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明創建

江西省抗旱救災新聞發佈會召開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張平 | 時間: 2022-10-11 | 責編:


新聞發佈會現場。張平 攝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近期,從江西省抗旱救災新聞發佈會上獲悉,6月下旬以來,江西省近100天內持續的晴熱高溫少雨天氣,導致江河湖庫水位不斷走低,多條河流的部分河段水位再創新低,水庫蓄水銳減、山塘乾涸數量增多,土壤缺墑嚴重。旱情不斷加劇,保飲水安全、保農業灌溉任務艱巨。9月27日12時,省抗旱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

江西旱情災情呈現出氣溫高、降雨少、水位低等特點。7月以來,全省平均氣溫較歷史同期偏高2℃,列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同期第1高位。全省平均降雨量僅13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6成多,也列歷史同期第1低位。全省五大河流控制站水位較多年同期均值偏低2-6米;贛江、撫河、樂安河、信江幹流部分河段在內的19河27站刷新最低水位記錄;鄱陽湖星子站9月23日突破有紀錄以來最低水位,還在持續走低;贛江中支、南支等30條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出現斷流。

水庫蓄水銳減。全省水庫蓄水由主汛期結束時的188億立方米已銳減至125億立方米;27.2%中小水庫降至死水位以下,28.1%山塘乾涸。影響範圍極廣。截至9月29日下午4時,乾旱災害已造成全省所有設區市,115個縣(市、區,含功能區),481.4萬人受災,因旱需生活救助超20萬人,因旱飲水困難需救助近1.88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達992.2萬畝,絕收達114.3萬畝。

根據防汛抗旱形勢分析,7月旱情初露至今,省防指先後14次組織相關會商部署,省防辦聯合相關部門,常態滾動會商、提前研判針對性指導措施。7至8月,及時指導沿江濱湖地區利用河湖偏高水位時機,引提水1.5億立方米,有效保障灌溉92萬畝;科學調度水工程,8月上旬調度峽江、廖坊水庫增蓄水量0.9億立方米。

及時啟動響應。目前,省級響應已于27日12時提升為二級,全省所有設區市和101個縣(市、區、功能區)啟動了四級以上抗旱應急響應,九江市提升為二級響應狀態,景德鎮、鷹潭、上饒、撫州4個設區市和21個縣(市、區、功能區)為三級響應狀態。應急、水利、農業、水文等部門根據各自預案啟動或升級應急響應,並按照預案規定開展抗旱救災各項工作。省防指啟動響應後,第一時間啟動5個應急工作組、組建工作專班集中辦公,並迅速派出工作組協助指導地方抗旱救災。

強化督促指導。8月中旬,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和應急、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組成6個聯合督查組,採取“四不兩直”方式,赴11個設區市、27個縣(區)、42個鄉鎮開展抗旱督導。省防指組織各成員單位每月對包片區開展抗旱救災督導檢查,省防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抗旱救災工作的指導意見》,針對性提出30條具體舉措。同時,應急部門派出11個工作組,結合安全風險防範督導“百日行動”,同步對抗旱救災工作持續開展督導工作;農業農村部門派出指導服務工作組,駐點93個涉農縣“一對一”開展農業減災技術指導服務;水利部門派出技術專家深入蓄水工程、灌區等現場,針對性指導抗旱保供水、保灌溉等工作。

加大抗旱投入。中央支援江西的自然災害救災(抗旱)資金3000萬元、農業生産和水利救災資金10.73億元、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3.04億元和省級抗旱救災資金1.2億元,均緊急撥付各地用於抗旱救災。同時,各地主動加大抗旱救災投入,初步統計,全省已投入抗旱力量302.06萬人次、機電井7.43萬眼、泵站2.27萬處、機動設備42.62萬台套、運水車輛2.15萬輛次。

著力應急保障8月中旬,實施鄱陽湖流域內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項行動,先後調度36座大中型水庫為下游補水16.15億立方米,保障沿河及湖區950萬人、650萬畝農田用水需求。為確保贛江流域及南昌城區供水抗久旱要求,及時實施應急保供水工程;省防指強化統籌,增設施工協調、生産協調2個工作組,協調推進工程實施、統籌生産有序開展。對近期存在取水影響的22座城市水廠取水、11座“千噸萬人”規模鄉鎮飲水工程,已採取了應急工程措施。全省1.88萬名偏遠山區和坡高地群眾出現因旱飲水困難的,通過當地政府、企事業單位、尤其是消防、城管等部門定點定位予以保障。同時,各地積極開闢水源,通過打井、人工增雨盡力增加水源,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省防指組織省地質局、中國安能二局等應急救援力量支援地方打井102口,並啟用地下水監測井、探採試驗井共24口,解決了4.5萬餘名群眾生活和1.4萬餘畝農田灌溉用水;氣象部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達1242次。

跟進救災救助。堅持抗旱救災一體化推進,省減災委、省應急廳于9月18日跟進啟動省級四級救災應急響應,並召開全省抗旱救災工作部署推進會,督促各地全力做好農業生産恢復和抗旱救災工作,做好查災、核災,關注脫貧戶、監測對象及五保戶、低保戶等重點群體,及時發放救災救助資金和物資,傳遞好黨和政府的溫暖。各地各有關部門均積極主動赴受災嚴重的鄉、村一線查看核實災情,建立救災救助臺賬,切實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