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遺産

剪紙+曲藝+烙畫 河南南陽多形式弘揚傳承傳統“非遺”文化

來源: 南陽文明網 | 作者: | 時間: 2020-11-12 | 責編: 楚丹

“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為進一步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河南南陽通過鼓勵“拜師學藝”、開展巡迴展演、組織非遺業務培訓、攜手院校強化交流學習等形式,展示“非遺”文化魅力,讓“非遺”貼近群眾、走進生活,不斷提升南陽“非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南陽剪紙非遺傳承人呂登閣收徒:拜師剪紙名家傳承非遺技藝

11月8日,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剪紙項目傳承人呂登閣喜收新徒,南陽剪紙新秀楊芬榮按傳統方式拜師學藝,成為呂登閣的第4名技藝傳承人。

今年81歲的呂登閣從學生時代即開始發表剪紙作品,從事剪紙創作60餘年。退休前他一直在臥龍區陸營鎮從事中小學美術教育工作,堅持在課堂上向中小學生傳授剪紙技藝,退休後也多年從事與培養剪紙人才有關的教學工作。作為非遺傳承人,他既師學傳統,深深紮根于鄉村生活,又有師範教育美術專業背景,因此,其剪紙作品雅俗共賞,頗受好評。為了讓剪紙技藝傳承下去,他繼此前確定了3名技藝傳承人之後,再次收楊芬榮為技藝傳承人。

在市民協相關負責人及南陽市部分文藝界人士的共同見證下,楊芬榮遞交拜師帖、行“敬茶”拜師之禮,呂登閣還禮“回徒帖”,並將自己精心準備的書籍贈送徒弟,表示自己會履行好“傳幫帶”責任。幫助徒弟更好地快速成長,希望徒弟傳承發揚南陽剪紙技藝,進一步彰顯南陽剪紙魅力。

11月7日,“非遺曲藝研培班實踐巡迴演出”活動到南陽市臥龍區七里園鄉達士營村,為群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的非遺展演。王鴻洋攝

南陽:弘揚傳統文化講好非遺故事

作為牛郎織女傳説起源地,南陽的“牛郎織女傳説”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11月8日,南陽市剪紙藝人楊芬榮將自己的剪紙作品《牛郎織女》贈送給了南陽市牛郎織女·七夕學會。

南陽是牛郎織女傳説起源地,也是七夕節發源地。牛郎織女的故事發生在南陽,在諸多的史籍文獻中有所印證。東晉詩人蘇彥《七月七日咏織女詩》曰:“織女思北沚,牽牛嘆南陽”,南朝梁殷雲的《小説》也提到“天河之東有織女,許嫁河西牽牛郎”,這些記載均將牛郎織女的故事起源地指向了南陽。

剪紙作品《牛郎織女》由8幅剪紙故事組成,充分展現了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生活、鵲橋相會等經典故事情節,內容豐富、形象生動。市牛郎織女·七夕學會常務副會長表示,該剪紙作品為牛郎織女傳説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藝術載體,將存在於紙筆和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以具體形象展現出來,對講好非遺故事有積極助推作用。

11月7日下午,中國非遺曲藝第二期研培班巡迴實踐展演走進農職院專場演出活動,在農職院學術報告廳舉行。圖片來源:藝校非遺研培

南陽:傳承烙畫文化繁榮民間藝術

11月6日,南陽市宛城區民間文藝家協會烙畫專業委員會授牌儀式在南陽師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舉行,民間文藝與院校攜手,共同傳承弘揚烙畫文化,繁榮民間藝術。

南陽烙畫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被譽為“南陽三寶”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群眾基礎。授牌儀式後,與會的民間藝術家就烙畫藝術傳承發展進行了座談。大家紛紛表示,烙畫藝術發源於南陽,必定會在這片豐饒的沃土中獲得不斷前行的滋養和動力。

烙畫專委會的掛牌,使民間文藝與學院開展深度合作交流,使雙方在資源整合、理論總結等多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在烙畫藝術的傳承及創新上開展進一步探索,既汲取民間文藝的藝術養分,又通過高校平臺及創業空間,推動南陽烙畫藝術和烙畫産業發展,促進南陽文創産品和特色旅遊産品的開發,把南陽烙畫藝術品牌擦得更亮。(南陽文明網綜合孟得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