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中華

耄耋老人 初心不改——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王振美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 | 時間: 2020-10-26 | 責編: 楚丹

王振美與孩子們在一起。資料圖片

10月18日,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的一間病房內,一位年邁的老人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病房一角擺放著一束束盛放的鮮花,這是探視的人們帶著祈望老人早日康復的祝願和敬意送來的。前不久,老人因突發腦梗住進了醫院。每逢探視時間,前來看望他的人絡繹不絕,有幹部,有群眾,其中有許多受到過他幫助的鄉親們。

這位耄耋老人,是全國道德模範、萍鄉市蓮花縣六市鄉太沙村村民王振美。1925年出生的王振美,經歷過幼時的貧困和年少求學時的艱辛坎坷。他1965年身患重病,在眾人幫助下“起死回生”之後,立下誓言感恩奮進、回報社會。他矢志不渝跟黨走,2017年終於成為一名正式的中國共産黨黨員。

他60多年來初心不改、助人為樂、扶貧濟困、報效鄉梓,于92歲高齡時毅然捐出自己積攢的50萬元積蓄,設立“振美教育基金”,助力家鄉脫貧攻堅和教育事業。“住院這些天裏,父親意識清醒的時候,還在交代我要辦好教育基金的事情。”守護在病床前的王振美小兒子王明太説。

歷經坎坷不忘本 

蓮花縣六市鄉太沙村地處羅霄山脈,位置偏僻、經濟落後,但是風景秀美、民風淳樸。王振美家中四兄妹,大哥當年跟著紅軍走後杳無音訊,父親在新中國成立前離世,母親帶著兒女節衣縮食,艱苦度日,從小告誡子女做人一定要吃苦耐勞、忠厚本分。

出身貧寒的王振美有過艱難的求學經歷。“小時候家裏窮,供我讀完小學都很吃力,想上中學、考大學,根本不要談。”他曾經感慨。輟學後,他在家鄉太沙村務過農,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後在太沙小學和坊摟小學當過老師,在蓮花縣政府擔任過會計等職。

1965年,王振美患上了一種名為鉤端螺旋體病的急性傳染病,危及生命,急需救治。高昂的醫療費讓這個貧寒家庭束手無策。就在王振美瀕臨絕望之時,是鄉親們將他抬進醫院,你5元、我10元,東拼西湊了1000多元給他治病買藥。在20世紀60年代,這不是個小數目。當地黨委和政府對他的治療也及時給予了關心和幫助。

“我的命是黨和政府救回來的,是鄉親們救回來的,我只想報恩,儘自己最大努力回報家鄉,回報社會。”撿回了一條命的王振美,心裏對黨和人民充滿感激。

扶貧濟困數十載 

1968年,太沙村裏一條必經之路上的一座橋塌了。村裏開會時,王振美提議建一座石拱橋,經久耐用。但當時建橋缺乏物資且工程量大,有些村民不看好。王振美頂住了壓力,帶頭從河裏挑砂石,併發動全村所有勞動力每人分攤100塊磚頭,經過一個多月的辛苦建設,石拱橋終於建成,至今仍在使用。

改革開放後,王振美家裏經濟情況好轉,開始有點積蓄。在手頭寬裕之後,他長期醞釀的報恩之願也被重新喚醒:“自己的命是鄉親們給的。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是因為有黨的好政策。當有能力回報社會時,一定要站出來。”

王振美説到做到。幾十年來,扶貧濟困、捐資助學、新農村建設……家鄉的各項公益事業中,都有王振美慷慨捐助的身影。

2006年,家境困難的太沙村村民王水清突發腦溢血送醫院搶救,王振美主動捐助7800余元;2012年,山背村村民吳國英被診斷為雙腎衰竭,急需做換腎手術,王振美得知後慷慨解囊捐款1萬元;2014年,六市鄉政府牽頭成立“獎扶助學教育基金會”,他帶頭捐資1萬元;同年六市鄉政府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王振美第一個響應號召,主動幫扶太沙村貧困戶郭梅昌,他出資3500元購買了一頭牛,並將3000元錢送到府去,幫助郭梅昌脫貧;太沙村辦幼兒園,王振美捐資5000多元;2018年、2019年,他先後為突患腎衰竭的六市中學學生張嘉璐捐資11200元、為患白血病的六市村民王國旺捐助1萬元……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扶貧必先扶智,只有教育才能從根源上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要用知識和技能斬斷窮根。”王振美深諳山區家庭孩子想走出去、想上大學的渴望,當他了解到六市鄉有很多成績優秀的孩子家庭貧困,心中便有一個願望——要傾盡所能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

