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要讓非遺文化走出去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 時間: 2018-01-19 | 責編: 雷衛騰

 

  “2015年底,我把自己開了7年的店關了,全部的精力幾乎都放在了協會上。”秦皇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滿族“吳爾哈拉氏葷鍋”的傳承人張輝,另一個身份是秦皇島海港區非遺協會秘書長。

  匠心匠品 匠人情懷

  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秦皇島,擁有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130多項,其中昌黎地秧歌、孟姜女傳説是2006年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入選項目。2015年,張輝的吳爾哈拉氏葷鍋也入選秦皇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秦皇島葷鍋以山海關地區的最為著名,張輝的店當初開在海港區,不僅在秦皇島打出了名氣,名聲還遠及周邊地區。“有人找我,想把加盟店開到唐山、北京去。”張輝説,像這樣把生意做大的機會這些年她遇到了不少,不過她都放棄了。

  秦皇島有150多位像張輝一樣的市級以上非遺傳承人。擔任非遺協會秘書長,專門從事非遺保護、發展、傳承的工作,本身又是傳承人,張輝最了解傳承人的酸甜苦辣。“傳承人可以説都是‘匠人’,有的是匠心、匠骨、匠品,把非遺技藝當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賈海奇就是這些充滿情懷的非遺匠人中的一位。少小離家,賈海奇從河南老家來到秦皇島,打工學藝期間迷上了金屬浮雕。2004年他就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多次獲得國家級、河北省級的榮譽。然而醉心創作的同時,由於沒有固定的收入,賈海奇必須直面生活的艱辛。整整十年,他們一家三口都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下房(秦皇島地區指樓房1層用來堆放雜物的庫房)內。對金屬浮雕的癡迷,讓身邊的人包括年幼的女兒,都管他叫“賈瘋子”。

  “非遺傳承人最關心的是作品的創作和技藝的傳承。”張輝説,自己之所以沒有把葷鍋餐飲的生意拓展出去,就是想要保證純正的葷鍋技藝能在未來合適的時候傳承給合適的人。“這種心態在傳承人裏相當普遍”。

  取經京城 政府搭臺

  半個多月前,秦皇島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推廣中心揭牌成立。已完成的一期建設,包含了非遺展廳、非遺學術廳、非遺文創廳等,參觀者可以近距離了解觀摩秦皇島7大類82項代表性的非遺項目。

  中心負責人于恩才告訴記者,中心籌建期間他們專程去了趟北京展覽館,參觀學習佈置展覽的經驗。他們還與北京專門經營非遺保護推廣業務的知名機構取得了聯繫,計劃藉由專業力量的指導和幫助,進一步宣傳和推廣秦皇島的非遺文化。

  張輝説:“向傳承人伸出橄欖枝的社會力量不在少數,但大家的作品為什麼總還是走不出去?這裡面有一個信任度的問題。現在有了政府搭建的平臺,大家可以放心地把絕活兒拿出來了。”

  于恩才説,秦皇島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整理工作走在河北省前列。2013年,秦皇島就出版了180萬字的《秦皇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成果彙編》,對研究和了解秦皇島當地民間歷史文化極具參考價值。

  “讓非遺技藝走出去,也讓傳承人的生活和創作更有保障的關鍵,是要找到非遺技藝和人們現代生活之間的良好對接點,做好衍生品。”張輝説,她的夢想是讓秦皇島的非遺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了非遺協會的工作,她雖然關掉了自己的店,也放棄了很多事,但她相信,有一天大家都能再吃到她的吳爾哈拉氏葷鍋。

  實習記者 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