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點擊文明 文明中原

河南安陽:從“環境之痛”到“城市之美”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袁家健 | 時間: 2022-09-15 | 責編: 姜穎

安陽易園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近年來,河南省安陽市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推動思想認識和産業、城市、農村等發展方式都發生明顯變化,正在實現從“環境之痛”到“城市之美”的轉變。2021年,安陽市空氣品質改善幅度位居河南省第一、全國第九,“藍天、碧水、凈土、森林覆蓋率”指標排名河南省第五,在2021年河南省高品質發展考核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2022年上半年,安陽市成為河南省唯一空氣品質實現“八降一增”的城市。

推動思想從“猶疑徬徨”向“堅定果決”轉變

安陽是國家規劃建設的老工業基地城市之一,以建材、鋼鐵、煤化工為代表的重工業得到快速發展,但粗放的發展方式也給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環境污染問題高強度頻發,嚴重制約高品質發展。

推動污染防治從“一家之事”向“全員都幹”轉變。安陽市委堅持把污染防治工作作為全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障,成立以市委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的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開展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動員,凝聚人心和意志,按下全面綠色發展的“快進鍵”。

成立工作專班,推動環境保護從“無從下手”向“任務明確”轉變。安陽市委聘請清華大學郝吉明院士、賀克斌院士等13位國內頂級環保專家,成立安陽市大氣污染防治專家諮詢委員會,對污染問題把脈問診,確定污染防治重點任務、主要手段等。聚焦這些重點任務,安陽組建15個工作專班,分包49項重點工作,每年出臺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臺賬、明確責任主體,讓各級各部門及廣大幹部群眾明白幹什麼、怎麼幹。

嚴密法治保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從“尺寸之功”向“久久為功”轉變。安陽市自有地方立法權後,出臺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就是《安陽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之後又相繼出臺了《安陽市城市綠化條例》《安陽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長久的法治保障,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更加牢固地紮根在了安陽幹部群眾的思想深處。

安陽漳河國家濕地公園

推動産業發展由“粗放高碳”向“綠色低碳”轉變

産業結構偏重、空間佈局偏亂、能源結構偏煤是安陽大氣污染的主因,要想從“根子”上改善空氣品質,必須向結構性污染“開刀”。

以“治”為切入,倒逼産業結構調整。安陽在全國率先制定23個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治理標準和達標技術路線,實施提標改造項目8800多個,推動鋼鐵、煤化工等高排放、高污染産業成為減污降碳的主力軍。同時,安陽著力打造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的産業發展新引擎,電子資訊、電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河南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超細電子紗和超薄電子布製造基地之一,主導産品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排名第一。安陽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18年的4.1%迅速提升至2021年的15%。三次産業結構佔比排序也在2019年實現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

以“退”為抓手,推進産業集聚集約發展。安陽大力實施污染企業“退城進園”,取締整治“散亂污”企業3804家;建成區內162家涉氣企業全部搬遷至新建的鑄造、腐竹、印染、鐵合金等專業園區;4.3m焦爐退出歷史舞臺,新建的大型焦爐項目綜合能耗、氮氧化物排放量較行業平均水準分別降低10%、40%以上。安陽推動産業生産方式從原來的作坊式向生産綠色化、資源集約化、企業集聚化、産業規模化轉變。

以“減”為關鍵,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目前,安陽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仍處於上升態勢,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供給是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的重要方向。一方面,主動壓減煤炭消費總量,嚴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準入,實施“引熱入安”工程,全面淘汰、拆除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完成“電代煤、氣代煤”95.8萬戶,平原地區實現“散煤清零”。另一方面,加快發展清潔能源,風電光伏裝機規模達到409.68萬kW,居河南省前列;2022年年底即將開工建設的弓上水庫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將大幅提升新能源消費比重。

推動城市由“污染之城”向“宜居之城”轉變

近年來,安陽聚焦城市綠色發展,大力開展城市更新行動,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宜居、宜業、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

在添綠增綠上下足功夫。緊抓國土綠化和園林綠化工作,建設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公路、G341“兩縱一橫”生態廊道5.9萬多畝,中心城區生態防護圈實現“雙環六廊”合圍,建成市區園林綠化項目434個,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2.16%,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在綠色交通上加快步伐。積極調整運輸結構,“公轉鐵”項目建成7個、在建3個,實現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100%接入。持續優化城區路網,建成西北繞城高速等7個重點項目,新建、改擴建347條市政道路、38個路口分流島,城區車輛通行率提升30%以上。積極推進綠色出行,市區929輛公交車、856輛計程車、1600輛物流配送車全部採用新能源,成功創建全國首批、河南省首家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城市。

在綠色建築上做深做透。深入推進綠色建造行動,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實施文體中心、中國文字博物館二期、世貿中心等綠色示範工程20余個,同時加強民用綠色建築推廣,完成老舊小區改造785個,到2023年,城鎮新建民用建築將達到綠色建築全覆蓋。現在,“推窗見綠、出門見景、人在景中”已真正融入安陽群眾的生活。安陽也在2021年全國97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奪得全國第三名、河南省第一名的好成績。

推動鄉村面貌由“窮臟差”向“綠富美”轉變

安陽是農業大市,有2981個行政村,有一半群眾居住在農村。建設農村生態文明,改善農村“窮臟差”的面貌,一直是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民群眾的深切期盼。

高水準做規劃,優化鄉村功能佈局。根據村莊區位、人口、産業發展實際,結合鄉村自然肌理、人文傳統,按照城郊融合類、拓展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整治改善類、搬遷撤並類等類別分類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實現全市域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的規劃應編盡編。目前,安陽已完成2157個行政村的控制性村莊規劃編制,183個行政村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

高標準抓整治,持續提升人居環境。以“治理六亂、開展六清”為重點,在全市滾動開展“百家市直單位包百村”行動,完成1200多個村莊、4.1萬條背街小巷的路面硬化工作,惠及農戶25.4萬戶,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受到群眾一致好評。2021年,安陽被表彰為“河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先進市”。

高品質謀項目,打造宜業美麗鄉村。充分利用綠水青山、鄉土文化、人文景觀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親子研學、健康養老等新産業、新業態,推動鄉村從主要“賣産品”向更多“賣風景”“賣文化”“賣體驗”轉變,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安陽市從“環境之痛”到“城市之美”的實踐充分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實踐力,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只要認識到位、方法對頭、措施有力,就一定能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共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