2017年,王振美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拿出自己50萬元的積蓄,設立“振美教育基金”。如何讓基金會順利落地,尤其是得到親人的理解,讓老人頗費一番週折。老人的女兒王鳳嬌身患重疾,斷斷續續治了10年。家裏並不寬裕,女兒長期患病,父親還要拿出這麼多錢去幫助別人,老人的女兒開始有些不解。

“我生病時是黨和好心人救了我的命。我現在有點積蓄,要回報社會,你們都有手有腳,可以養活自己。”王振美召開家庭會議,做思想工作,獲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援。“振美教育基金”也在老人的堅持下成立了。

截至目前,“振美教育基金”已獎勵資助優秀師生和貧困家庭學生近300人次,累計發放獎勵資助金近8萬元。

矢志不渝跟黨走 

王振美有一個深埋在心中幾十年的夢想,那就是能夠在有生之年成為一名共産黨員。1953年,他第一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可當時由於家庭出身的原因,他的入黨申請書石沉大海。

多年來,王振美一直把返鄉務農的“蓮花老鄉”甘祖昌將軍和其夫人龔全珍當作榜樣。看到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優秀共産黨員龔全珍90多歲依然堅持幫扶貧困學子,他心中熱血沸騰,深埋心底的入黨夢再一次被點燃。

2015年,王振美再次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申請書。至於為什麼要入黨,老人的想法很簡單:“我已經90歲了,能為黨做事的時間也不多了,但我想入黨的初心不僅沒變,還越來越強烈。所以,我再次提出入黨申請,願為共産主義事業發揮餘熱。”

2016年4月19日,王振美被批准為中國共産黨預備黨員。這天,他乘車100多公里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在旁人的攙扶下拾級而上。上了109級臺階後,老人終於站在了井岡山烈士紀念碑前,面對鮮艷的黨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産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

2017年4月18日,王振美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産黨黨員。當時他説:“這圓了我的一個夢。我從舊社會到新社會,經歷改革開放到現在,一直堅信跟黨走這條路是正確的。”

王振美的事跡,感動了廣大群眾,贏得了社會認可。2018年他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榮登“中國好人榜”,2019年他又獲評全國道德模範。

10月19日,在蓮花縣六市鄉王振美簡樸的家中,他的大兒子王清太、二兒子王元太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他平日視若生命的袋子。裏面裝著的一份份紅色的榮譽證書,摞起來足有一尺多高。

王振美家廳堂的墻上,懸挂著一塊2015年他90歲大壽時,村民們送給他的賀壽牌匾,上面題著詞牌為《滿江紅》的祝壽詞。“……鬢如霜,性未改。一顆赤誠心,猶剛亦柔。不畏塵世風和雨,何求人生尊與貴?”這是“街坊晚生”楊繼恩、張保善聯合為王振美而寫下的詞句,也正是王振美平凡而偉大一生的寫照。(記者胡曉軍通訊員龔婷) 

 

【短評】生命的溫度與力量 

  王振美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但作為一位走過了90多個春秋的老人,一位經歷了新舊兩個社會的老人,一位人生道路充滿著坎坷和曲折的老人,他有著感動人心的事跡和善良堅忍的品格。   “我的命是黨和政府救回來的,是鄉親們救回來的,我只想報恩,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回報家鄉,回報社會。”即便已至耄耋之年,王振美仍在竭盡全力踐行著當年的誓言。 

 

 

 

  在王振美身上,我們能夠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溫度與力量。   這種生命的溫度,在於向善的精神。嘗遍生活酸甜苦辣的王振美,日常省吃儉用,卻將一生積蓄,助人圓夢。他説好心人幫過他,他也要做好心人,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他用他的執著,詮釋了愛的真諦,把溫暖向人間傳遞。 

 

 

 

  這種生命的力量,在於向上的精神。曆盡世間滄桑變遷的王振美,將人生全部的體驗歸結為鞠躬盡瘁為人民的理想信念,並深植內心,“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成為他一生的不懈追求和奮鬥前行的不竭動力。   向善向上的精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砥礪前行、追夢圓夢的磅薄動力。我們需要千千萬萬個像王振美這樣的人,讓社會更加溫暖,讓國家和人民更加有力量。(作者:胡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