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遺産

鳳凰于飛—一位政協委員的非遺傳承

來源: 中國網文明中華 | 作者: 潘書培 關峰 | 時間: 2022-05-20 | 責編: 姜穎

中國網文明中華訊“鳳凰于飛,翙翙其羽。”每當讀過《詩經》中的詩句,便想到了于飛。一位普通的政協委員,一位普通的中學教師,一位普通的非遺“太和清音”傳承人。三個普通加起來就不普通了,她就像鳳凰在空中展翅而飛。

2016年11月,榮獲安徽省曲藝大賽“牡丹獎一等獎”;2018年8月,榮獲中國第十屆曲藝大賽“牡丹獎”節目獎提名、新人獎入圍;2021年2月,榮獲中國曲協第十六屆馬街書會優秀曲藝節目;2021年10月,參加“繽紛長三角.北蔡杯”曲藝大賽獲得銀獎。這一項項榮譽,是于飛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她沒有忘記一名政協委員的履職擔當,她沒有忘記一名安徽省第十三屆婦代會代表的職責,她更沒有忘記2019年9月6日,她演唱的太和清音《女兒情》參加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以下簡稱文旅部)在濟南主辦的全國非遺(曲藝)展演,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選的節目。


于飛演唱的太和清音《女兒情》參加由文旅部在濟南主辦的全國非遺(曲藝)展演


“鳳皇(凰)于蜚(飛),和鳴鏘鏘。”《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有這樣的優美描寫。于飛,1986年1月出生,2008年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9月至今在太和二中任教,中教一級職稱。中國曲協會員,安徽省音協會員,非遺“太和清音”傳承人,太和清音協會會長。“省級非遺‘太和清音’進校園是宣傳普及非遺知識、開展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措施。作為政協委員,應爭做非遺‘太和清音’的新一代傳承者。”太和縣政協委員于飛如是説。

她在今年太和縣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省級非遺“太和清音”保護傳承和推廣的提案》,已被縣政協列為重點提案。在太和太和縣政協“太和清音傳承與保護”專題調研會上,太和縣清音協會主席于飛介紹了太和縣清音發現和面臨的困境:“傳承700年的太和清音被列入全國瀕危劇種保護名錄。2006年7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太和清音被收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太和清音的傳承過程是辛苦,700年的堅守,是11代太和清音傳承人的接力賽。一路走來,創造了太和清音非凡的智慧結晶,賦予其極高的歷史價值。太和清音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生存環境的衝擊,目前掌握清音這門傳統技藝的民間藝人少之又小。網路時代的發展,時尚潮流的衝擊,太和清音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狹小。專業人才缺失嚴重,專業基礎薄弱,影響太和清音的發展。太和清音演出市場日漸委縮,呈現市場黯淡的趨勢。部分清音藝人為生計而自謀出路。有的節目陳舊乏新,傳統的曲調比較單一,沒有新的感染力,未能及時為太和清音注入新鮮血液。我作為政協委員,又是‘太和清音’非遺傳承人,我感覺身上擔子更重,傳承‘太和清音’責無旁貸。讓‘太和清音’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非遺項目走進校園,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于飛參加文旅部舉辦的第十七屆群星獎復賽,演唱太和清音作品《讓座》
于飛在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上演出
于飛在第十屆中部六省曲藝展演上演唱“太和清音”


“鳳凰于飛,潘楊之好,斯為睦矣。”唐朝大詩人李白《早夏于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傳八之江南序》一文中這樣寫道。于飛在清音傳承上做到唱腔結合科學發聲、運用其他優秀劇種的優勢,突出清音特點,把“太和清音”的演唱和表演更加規範化,“太和清音”在觀眾和專家的眼中優勢更顯明,更利於傳承和傳播。對現有的傳承基地和傳承點進行專業方面的指導和監督,確保傳承的專業性。

