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華人華僑

華僑城“文化+”盡顯美好生活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作者: | 時間: 2018-05-11 | 責編: 雷衛騰

blob.png

上圖:在第十四屆文博會錦繡中華分會場上,非遺傳承人在展示彝族漆畫製作技藝。韋 旋攝

  上圖:非遺傳承人在展示傳統的中國糖畫技藝。韋 旋攝

  非遺傳承人在展示傳統的捏面人技藝。韋 旋攝

  作為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的常客,華僑城今年攜旗下企業集體參展,展示多元文化業態佈局,其中甘坑客家小鎮、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深圳歡樂谷、深圳歡樂海岸、錦繡中華·民俗村、世界之窗等6家單位作為文博會分會場,推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主題活動,展現華僑城在打造美好生活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創想開啟美好生活

  建設美好生活,文化是重要的一環。走進位於深圳布吉街道的甘坑客家小鎮分會場,獨特的客家風情和豐富的文化活動帶來了美好的文化生活新體驗。受益於華僑城對小涼帽IP形象的推廣,這裡先後推出了小涼帽樂園、主題酒店、VR影院等文化旅遊項目。在第十四屆文博會期間舉行的“小涼帽文化節”上,國際繪本大賽、小涼帽IP開“fun”課、威尼斯電影節獲獎VR電影公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動輪番上演,充分展現著這座特色小鎮的文化魅力。

  在深圳歡樂谷分會場上,中國雜技金菊獎暨全國魔術大賽、第二屆國際動漫節很是熱鬧,中外頂尖魔術大師同臺競技,頂級二次元人氣嘉賓和數以萬計的動漫迷歡聚一堂。此外,在華僑城旗下的其他分會場,還有匠心獨具的民族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文化無邊界”公共藝術展,以及大洋洲文化風情節系列活動等,展現了華僑城30餘年深耕文化産業的豐碩成果,給參與者美好的文化體驗。

  早在1985年,華僑城即開闢了“先規劃後建設”的先河,將深圳灣畔6平方公里土地建成集旅遊觀光、生態景觀、生活配套、商業活動和居住為一體的綜合城區。華僑城早就意識到,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通過産業“文化化”和文化“産業化”,興辦主題公園,將文化要素注入主題酒店等業態,讓所有産業都具有文化內涵,從而成為“文化經濟”的先行者。近年來,華僑城又提出了“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新發展模式,加速全國佈局,培育核心産業,打造標桿項目,孵化頭部IP,進一步為美好生活賦能。

  “文化+”激活多元效益

  在佈局文化旅遊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華僑城始終注重對本地文化的保護性開發,展現了保護與傳承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央企責任。

  在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的中廖村,一所老宅經華僑城“書屋+書店鄉村網點”“書屋+旅遊”的精心規劃,變成了具有黎族傳統建築特色的“村上書屋”,成為中廖村舉辦文化活動、豐富鄉村生活的重要場所。村裏還有兼具鄉村野趣和舒適體驗的星空帳篷酒店、由舊民宅升級改造而來的阿爸茶社,以及由農村院落改造而成的演藝小院,每天都可表演黎族歌舞。現在的中廖村形成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圖景,不僅吸引著各地遊客,也讓村民共用美麗鄉村發展成果。

  如今,華僑城已在深圳、北京、天津、南京、武漢、鄭州、成都等地打造了多個具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産業鮮明的特色小鎮,通過向傳統城鎮導入“文化+”相關産業,帶動經濟轉型升級。在雲南、海南、陜西、四川等地,華僑城還發力全域旅遊,深挖當地文化旅遊資源,全方位參與文化旅遊項目的策劃、建設和運營。目前,華僑城正在實施的標桿項目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大型都市文化旅遊綜合體——順德歡樂海岸、媲美上海虹橋和廣州南站的武漢華僑城楊春湖高鐵商務區、全球最大的會展中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等。

  華僑城還提出構建“文化引領、管理輸出、模式創新”的輕資産發展新商業模式,打造專業的旅遊資本平臺,促進文化旅遊資源在更大範圍的優化配置。

  實踐證明,華僑城的新戰略符合美好生活時代人們的深層次需求,煥發出了強大的創造力。截至目前,華僑城已在全國50余座城市佈局,資産規模突破3000億元,管理6家上市公司,連續7年獲國務院國資委年度業績考核A級評價;旅遊産業累計接待遊客近4億人次,穩居主題公園集團“亞洲第一、全球四強”。(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