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小南海鎮:保護生態 綠色發展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梅佳 | 時間: 2018-12-12 | 責編: 雷衛騰

中國網訊   青山連綿,碧水如鏡。古樸的吊腳樓坐落在山窩深處,像被寫進了一首雋永的詩。這裡是十三寨,是小南海,是重慶黔江風景最美、生態最優的地方之一。

2018年,小南海鎮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旅遊強鎮目標,堅持“保護生態、綠色發展、市場主導、文化核心、全民參旅”的發展理念,著力把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推動全鎮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強基礎,景區舊貌換新顏

吊腳樓檐角飛揚,土家妹山歌清唱。日前,記者沿板夾溪逆流而上,何家大院、走馬壩、談家大院等13個山寨令人目不暇接。

一路上,有柵欄、水車、野花、古木,腳下是寬敞乾淨的大道,眼前是和諧人居的美景,推開年代久遠的木門,看見的卻是整潔乾淨又現代化的陳設。近年來,通過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提升,原始和現代的韻味被巧妙融為一體,生態旅遊強鎮的形象日益凸顯。

今年以來,小南海鎮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村道路硬化7.2公里、車行橋1座,維修整治村道公路18.94公里;投入10余萬元在8個村(社區)實施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在核心景區,建成了山歌實景體驗場、土家體育體驗園、老街鹽茶古道集市、農耕體驗場、土家民俗館、月色荷塘、范公祠等一批有吸引力的主題景點,讓遊客感受獨特民俗文化。

為了完善旅遊配套要素,全鎮還大力推廣以“十三碗”為主的土家美食,推出以吊腳樓為主題的特色民宿民居,真正讓優勢資源轉變為發展資源。


黔江小南海鎮

添動力,文旅融合助發展

一本書、一台戲、一桌菜、一張光碟、一次婚禮、一部電影、一袋商品、一次回憶、一夜特色民宿、一批非遺項目體驗,來小南海就是感受一次心靈旅行。近日,從重慶主城到小南海十三寨自駕遊的張磊告訴記者,和以前相比,如今的小南海更好看、更好玩了。

張磊感受的“心靈旅行”,正是小南海鎮針對遊客特別策劃的“十個一工程”。具體來説,是指《十三寨民俗圖志》、《後壩山歌》、《白鶴少年》3本書,民俗劇《十三寨史詩》,兩張《幺妹住在十三寨》、《山歌對唱》光碟,一批具有文化符號的基礎設施,土家擺手繩、土家吊桿、陀螺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一系列特色民族節慶活動,一部《十三寨》電影。

小南海鎮黨委書記何健説,今年以來,全鎮著眼提升民族文化軟實力,深度挖掘十三寨吊腳樓民居、古村落、土家民俗等文化,打造民俗文化品牌、策劃民族節慶活動、包裝文旅産品,真正實現了文化提升旅遊內涵、旅遊市場推動文化傳承的融合發展。

如今,小南海鎮“周周山歌擂臺賽”、“中國跑客節”、“武陵山同粽同族粽子文化節”、“我與女寨主有個約定”、“過大年刨湯宴”、“土家人自己的春晚”等六個文化活動品牌影響力正在逐漸擴大,融合發展帶來的新動力喚醒了鄉村文化資源,也推動了全鎮旅遊經濟快速發展。

促脫貧,旅遊經濟增效益

旅遊發展了,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

對這一點,新建村村民何福感受頗深。他説,作為一個曾經的建卡貧困戶,怎麼也想不到現在能過上這樣幸福滿足的日子。

何福的變化,和當地旅遊發展息息相關。通過開鄉村避暑納涼客棧和參加民俗演出團,他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日子越過越富足。

在小南海鎮,像何福一樣靠發展鄉村旅遊脫貧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數。為了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小南海鎮依託鄉村旅遊資源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農家樂、旅遊消費項目,引導支援農戶直接或間接參與産業發展促進增收。今年來,鄉村旅遊人數超過1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1000萬餘元。

同時,圍繞打造休閒觀光農業,小南海鎮因地制宜引導村民發展蜜蜂養殖、水産養殖和地牯牛、水果、生薑、茶葉等特色效益産業,讓貧困群眾既能獲得産業效益,也能增加旅遊收入。不僅如此,當地還大力開發特色旅遊商品,把土家族特有的刺繡、農産品幹貨、野生幹貨、手工藝品等推向旅遊市場,形成了獨特的旅遊購物品牌,還通過農村淘寶、網上村莊進行銷售,讓群眾多方面增收。

“最重要的是,旅遊發展的蓬勃勢頭、勤勞致富的典型示範,讓困難群眾看到了發展的希望,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真正實現從‘要我發展’向‘我要發展’的完美轉變。”何健説。(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