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華人華僑

僑鄉美食知多少?老味道裏的鄉愁與生財之道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時間: 2022-02-23 | 責編:

僑鄉美食知多少?老味道裏的鄉愁與生財之道

浙江青田田魚幹 余自強  攝

中新網麗水2月6日電(范宇斌 余自強 吳洋)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中國傳統美食是中華民族璀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享有盛譽。

浙江青田是著名僑鄉,有33萬華僑華人遍及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僑的巨大影響造就了青田獨特的美食特色,雖然喝咖啡、品紅酒、吃哈蒙已成為青田人的日常,但是青田傳統美食依舊是海外遊子魂牽夢繞的“鄉愁味道”。


青田海溪粉幹 余自強  攝

青田海溪粉幹 余自強  攝

隨著社會發展,青田傳統美食受到現代社會的推崇,並隨著華僑華人的傳播逐步走向海外,為青田美食産業注入新活力。

説起僑鄉美食,青田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田魚幹”。

在青田縣方山鄉周岙村村民朱旭青家裏,有一間四五平方米的小房間是他專門用來烘制田魚幹的。一批經過兩天烘制的田魚幹一面金黃酥脆,他慢慢翻動每一條田魚幹,好讓另一面也充分受熱烘乾。

“現在鄉里會烘制田魚幹的人已經不多了,大部分人都直接用烤箱烤田魚,雖然方便,但沒有這種古法烤出來的香。”朱旭青説,他採用的是傳統工藝製作烘烤,在木炭上鋪上一層谷糠,把腌制好的田魚一條條整齊擺在鐵絲網上,魚上纏上用鹽水清洗過的松葉,然後慢火熏烤。經過這樣一道道嚴密細緻的工序,新鮮的田魚變成了又香又脆的美味田魚幹。

青田是“稻魚之鄉”,稻田養魚已有1300多年曆史,稻魚共生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為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目前,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總種植面積達5萬畝,“稻魚米”助力當地農民畝均增收近千元(人民幣,下同)。


青田糖糕 余自強  攝

青田糖糕 余自強  攝

烹飪田魚幹,青田人最喜歡的方式是與粉幹一起炒制。青田海溪粉幹是首選。海溪是青田粉幹發源地,已有300多年曆史。

海溪粉幹經傳統手工工藝精製而成,色澤明亮,如銀如絲。冬季是海溪粉幹産銷旺季,走進海溪鄉,粉幹曬制場隨處可見,村民們在房前屋後忙碌地為晾曬好的粉幹打包,再借助電商平臺發往中國各地。如今,海溪粉幹産業富了一方百姓。

“這細細的粉幹做起來可複雜了,工序很繁瑣。”有經驗的農戶介紹道,海溪粉幹不加任何東西,純用早稻米製作,原料和製作的手藝、時間很關鍵。“米一定要用新鮮的,製作過程中是否蒸透,曬的時候陽光和風都是粉幹能不能成功的要素。”

近年來,海溪鄉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方式,有效帶動了當地村集體經濟收入。目前,海溪鄉有19家繼承傳統工藝的粉幹作坊,從事粉幹生産加工人員約600余人,年産值約2400萬元。2021年,海溪全鄉9個村集體已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經營性收入。


青田糖糕 余自強  攝


青田糖糕 余自強  攝

僑鄉的傳統味道還少不了一絲甜味,春節前後正是青田糖糕銷售的旺季。清洗粽葉、整備模具、切塊豬肉,混合攪拌糯米飯與紅糖,最後裝入鋪滿箬葉的蒸籠,一屜屜糖糕準備完畢,靜待烹蒸。

“我們堅持傳統手工工藝製作糖糕,糖是用甘蔗熬製出來的紅糖,墊糖糕的箬葉是農民在高山上採摘來的,最後用鍋蒸煮10-12個小時,才能把香噴噴的糖糕端上餐桌。”青田縣知味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葉正榮説,新年裏,糖糕有著“團圓”“年年高”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