田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