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明中華訊 在軍營,他創造了服役5年2次獲得優秀戰士、2次獲得優秀班長的榮譽記錄,能熟練駕駛各種車輛,同時還是駕校教練、散打教練、擒拿格鬥教練和游泳教練,在2秒的時間內從槍套裏拔槍、打開保險並射出子彈的“百步穿楊”神槍手;在創業路上,他從打工仔升到公司副總;從零開始自己創業辦養牛場到與他人合資1.2億元創立生物醫藥創匯企業;在村支書這個“司令”崗位上,他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將一個重點貧困村領向了美麗鄉村示範村…他就是湖北英山縣人大代表、優秀村支書、石頭咀鎮毛坳村黨支部書記彭棟樑。村民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彭司令”。
立秋時節,驕陽似火。進入毛坳村,映入眼簾的是10米寬的進村公路,路兩旁還設有人行道和綠化帶;文化廣場內百姓舞臺、籃球場、圖書室、多功能健身器材一應俱全;一排排一棟棟小洋樓小別墅盡收眼底…這裡有著都市看不到的美麗畫卷,村民對“彭司令”的讚美聲也是不絕於耳。
一心為民的“彭司令”自幼就有一顆不斷挑戰自己的勇氣和靈性。
2000年,彭棟樑從英山衛校畢業後,進入石頭咀鎮衛生院工作。2001年,徵兵體檢工作在石頭咀鎮衛生院進行,彭棟樑毫不猶豫地報名當兵並且通過了體檢。在公安部八局訓練基地歷經了6個月的艱苦訓練後,被分配到天津市警衛局服役。
進入軍營後,彭棟樑時刻警示自己要做一個“腦子裏永遠有敵人、肩膀上永遠有責任、眼睛裏永遠有任務、胸膛裏永遠有激情”的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軍人。
他説:“我是農民的兒子,有的是力氣,現在是為國家出力的時候了…”在訓練中,普通和特種車輛駕駛、散打、擒拿格鬥和游泳都是必修科目。雙休日和節假日,他仍堅持訓練。3次負傷住院,身上的皮掉了一層又一層,但他從未抱怨過。他帶的兵也是個個出類拔萃。
榮譽總是鍾情勇於拼搏的人。彭棟樑服役5年,第一年入黨,第二年、第三年榮獲優秀戰士,第四年、第五年榮獲優秀班長,“神槍手”,車輛駕駛、散打、擒拿格鬥、游泳教練榮譽,是警衛局真正的全能“網紅”。
2006年,彭棟樑從部隊退伍後,沒有選擇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找份穩定的工作安逸下來,而是選擇在陌生的領域突破自己。
彭棟樑相信,只有幹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他選擇了一份極具挑戰的印刷公司行銷工作,3年的時間裏,實現了個人年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迅速升為公司分管行銷的副總經理。
“安逸會消磨人的鬥志。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滿足於小富即安就意味著不思進取,我要開闢新的戰場,迎接新一輪的挑戰。”彭棟樑説。堅定了創業目標之後,他的第一想法就是返鄉。
彭棟樑,1米82的個頭,皮膚黝黑,雙眼犀利,聲如洪鐘,走起路來虎虎生風,退伍後仍保持著軍人的作風。他創業,有一股不達目標不放棄的勇氣和決心。2016年,彭棟樑放棄了天津的工作,毅然返鄉創業,成立了“湖北道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300多萬元流轉土地和山林共350余畝,建立欄舍2800平方米,養殖黃牛200余頭、山羊200余只,開始了科學化畜牧養殖和多元化中藥材種植。
2017年,是彭棟樑回鄉創業最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中,每一天的每一件事都讓他難忘,他自己親自帶人做牛舍、建基地;拉建材的車在山路上翻車了,自己又一件一件裝上車;一天徒步翻越幾座大山,只為尋找一頭走失的小牛犢;下雨天去基地的路上,一次又一次騎摩托車摔倒,一雙手上傷口纍纍,經常整個人讓泥巴糊得像只“泥巴狗”。但他一直沒有放棄。
為了當好“牛司令”,他于2018年3月自費到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系統學習了綠色養殖知識,豐富的理論知識為他在創業路上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養殖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彭棟樑創造的養殖法可謂獨樹一幟。他將部隊訓練和管理的經驗運用到養牛上。他把牛場建在彭家岩的荒山上,對牛群進行軍事化訓練,讓牛群在山地裏越野跑。他把牛群當成自己的“兵”,通過鍛鍊塑造牛群強健的體魄。在這200多頭牛中,他儼然成了“牛司令”。在山上插上了粉紅色的旗子,像打仗布陣一樣。
