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阜陽市政協委員、太和清真南寺教長丁新月在院內修剪著花草。太和縣清真南寺之所以得到大修,與丁新月一次次提案、一次次奔走呼籲是分不開的。24年裏守護著太和清真南寺,丁新月從34歲的青年才俊到58歲的半百老者,時間磨合著他那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品格。
丁新月,回族人,家住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1998年10月來到安徽太和任太和清真南寺教長。從1999年起被選為太和縣第六屆政協委員,至今已24個年頭,丁新月連任五屆太和縣政協委員、連任三屆太和縣政協常委。又被選為阜陽市第四屆、第六屆政協委員。無論是阜陽市政協委員,還是太和縣政協委員,丁新月都會把每一年的提案寫好,特別關於修繕太和縣清真南寺的提案引起了省市縣領導的重視,並撥出專款155萬元,社會愛心人士又募捐400萬元。2019年11月,太和縣清真南寺一期修繕工程竣工,並通過安徽省文物局專家組驗收。一期修繕工程投入資金173萬元,修繕範圍為現存次中軸線上的建築群體---南講堂、北講堂及四合院,修繕工程于2019年5月動工,2019年11月20日竣工。
據太和縣清真南寺教長丁新月介紹,經太和縣文化旅遊體育局積極爭取,安徽省文物局先後撥付文物維修專項資金155萬元,清真南寺自籌社會資金400萬元。整體修繕計劃分三期進行,其中,一期修繕工程包括南、北講堂及四合院;二期修繕工程包括水房、對殿、女寺;三期修繕工程包括大殿、東大門、門前廣場、照壁墻等建築。
據太和縣政協委員、太和縣文化旅遊體育局局長尚曉雷介紹,太和南寺歷史悠久,1998年5月4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382年,是明代洪武年間安徽境內建造的二十坊清真寺之一。1680年重修擴建,清道光年間、民國時期多次整修。現存為清式建築,清真南寺是皖北地區一座按原貌保存下來的完整古建築群,也是太和縣人愛護古老建築的歷史見證,對於研究太和縣清式建築藝術有一定價值。
據太和縣政協委員、太和縣文保中心主任金亞東介紹,丁新月不但關注太和縣文物保護工作,還關注百姓熱點難點問題,他在政協太和縣十屆五次會議上的提案《關於解決外來務工子女受教育難的問題》,被太和縣政協列為第60號提案,承辦單位太和縣教育局非常重視,給予認真解決,受到外來務工人員的好評。
丁新月始終以一個政協委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被大家稱為太和清真南寺的“守護人”。太和清真南寺的古韻古香裏留下了丁新月的名字,太和百姓不但記住了清真南寺,還記住了清真南寺曾經有位教長叫丁新月,守護著那座640年的清真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