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點擊文明 文明湖南

湖南省監獄管理局鄉村振興工作隊駐武岡市雙牌社區幫扶紀實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夏建敏 王茜霆 劉潔 | 時間: 2022-12-05 | 責編: 曾蓉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2.3公里水泥路進入各組各院的通組通院公路;2公里幹渠連接田間地頭;522盞太陽能路燈惠及全村1026戶4498人;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將由2020年的57,000元達到50余萬元,增收9倍。一個個數據、一份份成績,是湖南省監獄管理局鄉村振興工作隊在武岡市雙牌鎮雙牌社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以實幹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成果體現。

據悉,省監獄管理局鄉村振興工作隊自2021年5月入駐雙牌社區以來,工作隊迅速轉變角色,深入每家每戶、田間地頭,對村莊人口總數、經濟收入、産業發展等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強基礎、興産業、樹新風,繪就鄉村振興錦繡畫卷。

“我們既然來到村裏,就應該沉下心來,深入群眾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到村裏的實際困難點,逐個攻破、解決,為鄉村振興工作貢獻我們應有的力量。”雙牌社區第一書記楊勁豐説。

強基礎 打通鄉村振興“經絡”

連日來,在雙牌社區天龍片區田間地頭、荒山閒地裏,處處是村民栽種油菜的身影,而就在幾個月前,這裡連生活飲水都存問題,種植莊稼更是一種奢望。

據村民介紹,村裏基本農田水利設施損毀嚴重,其中有5段約3000米基本幹渠需要清淤、堵漏、維修,6口山塘、水庫需要堵漏、維修、加固。每到雨季來臨,雨水無法從水渠排出直接衝進稻田裏,而旱季山塘、水庫又無法儲水,導致大部分田地閒置無法種植糧食。今年持續幾個月的高溫少雨天氣,更是讓雙牌社區村民用水問題雪上加霜。

“都是靠鎮上消防車送水到府,人員太多,有時候消防人員送不過來,我們就得自己去找水源。”34組村民鄭自勇告訴記者,“人喝水都成問題,還種什麼莊稼。”

面對“渴”不容緩的旱情,駐村隊帶領村支兩委第一時間召開防旱抗旱會議,全面部署、嚴格落實防旱抗旱措施,採取找水、引水、抽水、送水等方式保群眾生活、生産用水,堅決打贏打好抗旱減災“主動戰”。 

村民鄭自勇察覺到離自家不遠處有一塊地,每逢春季雨水來臨時,地裏時不時往外冒水出,今年,他把事情反映給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得知情況後,工作隊立即組織挖機進行挖掘,通過挖掘了解,果不其然是個水源,隨後,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火速向上級報告,經同意,工作隊出材料,村民酬工酬勞,於今年10月新建水井一口,解決了天龍片區村民生活用水困難問題。

為了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工作隊深入田間地頭,採取一線工作法,看旱情、聽民意、摸底數,詳細了解掌握水源和受旱情況後,積極向所在單位領導彙報情況,爭取資金58萬元,迅速組織工人開展水塘、水渠的修繕工作,目前已完成了2公里幹渠的修繕維護。

看著流水順暢的灌溉渠,村民們滿是喜悅和感激:“多虧了駐村工作隊,解決了困擾我們村多年的問題”“以前總是為農田灌溉問題發愁,這下好了,水渠修好了,有了水就算不下雨也能耕種了。”

渠的修繕,60歲鄭叢洋體會最深。“不種地就沒收入,沒飯吃。”種莊稼是他唯一的收入來源,他共有4畝地,今年因乾旱,他只種植了早稻,一畝只産出700多斤稻穀,“明年就不用擔心收成了,有了水,我還打算多種點。”鄭叢洋自信地説。

要振興,基礎設施要先行。2022年,湖南省監獄管理局共投入資金120萬,拉通了2.3公里的通組通院公路;投入28萬元,對村組主幹道兩側和部分山體的邊坡進行加固;投入100萬元購置的522盞各類太陽能路燈也全部安裝到位,實現了社區主幹道、主要院落太陽能路燈全覆蓋,極大地方便了居民夜間出行。

