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克里姆林宮迎來中國明代文物主題展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吳焰 屈佩 | 時間: 2018-04-20 | 責編: 雷衛騰

當地觀眾在克里姆林宮觀看《大明王朝:文人時代的光輝》明代文物主題展。本報記者 吳 焰攝

位於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作為世界著名景點和建築群,總是遊客如織。4月17日,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迎來了一次特別的展覽——來自中國的《大明王朝:文人時代的光輝》明代文物主題展。

此次是克里姆林宮博物館首次迎來中國主題文物展。展覽由克里姆林宮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合作舉辦,將持續到7月25日。展品共計83組156件,年代多集中于明代,既有官窯瓷器,也有金銀玉器;既有文房四寶,也有青花瓷景泰藍。

一隻出品于明成化年間的鴨形香熏,瓷器質感溫潤如玉,器形體態憨萌可掬,黃、綠、茄紫色調構成的素三彩,優雅恬適;一套從皇室墓穴裏出土的由66件彩釉陶俑組成的“儀仗隊”,或騎馬或步行,服裝華麗精美,神態栩栩如生,令人嘖嘖稱奇……

上海博物館管委會副主任朱誠介紹説,此次參展的展品無論是類別、造型還是裝飾圖案,都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文人氣息,又兼具道教、佛教、伊斯蘭教的多元文化元素。

“這是我們期待已久的一場展覽。”在展覽開幕式上,俄羅斯副總理、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俄方主席戈洛傑茨如此評價。“這是俄中兩國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意味著雙方在人文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入。”

此次展覽分設于博物館的聖母升天教堂展廳和牧首宮展廳。克里姆林宮博物館館長葉琳娜·加加林娜對展覽的舉辦感到興奮。她説,為了這一展覽雙方已經籌備3年之久。其間,加加林娜親自帶隊到上海博物館,策劃主題,挑選展品。

加加林娜説,她期待這次在莫斯科展出的文物,會讓更多俄羅斯和外國觀眾有機會“了解和認識那個時代中國文化的精緻優雅和深厚內涵。”

伊琳娜是克里姆林宮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和部門主管,主要研究18—21世紀俄羅斯的金屬、陶瓷、玻璃藝術,也是明代文物主題展的主要策展人之一。每一件展品都經過了她的挑選。她感慨道,策劃主題與挑選展品的過程,也是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過程。

“以前,俄羅斯人能看到的中國陶瓷多是流落到西方的民間陶瓷。這次展出的是皇家御用陶瓷,對我們來説難得一見。”她告訴記者,除了展覽陳列外,博物館還會組織6場專題講座,向觀眾介紹展品背後的故事。

俄羅斯文化政治雜誌《消息》總編輯納塔利亞·維克多羅夫娜在每個藏品前都駐足良久。她告訴記者,雖然她此前到過中國,但很遺憾沒有去過中國的博物館。這次很高興能在家門口看到中國主題的展覽,“中國的展品每一件都不簡單,每一條紋飾、每一處色彩都有自己的象徵意義,值得細細欣賞。”

文化需要在相互比照和輝映中表現出各自的特色與魅力。中國駐俄大使李輝指出,正是明朝鄭和的七下西洋,使中國的對外交往達到空前水準,在明代與俄羅斯也開始了交往。今天,這種交往更得到了延續和提升。

此次展覽不是克里姆林宮博物館與上海博物館的首次合作。早在6年前,兩家博物館就已開啟合作模式。2012年,雙方攜手在上海舉辦了《寶光璀璨——法貝熱珠寶藝術展》。2015年,又合作舉辦了《盛世威儀:俄羅斯皇家軍械藝術展》。此次在莫斯科舉辦的明代文物主題展,可謂兩家的第三次“握手”。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認為,中國博物館需要更主動地“走出去”,在人員交流、科研項目合作、文物保護與修復等方面加大交流力度,以推動文明互鑒、包容互信、互利共贏。

“在莫斯科展出的150余件明代文物,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産。”李輝説,“以展覽為媒介的博物館交流,打造了跨越文明的一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