彭棟樑在給牛訓練的同時,還給它們搭配營養餐,用玉米、豆粕、麥麩按比例配食料,還添加大蒜素預防疾病。彭棟樑認為,牛和人一樣,堅持鍛鍊才能長得結實。
彭棟樑獨特的養殖方法給他帶來了豐碩的成果。2017年,他飼養的第一批牛出欄,60多頭牛為他帶來了30多萬元的收益。彭棟樑這個“牛司令”也聲名遠播。
2018年底,彭棟樑作為返鄉能人獲得鎮黨委政府和黨員群眾的認可,當選為石頭咀鎮毛家坳村黨支部書記。彭棟樑説:“站在人生的又一個新起點上,群眾的期盼、黨委的信任、肩上的責任,讓我感受到個人的價值追求。我必須秉承軍人的作風品質,在農村的廣闊天地裏奮力作為。”
産業是發展之本、強村之基、富民之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戰略工程,要建設新時代新農村,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産業興旺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實施鄉村振興的基礎。
毛家坳村位於石頭咀鎮西南部。全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556戶總計1853人。以前的毛家坳村空心化嚴重,村民外出務工較多;農業産業沒有規模,土地經營碎片化;沒有增收致富的渠道,想過上稍微好點的日子就只能指望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留在村中只剩下一些老弱婦孺,僅僅靠著自家的那一點耕地來維持日常生活。彭棟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他認為只有發展虎杖産業,才能走出一條適合本村發展的産業之路。
“以前我看到有些村裏發展茶葉致富後,逢年過節的給老百姓發福利。那種場面令我非常羨慕。現在我要帶領全村百姓通過發展虎杖産業,提高村集體收入,給老百姓造福。”彭棟樑充滿希望地説。為了發展好虎杖産業,他狠心地賣掉了牛仔,關掉了自己的養牛場。彭棟樑的戰友説:“你是個傻子,發瘋呀,放著每年近100萬元的收入不要,划得來嗎?”可彭棟樑卻説:“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想當好合格的村民‘司令’,就不能因自己的産業分心,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良心和村民們的信任,才能全身心地建設美麗鄉村,帶領村民致富…”。
虎杖為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部位為根莖。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虎杖具有降血脂、強心、擴張血管、改善微迴圈、保肝等作用。虎杖藥材大多來源於野生,隨著對其有效成分研究的不斷深入,虎杖需求劇增,野生資源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虎杖種植粗放,旱澇保收,三年畝産效益可以達到1萬元以上。因此,大力發展規模化的虎杖種植基地是實現虎杖藥材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
彭棟樑認為,盤活一個産業可以造福一方百姓。他為了改變賣虎杖原料的單一模式,大膽探索延長虎杖産業鏈,與合夥人組建了“湖北一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縣推廣虎杖種植並進行産業化開發。項目投資1.2億元,在英山縣工業新城生物醫藥産業園徵地40畝,建設3條虎杖提取專用生産線、中藥材初加工生産線、保健食品生産線和生物質顆粒生産線。全部運作後,年加工中藥材2萬噸,可實現年産值1.6億元,創外匯2000萬美元。
公司自主開發虎杖高産種植技術,接照“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民”的模式,在全縣建設虎杖規範化種植基地10,000畝,帶動20,000個農民就業、10,000個貧困戶增收。公司推動中藥材産業化升級,利用生物轉化技術從虎杖中提取白藜蘆醇、虎杖苷和大黃素,與歐美市場簽訂訂單,産品應用於藥品、保健品、食品、化粧品和生物農藥等領域,市場前景廣闊。
目前,該公司已與湖北省重點實驗室、華中農業大學和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建設校企研發平臺,採用符合GMP規範要求的先進生産線,成熟的生産工藝,完善的試驗檢測設備,配備新産品研發能力的科研隊伍,將成為一傢具有獨立進行産品研製開發、掌握産業核心技術的外向型高科技企業。
