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明創建

四川廣元:市特校迎來溫暖春天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李艷 | 時間: 2022-10-27 | 責編: 曾蓉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四川省廣元市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市特校”)創辦于1989年,原名為廣元市東山聾啞學校,2019年4月正式更名為廣元市特殊教育學校。學校為九年一貫制公立學校,服務利州區、青川縣和昭化區的適齡特殊學生入學,對其實施素質教育、康復訓練和技能培訓。學校現有教職工35人,各類特殊學生(含聽力障礙、智力障礙、孤獨症、情緒障礙、先天性心臟病、腦癱等)238人。

學校全貌圖

10餘年來,學校致力培養“自信陽光、用心生活”的新時代公民為宗旨,努力為每一位孩子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教育服務。

黨的關懷促發展 辦學條件漸改善

市特校前身為廣元市東山聾啞學校,學校位於老城區東山公園一角,在校學生80余人,教師18人,辦學條件簡陋,後歷經數次搬遷,無固定的辦公場所。隨著兩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落地實施,以及黨的十七大提出“關心特殊教育”,黨的十八大要求“支援特殊教育”,黨的十九大提出“辦好特殊教育”等政策的支援和保障,市特校的發展迎來了溫暖的春天。

新校園2017年3月破土動工,共投資4460萬元,201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校園面積10000平米,配備了感統、多感官、心理健康康復室、個訓室、PT室、OT室等十余間康復室;烘焙室、陶藝室、蜀繡室、面點室、烹飪室、手工室等功能室。

錄播室
手工室


心理健康康復室
言語訓練室


隨著學校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市特校積極謀求發展必須立足於學生的實際,學生能學什麼,社會需要什麼人才,怎樣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2020年,市特校和市職高聯合開辦了適合特殊學生的職業高中教育,開設專業有洗車、家政、電子商務、烹飪、園藝和美容美發,為實現學生以一技之長高品質融入社會夯實基礎。

技能提升

同時拓寬育人渠道,市特校與川北幼專、團市委、市精神衛生中心、市文化館、利州區檢察院等企事業單位開展廣泛合作,把特校創辦成黨建服務基地、志願者服務基地、醫教結合試驗基地、殘疾人藝術人才培養基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連結更多的資源,讓特殊學生享受更多、更好的優質教育。

搭建就業平臺,與卡尼美容美發店、市工商聯汽修廠、利州區環衛所、廣元市世紀花園大酒店、春蕾電商平臺等5家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基地,提供實習、就業崗位,努力讓學生更高品質融入社會,努力讓學生實現自主就業擇業。

目前,職業教育、藝術教育、醫教結合、康教結合已經發展為學校的特色品牌教育,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市特校的孩子們,真正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拼搏獲獎


文化聚力鑄師魂 “五心育人”如春風

市特校面對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有耳不能聽、有眼看不見、有嘴不能語,更有甚者,智力永遠停留在兩三歲幼童的水準,內心的創傷和痛苦讓他們比正常孩子更渴望得到愛,更需要愛的撫慰。”這是市特校全體教師的共同認知。

市特校教育涵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教育階段。自2018年搬入新校園後,在校生總數增長迅速,其中智障學生數量增長顯著,學生情況複雜,殘障類別多,個體差異明顯,管理難度需提高。學校遵循特殊教育的規律,結合獨特校情,提出了獨具特色的五“心”校園文化建設,即“愛心、耐心、恒心、細心和信心”。

此外,學校用“心”文化打造著環境舒雅、底蘊豐厚的物質文化;建設科學規範、剛柔相濟的制度文化;培育積極向上、彰顯特色的精神文化,實現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相統一。經過持續不懈地努力,“心”文化瀰漫學校,已經成為全校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動指向。

老師們用五顆心服務於學生,五心育人成為了老師們的座右銘。老師們堅信只要用心,孩子們的“心會聽見”。

“心會聽見”四個大字赫然矗立在校門口樓宇上,時刻提醒著老師們從心出發,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聖使命。以天下為己任,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精神影響精神,以心靈感動心靈,以真情呼喚真情,用切實有效的探索使教育成為富有思想、智慧,富有光彩和永恒魅力的事業。

“五育”“五化”啟潛能“融入”社會學有成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市特校堅持“五育並舉”,充實“生活教育”內涵,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把國家課程標准校本化,構建了心德、心智、心體、心美、心業課程共五大類41門課程,課程內容以生活自理、自我服務、適應生活、居家技能、生活實踐、文化知識、社會實踐、職業技能、社會生存素養為核心,滿足不同學齡段學生的需求。

特長培養

堅持以常規管理精細化、德育工作活動化、康復教育生活化、培智教育個別化、技能培訓社會化“五化”為主題,使特殊孩子在參與到車間、田間、養殖間、操作間集聚技能,以學會吃飯、煮飯、過馬路、乘車、存取錢、買賣東西、休閒娛樂等“N會”為起點,全面落實立足課堂而不拘泥于課堂,依託教材更依託社會生活,根植校園又能走出校園的生活教育之路。

學校大力實施走班制教學改革,開設了奧爾夫音樂、特奧輪滑、特奧滾球、旱地冰壺、繪畫、書法、洗車、烘焙、烹飪等社團課,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讓特殊學生在適合的、可選擇的學習環境中學習,陽光成長,學有所獲。

“心·愛”文化帶隊伍高品質發展樹標桿

學校一直將教師作為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産力,多措並舉助推教師成長,推動學校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

加強師資培訓。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對教師實施全員培訓。近年來,學校先後派教師赴溫州特校、上海浦東特校、深圳元平特校、成華特校、武侯區特校、新都特校等知名特校實地參觀學習,多次參加選派教師參加特教專業培訓,同時大力提倡網路研修,多次安排教師參加優質線上培訓活動;聘請特教專家許家成、吳春艷、金容、石彩霞、劉小龍、蔡曉麗等為全校師生作專業培訓。


赴成都特校參觀學習
赴新都特校參觀學習


引進優質資源。引入發達地區的特教經驗和管理模式,引進川師大、南京特師、樂山師範等院校特教人才15名,配備專業的心理教師、音樂教師、康復教師、繪畫教師、體育教師,極大充實了學校的師資隊伍。

學校為教師搭建發揮才能的平臺,創設自由、平等、民主環境,讓教師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增強自信、追求卓越;時時關心教職工生活,改善工作、學習條件,了解教師需求,黨政工團齊心為教師排憂解難,學校把教師的事當成學校的事幫忙,教師把學校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幹好。教師隊伍的發展為學校教學品質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根據學校發展的特點,實施精細化管理,遵循落細落小落實原則,將服務育人理念落到實處。學生管理體現“心·愛”樹人,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

教師管理體現“心·愛”強師。用“精細”精神煉隊伍,用“心·愛”文化帶隊伍。教師上課是教師,下課是家長;工作時間是服務者,業餘時間是志願者。“下班延長一小時”“燭光驛站”“小康路上一個也不少”等黨建品牌,打造了一支強有力的人才隊伍。

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成果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為廣元市區域特殊教育學校高品質發展樹立了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