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遺産

“非遺”項目魏氏柳編:老手藝覓新機

來源: 聊城日報 | 作者: | 時間: 2020-08-19 | 責編: 信子維

111111.jpg

  □文/圖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賈新偉 通訊員 程輝

  7月31日,第二屆江北水城雙招雙引大會上,來自度假區的非遺項目——魏氏柳編,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

  柳編技藝是我國傳統的手編技藝之一,已有200餘年歷史。魏氏柳編緊跟時代研發新品、開拓市場,致力於非遺項目的跨界融合,是我市非遺創新的生動縮影。

  ●新材質 變柳絲為鋁絲銅絲

  早在清朝咸豐年間,魏氏柳編創始人魏用祥就開始了柳編製作。傳到魏福慶手中,已是第六代。

  魏福慶從小就學習編織,系統掌握了魏氏柳編技藝。手指左右翻飛,一挑一壓、一纏一繞、一勒一編,柳條由線成面,從單根到立體,在不斷變化間,一件編織作品就織成了!

  “柳編的基本材料是柳條,限于材質,複雜一些的編織很難實現。”2012年開始,魏福慶著手嘗試、創新。

  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魏福慶推陳出新,自主研發鋁絲、銅絲編織工藝品。鋁絲、銅絲柔軟易彎,粗細均勻,色澤高雅,突破了柳編編織技藝的局限性。“用鋁絲和銅絲製作的手工藝品,不生銹,不變形,便於觀賞和收藏。”現如今,魏福慶的作品不再單一,而是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新産品 突出水城本土元素

  新設計賦予柳編新的內涵。小到日常擺件,大到十二生肖、飛禽走獸,都成為魏福慶的創作題材。

  更為神奇的是,魏福慶將聊城市地標建築光岳樓,也通過編織技藝創作了出來。“我在心裏構思了很多次,編織主要運用了柳編技藝,同時,還結合了草編、藤編技藝,還有我自創的手法。”魏福慶説。

  歷時1個半月完成的柳編光岳樓,高1米,編織精細、造型精美、色彩豐富,令人讚嘆。

  從最初編織生産工具到編織生活用品,再到編織藝術作品,魏氏柳編六代人堅持品質與創新並重,一代代接力傳承、推陳出新,逐步形成了以平編、紋編、勒編、砌編、纏邊、徑編、立編為主的柳編獨創工藝,形成了天然、樸素、清新、簡約的藝術特色。

  ●新市場 抖音快手粉絲多

  “小美女手藝真好!”“孩子真棒,給你點讚!”……一段魏福慶7歲女兒做“孔雀開屏”柳編造型的短視頻,在快手平臺上獲得4.6萬次點讚。

  “我看別人發的一些短視頻挺好玩,就把自己和女兒編織作品的視頻發了出來,沒想到,挺受歡迎!”魏福慶説。如今,他的快手號“魏氏編織”粉絲已超過146萬人次;抖音號“鋁藝精選”粉絲量超49萬人次,線上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一半。

  “在快手上,我看到魏老師的編織視頻,覺得很有意思,就從外地過來學習了。”8月16日,在魏福慶的工作室,來自河北唐山的劉進堂説。

  2017年以來,魏氏鋁絲柳編生産規模越來越大,遠銷國內外市場。全國各地前來學習技藝的人絡繹不絕,每年都得三四百人。同時,魏氏鋁絲柳編還帶動了周邊100多人就業、10戶貧困戶脫貧。通過技術創新、線上推廣,魏福慶把編織工藝品推向全國,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了編織。魏氏柳編這一傳統技藝煥發出新的活力。

  ●新設計 多種非遺跨界融合

  2019年9月9日,在第八屆山東省文博會上,姜堤樂園的“櫻花仙子”盛裝亮相,其中,“仙子”們的頭飾均是柳編工藝製作。她們新穎的造型吸引了大批遊客合影留念,參觀群眾大呼過癮。

  紅色的中國結,黃色的吊穗,金色銅絲編織而成的小福袋,這樣一個創意十足的平安符,既可以放在車上,也可以挂在家中,漂亮又有新意,還寄託著美好的寓意!

  “這兩年,我一直思考著將魏氏柳編創作與聊城本地非遺産品相結合,創作一些新産品,把聊城的優秀傳統文化推廣出去!”魏福慶説。最近,他正在為今年省文博會編織新作品龍舟,裏面會融合葫蘆、魯錦、剪紙、木雕等非遺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