她任太和縣清音協會會長以來,根據會員的擅長分工,有專人負責作品演唱、文本創作、樂隊,成立藝委會,對每一個演唱的作品審查把關。近年來,于飛的努力換來獲獎無數:2014年安徽省群星獎三等獎(安徽省文化廳);2015年安徽省第二屆“鼓書”曲藝大賽一等獎;2016年11月榮獲安徽省曲藝大賽“牡丹獎一等獎”;2017年6月榮獲第三十三屆界首市苗湖書會曲藝大賽一等獎;2017年9月參加第八屆中部六省曲藝展演;2018年3月榮獲阜陽市“十佳理論宣講員”;2018年3月獲得太和縣“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2018年8月榮獲中國第十屆曲藝大賽“牡丹獎”節目獎提名、新人獎入圍;2018年9月榮獲阜陽市中華經典作品展演一等獎;2019年9月代表安徽省參加文旅部非遺司舉辦的全國非遺展演;2019年10月榮獲阜陽市“我心中最美女性”——最美婦聯執委稱號;2021年2月榮獲中國曲協第十六屆馬街書會優秀曲藝節目;2021年6月參加中國曲協承辦的第十屆中部六省優秀曲藝節目展演。2021年7月市委宣傳部授予“建黨一百週年文藝演出優秀個人”;2021年10月參加“繽紛長三角.北蔡杯”曲藝大賽獲得銀獎;2021年11月“太和好人”。


省級太和清音傳承人張洪奎和于飛同臺排練


“鳳凰于飛,梧桐是依。噰噰喈喈,福祿攸歸。”唐代名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在《和政公主神道碑》中寫到。于飛在培養新人上,把自己多年來的演唱技巧和演出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人,一字一句、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的反覆教唱。有一次給新人教唱參賽作品時,新人覺得太難了,想打退堂鼓,于飛就把自己這一路走來的歷程告訴他,給他打氣鼓勁,最終他獲得了那次比賽的一等獎。于飛常年堅持公益演出、走訪基層演出,通過婦聯、文聯、學校等指導單位給紅十字會、留守老人兒童、抗疫人員、在校學生等捐資捐物,獲得市委宣傳部(十佳理論宣講員)和婦聯(最美婦聯執委)的表彰,學生們親筆給她寫感謝信。


太和清音傳承人高虎向於飛講解清音技藝


于飛在教育教學上,2014年11月,榮獲太和縣音樂教師基本功大賽聲樂一等獎、舞蹈一等獎、綜合能力一等獎;2015年,阜陽市基本功大賽聲樂一等獎;2016年6月,榮獲太和縣第八屆優質課大賽一等獎;2016年6月,榮獲阜陽市第八屆優質課大賽二等獎;2016年11月榮獲“市級優課”;2020年12月榮獲阜陽市教育局“先進個人”。


于飛在太和清音傳承基地輔導學生


“堅持做,什麼也別想,一定能成功。”于飛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你只知道于飛在舞臺上的榮耀,都不知道她背後的付出。于飛對舞臺上獲得的掌聲已沒有印象了,在她記憶深處留下的只有辛勤的排練和走訪基層演出遇到的寒冷和炎熱。她最難忘的是初接觸太和清音第一次參加比賽,她感覺到很吃力。在合肥參加比賽時,背臺詞背得頭皮發麻,只想嘔吐。于飛為了“太和清音”,舍小家為大家。排練清音比賽作品,往往從早到晚,甚至要到外地,幾天不著家,家務問不了,兩個孩子都在上小學也照顧不了。家人們有意見,讓她放棄,爭吵、摩擦。于飛只能在家裏抹完眼淚,調整好狀態繼續排練演出。有一次,于飛要外出排練參賽,半個月不能回家,臨走前家人問她可不可以不去,她説不可以,家人很生氣,跟她説踏出這個門就不要再回來了,想清楚了。其他樂隊老師都在等著他,比賽也在等著她,她義無反顧地拉著行李離開了。她心裏很不是滋味,只能調整狀態,一心撲到排練裏。

掌聲的背後,是于飛的汗水和淚水,為了“太和清音”的保護與傳承,她在鍥而不捨、默默奉獻。她積極培養“太和清音”的傳承人,讓清音一曲七百年的歷史繼續發揚光大,永遠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