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明創建

多措並舉 建設民富疆穩的新滄源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蔣泓峰 崔煥興 | 時間: 2022-09-23 | 責編: 姜穎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始終堅持以“全域旅遊”為總抓手,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生態文明、沿邊開發開放、社會民生事業和邊疆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加快全縣經濟社會高品質跨越發展。

建設現代化邊境小康村

滄源佤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戈正旗縣長

據滄源佤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戈正旗縣長介紹,滄源雖然已經脫貧,但邊境一線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對較低,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農民增收等方面基礎薄弱,23個沿邊行政村(社區)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前沿陣地。11月省委、省政府在滄源召開的雲南省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情況總結暨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啟動會,為滄源指出了有效促進沿邊地區發展、破解邊境地區發展難題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快建設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好美麗家園。

近年來,通過加強領導、明確職責、整合資源、積極調動群眾主觀能動性,形成政府主導、政策激勵、群眾參與的機制,打造了睦鄰友好型邊境小康示範村(動董鎮龍乃村上龍乃自然村)、文旅融合型邊境小康示範村(單甲鄉嘎多村大寨上寨自然村),23個沿邊行政村(社區),167個自然村小康村(含96個抵邊自然村)建設穩步開展,為全面推進雲南省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滄源經驗,做出了滄源示範。

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對滄源來説具有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意義。在示範村寨建設的打造上,以縣城中心,以單甲大護俄—芒卡口岸邊防巡邏道為外線,串聯8至10個自然村,打造成一串集“看點、靚點、賣點、特點”于一體的現代化邊境小康示範村;以機場—賀嶺—帕良—永和—國門通道為內線,串聯3至5個自然村,打造成一串集“産業、休閒、宜居、邊民互市”為一體的現代化邊境小康示範村。在産業發展群眾倍增計劃上,全力支援科技特派員的工作,以專家資源、科技力量賦能小康村建設,切實解決産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同時大力培育“短、平、快”産業,做強、做長産業鏈,讓邊境居民獲得增收。在人居環境提升村容村貌改造上,用好廳級領導掛鉤制度,推廣“名譽支部書記”、“名譽村長”的做法,廣泛動員群眾積極支援配合小康村建設,大力提升人居環境,不斷美化、亮化、規範化村寨形象。

邀請專家團隊現場“開處方”。23名專家組成的省級科技特派員專家團隊,為鄉村農業産業發展提供人才及技術支撐。組織社會機構單位“挂包幫”。組織111個縣級行業部門,63個社會組織參與到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工作中,通過開展“産業幫扶、就業幫扶、消費幫扶”等工作,推進沿邊村“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産業發展、群眾增收”工作。科技助力鄉村治理“出實效”。以人居環境提升為抓手,繼續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重點開展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和農村污水治理工程,強化黑臭水體治理,通過採取物理處理法,因地制宜建設不同階段規模的生態污水治理池,逐次過濾生活污水、農業污水,達到污水迴圈利用、污泥無害化利用的目標,讓鄉村環境越來越整潔。

鄉村振興

2019年4月,省委、省政府宣佈滄源佤族自治縣脫貧摘帽,擺脫了千年絕對貧困。班洪鄉班壩自然村“生態旅遊+”和班洪村“1135”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成為“滄源樣板”,田園綜合體建設、境內境外聯動發展、現代化邊境小康村的滄源經驗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關注和批示,並在全省推廣,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助力添彩。 

展望未來,高效統籌鄉村振興戰略和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邊境防控、思想觀念6個現代化,力爭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把下班壩建設成為全國最美麗的邊境村寨,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把班洪班老率先建成全省全國興邊富民及引領邊境地區高品質發展的示範鄉鎮、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範區。

繼續認真貫徹各級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系統、前瞻、科學謀劃城鎮化建設。加快城市化進程。以提高城市化水準為切入點,結合該縣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實際,儘快建成一批對經濟增長起帶動和支撐作用的建設項目。制定相應優惠政策。加大吸引社會資金的力度,拉動民間資本參與城鎮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經營,逐步走上主要依靠社會資金建設城鎮的軌道。履行監督管理職能。按照相關文件要求,以縣城為重點,大力實施城市管理標準化,加快推進綠美城鎮、綠美社區建設,著力建設美麗新家園。逐步提升城市功能。以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和完善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加快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強化城鎮産業支撐,提升城鄉生態環境,促進城鄉一體化、人性化、智慧化和諧發展。

在人才振興方面,認真貫徹落實關於“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工作部署要求,深入縣直有關部門和95個村(社區)認真開展技能人才摸底調查工作,按種植、養殖、加工、經營管理、技能服務等類別進行分類。高標準篩選調配駐村(社區)第一書記、工作隊員、科技特派員,並選派專家人才送技到府、集中培訓、現場諮詢,促進各路人才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匯聚一批能夠帶動群眾致富的“領頭雁”和沾滿泥土氣息的“土專家”、“田秀才”,不斷提升群眾發展致富“造血”能力。在吸納人才方面,以引進智力服務為核心,突破人才工作地、工作單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吸引人才到縣、鄉創業,深入實施農村優秀人才回引計劃,注重從各村後備幹部人選、致富帶頭人、復員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大學生村官等年輕人中挑選優秀人才納入青年人才黨支部,著力解決農村黨員隊伍結構不優,村級後備幹部儲備不足、農村青年人才留不住等問題。

經濟發展

該縣明確了9個方面的定性目標和5大類27項定量指標。主要從構建全新發展格局、聚焦三大戰略目標、推進鄉村振興示範、破除基礎設施瓶頸、築牢最美生態屏障、形成沿邊開放優勢、激發強大內生動力、提升高效治理水準等10個方面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在文旅産業上,該縣堅持把文旅産業作為龍頭引領,按照“不走低端、起步中端、瞄準高端”的發展思路,以翁丁南滾河世界旅遊景區和司崗裏崖畫谷世界旅遊景區為核心,引領旅遊産業轉型升級。以創建5A、4A級景區為目標,加快翁丁老寨原址重建,推進翁丁南滾河旅遊景區、司崗裏崖畫谷景區、葫蘆小鎮景區創建5A級景區,積極推進班洪葫蘆王地景區、動董秘境邊關小鎮、糯良空港小鎮創建4A級景區,開發設計10條以上精品旅遊(自駕)線路,鞏固提升下班壩自然村、國門新村等17個鄉村旅遊示範村、3個沿邊旅遊特色村,繼續打造30個以上旅遊特色村,全面發揮精品景區輻射帶動效應。

在農業産業上,按照標準化、特色化、差異化、可持續化原則,推動現代農業與全域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在每個鄉(鎮)至少打造1個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完成新建高標準農田10萬畝以上,重點打造8萬至10萬擔河南中煙“黃金葉”品牌專屬煙區,著力推動綠色生態茶園增産、品牌打造,持續抓好生豬全産業鏈發展,爭取肉牛跨境偶蹄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試點,健全完善以竹木産業為主的生態林業組織生産體系、定點收購合作機制,大力發展蔬菜、水果等新興産業,全力打造10個以上億元支柱産業,力爭蜜蜂、茶葉、生豬、竹木、蔬菜、水果等實現“6年翻番”目標。今年以來,共邀請和接訪到該縣考察洽談企業154戶645人次,考察項目179個。

下一步,將充分發揮區位、人文和産業基礎優勢,聚焦文旅經濟、綠色經濟、數字經濟等重點産業發展方向,加強與意向合作企業的對接聯繫,爭取引進一批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力爭在“十四五”末實現規上企業增量在50戶以上,産值在6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