興産業 強壯鄉村振興“骨骼”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而真正想從鄉村産業“空殼”結出“碩果”,離不開村集體經濟的重塑。過去,雙牌社區集體經濟主要源於代管農貿市場、土地流轉、代管自來水廠、山塘承包四個方面,每年收入只有57,000元。去年以來,該社區在工作隊的幫助下,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大膽探索,在蔬菜種植、土地廠房租賃、自辦企業等方面不斷“造血”,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發展,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原本冬季,57歲的村民夏既和閒在家裏,自從村裏成立起弘武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蘿蔔種植,夏既和就成了合作社的員工,忙著翻耕、種蘿蔔、除蟲、施肥,6個月下來,至少可收入6000元。“我自己也種了1畝地蘿蔔,去年一畝産量8000斤,掙了4000元。”夏既和説道。

去年,工作隊帶領村民發展蘿蔔種植,成立起合作社,共種植蘿蔔80畝,全部由湖南省監獄管理局收購,今年1月售賣,僅蘿蔔一項,便為該社區集體經濟增收42余萬元。

此外,工作隊積極向湖南省監獄管理局爭取資金,投資約15萬元在社區發展油茶種植80畝,三年後挂果,油茶盛産期平均每畝可産茶油40公斤,預計80畝油茶年産茶油3200公斤,年總收入將達40萬元;同時,投資200萬在雙牌社區新建3棟養雞大棚,每個養雞大棚約1170平方米,現均已封頂。雞場建成後,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每個大棚每批可養肉雞約1.5萬羽,年共出欄肉雞13.5萬羽,該社區以租賃場地的形式,每年可增收集體經濟約15萬元。

“感謝湖南省監獄管理局鄉村振興工作隊對我們的幫助,讓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該局投資90余萬元的黨建活動中心正如火如荼地施工中,下一步,湖南省監獄管理局還將投資35萬元再建一個200畝的油茶基地,投資100萬元新建一個80—100頭牛規模的養牛場。同時,將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的45萬斤農特産品繼續以消費幫扶方式銷往監獄和外部市場,解除了農産品銷售難的後顧之憂,提升農戶自身造血功能。”村支書夏振武説。

樹新風 展現鄉村振興“風采”

每天下午6點,在雙牌社區稠灣法治廣場,一群身穿紅裝的村民正載歌載舞,他們動作整齊劃一、旋律動感十足、舞步優美自然,舞出了新時代農民的精氣神,充分展示了雙牌社區鄉村振興工作的成果。而在廣場的宣傳欄附近,三三兩兩的身影,或閱讀思考,或欣賞交流,村民們紛紛駐足觀看的身影,成為法治文化廣場一道亮麗的風景。

“過去我們沒有一點兒娛樂活動,廣場修建好後,不僅村裏顯得更好看,我們也有了好去處,多好呀。”23組的王美秀説道。

法治廣場以“法治文化”為主題,遵循“尊法、學法、知法、用法、守法”的宣傳理念。廣場以紅棕相間的暖色調為主,設有法治文化長廊、宣傳文化墻、四角亭等展示區。在清風綠草間,法治文化理念與環境綠化有機融合,將有形的法律條文變為無形的文化熏陶,為周邊群眾提供了一處休閒學習的新場所。 

普法內容方面精心挑選了古代名人名言、現代偉人名句、法治小故事、常用法律條文解讀等,通過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展現形式,使群眾能夠出門見法治、抬頭看法治,在休閒娛樂中領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培養法治意識,形成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法治文化廣場的建成,為群眾送上了豐盛的“普法文化大餐”,增強了法治文化的滲透力、引導力和感召力,營造了平時學法、遇事用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治氛圍。

為了更好地提高文明建設,雙牌社區積極配合鎮黨委政府開展各項文明創建活動,通過廣播、板報、標語,開辦專題培訓班等方式,實時開展對黨員幹部和村民的法律、科技、文化教育,努力提高全體居民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準。同時,協助社區兩委建立村規民約制度,建立“公德銀行”,用好用足20萬元的解困基金,積極開展關愛老黨員、困難群眾、退伍軍人慰問活動,宣傳文明道德良好氛圍。

“下一步,該鎮繼續提升雙牌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發展水準,建設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楊勁豐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