有了産業發展方向,心裏才有底氣。要想讓産業強村富民,就必須充分調動全村積極性,形成利益聯合體。為此,毛家坳村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流轉土地1187畝,建立了毛家坳村虎杖種植基地,將利潤所得一部分用於對貧困戶和困難群眾的鞏固幫扶,一部分留給村集體建設,還有一部分發給全體村民。並將貧困戶和無勞力的困難戶以土地入股或産業扶持資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到合作社。合作社對村裏600多畝因無勞力耕種的撂荒和閒置土地,用租賃的形式歸到合作社進行集中種植經營。
“以前村裏到處是荒田荒地,現在只要是空地,全部都種下了虎杖。”毛家坳村脫貧戶余麗娟,指著腳下新發展起來的虎杖基地,心情無比激動。
該基地于2018年開始建設以來,播種、施肥、除草等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務工人員,以多種模式讓廣大村民和貧困戶參與進來,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同時又增加了他們的收入。今年69歲的陳正保是該村5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説:“自己年紀大了,能找份工作就不錯了。現在家門口就有個扶貧産業基地,每天務工也有70元的收入,再加上妻子劉春梅也經常在村裏幫忙,收入還不錯,挺好的。”
目前,毛坳村村民已嘗到虎杖産業帶來的甜味,種植面積從2018年的95畝迅速增加到2021年的1187畝,長勢喜人,明年進入收穫期,經實地抽樣測算,收入將達到500萬元以上。已實現務工收入31.59萬元、土地流轉租金45.06萬元。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分別從2018年的9850元、62,000元上升到2021年的12,000元、100,000元。
為了不斷鞏固脫貧成果,走好鄉村經濟和農民收入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毛家坳村還投資2000萬元新建了“毛坳村虎杖加工廠”,佔地15畝,新建加工車間2000平米、晾曬場3000平米,年加工新鮮虎杖5000噸,可以解決石鎮、全鋪、孔坊三個鄉鎮53個村的虎杖就近銷售。可以帶動本村50個貧困戶人口就業,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50萬左右。毛坳村的虎杖種植規模及增值鏈成為了全縣名副其實的“虎杖第一村”。
“走進毛坳村,面貌大翻新,新修塘堰滿,道路平又寬,家家都富裕,戶戶有存金,鄉村振興好,水綠山又青,村民都感謝,兩委一班人。”這是村民吳新國發出的感慨。自彭棟樑擔任支書後,時刻不忘肩上的責任,立志要將毛坳村建成既有都市的繁華又有鄉村的恬靜,令過往行人羨慕和駐足回眸的美麗鄉村。他做到了,村民吳新國的感慨就是肯定。
2018年,彭棟樑走上村支書崗位後,還帶領“村兩委”不斷完善關係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基礎設施建設。修通和硬化寬5.5米的通組水泥公路共4.97公里,其中從省道到村部的3公里環村公路路基寬10米、硬化寬7米,路邊2米寬的綠化帶、1.5米寬的人行道。形成了組組相通、戶戶相連的路網格局;配套了文化廣場、綠化帶、排水溝設施;整修和美化大塘11口,安裝了護欄,將過去的幹塘、險塘變成了集觀光、休閒和灌溉于一體的風景線;建設高標準農田。2021年爭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改良土壤800畝(深施有機肥)、溝渠改造2700米、田間道路630米、新開荒平整土地178畝。為促進農業發展,提高田間灌溉、防災減災及實施機械化耕作創造了條件。
如今,毛坳村556戶擁有轎車334台,已有514戶村民蓋起了漂亮的小洋樓,還有的蓋起了小別墅。大道旁有物美價廉的小型超市和商店,村中央有供群眾娛樂的文化廣場,廣場四週有多動能的健身器材。早晨,歡快的鳥鳴聲喚醒了這個可愛的鄉村,於是人們開始了一天緊張忙碌的生活,雖然有些苦和累,但他們的臉上時常挂著微笑。每逢傍晚,廣場就變得熱鬧非凡,村子裏的人們,尤其是老人、婦女都來這裡跳廣場舞,青少年到圖書室看書…
如今,彭棟樑栽種的經濟之樹、文明之樹碩果纍纍,村民們過著“春有花香,夏有陰涼,秋有果嘗,冬披綠裝”的幸福生活,以前的陋習沒有了,村子裏的人們變得團結了。彭棟樑還將退役軍人組織起來,成立了民兵突擊隊。在防汛抗旱和其他應急救援的時候,他們是一支有戰鬥力的突擊隊,在産業發展和實踐中,他們又是一支先試先行的先鋒隊。
“棟樑這孩子秉性好、肯學習、不怕苦,能心繫百姓,考慮問題思維敏捷、全面具體,有闖勁、恒心和毅力,是個棟樑之才,不枉我為他取這個名字。他配得上‘彭司令’這個雅稱。”85歲的退休教師彭積恕激動地説。正是有彭棟樑的付出和奉獻,才使毛坳村成為了鑲嵌在英山大地上的一幅永不褪色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