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遺産

歷時45天 遼寧非遺傳承人用瓷板雕刻出“瀋陽故宮”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時間: 2020-10-28 | 責編: 楚丹

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鍾氏刻瓷”傳承人鐘立維在瓷板上刻出的“瀋陽故宮”。 于海洋 攝

中新網瀋陽10月26日電 (李晛于海洋)在瓷畫中,瀋陽故宮大政殿和十王亭由遠及近,明暗相交,藍天白雲映襯之下,皇家氣派呼之欲出。近距離端詳,宮殿琉璃瓦塊、八角亭檐等不易察覺的細節處,由數不清的深淺點線排列交織……

刻瓷作品《瀋陽故宮》。 于海洋攝

10月26日,記者在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鍾氏刻瓷”傳承人鐘立維工作室見到了他在瓷板上雕刻出的“瀋陽故宮”。這幅刻瓷作品《瀋陽故宮》長1.2米,寬0.4米。看起來是畫,用手觸摸才發現每一條線都是一刻刀,刀刀神韻。

鐘立維在刻瓷。 于海洋攝

瀋陽故宮為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單位,它是中國目前僅存的最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築群之一。瀋陽故宮的一磚一瓦,一階一梁、一石一木,無不彰顯中華文化悠久的歷史。

鐘立維在刻瓷。 于海洋攝

“刻瓷”被稱為瓷器上的丹青,是集繪畫、書法、刻鏤于一身,融筆、墨、色、刀為一體的傳統藝術,人物、山水、花草、百獸,凡是能著于筆墨之物無不可“繡”于瓷器之上。鐘立維是省級刻瓷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祖上的刻瓷手藝傳到他這一輩,已經是第四代了。他的作品以中國傳統福祿文化、吉祥祝福以及名人字畫等題材為主。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等。

從小生長在瀋陽的鐘立維,兒時對瀋陽故宮的建築、宮內陳列的服飾,就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習祖傳刻瓷技藝之後,他一直想找機會創作一幅與瀋陽故宮相關的瓷畫。

鐘立維曾找來好友,幾次到瀋陽故宮拍照取景,選取創作角度。最終選定東路部分,即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按照歷史記載,這裡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建築風格帶有濃郁的滿族特色。

民眾觀賞刻瓷作品《瀋陽故宮》。 于海洋攝

“刻瓷者需要掌握書法、繪畫、篆刻三種技藝。一件刻瓷作品需要經歷選瓷、繪圖、雕刻、上色等幾道工序,常常數十日才能完成一件作品。”鐘立維介紹。

構圖、刻製、著色……鐘立維創作《瀋陽故宮》僅歷時45天。刀法上,他採用了鐫刻、鏨刻並用的線面結合法,大政殿和十王亭線條密集,畫面的明暗、遠近等透視效果全靠點或線的大小、疏密、深淺、排列來表現,手勁稍稍吃重就可能全畫盡毀,這部分的處理,多為鐫刻。而襯托主體建築的樹木、天空,則選用鏨刻。

清朝統治者來自草原民族,因此,瀋陽故宮大政殿的琉璃瓦不全是黃色,還有很多青綠色。著色上,鐘立維選用了純天然礦物質顏料,盡力還原建築的真實面貌,這樣的顏料不易褪色,能保存上百年之久。

在刻瓷作品《瀋陽故宮》完工後,鐘立維長舒了一口氣。有生之年,能用刻瓷技藝展現古老建築之美,他坦言沒有辜負非遺手藝人的使命和責任。如今,鐘立維已開始籌備“盛京八景”系列刻瓷作品,用老手藝講述家鄉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