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推進五大行動 防治環境污染全面向"綠"轉型

來源: 工人日報 | 作者: 余嘉熙 | 時間: 2017-11-20 | 責編: 雷衛騰

洛陽防治環境污染全面向“綠”轉型

本報訊(記者余嘉熙 通訊員王佳寧 龐曉磊)生態環境是發展的底色,面對長期欠下的“環境賬”,近日,河南洛陽積極開展生態環境污染防治,全面向“綠”轉型。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説,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就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構建生態環境建設體系,就是要著力打造綠色空間、發展綠色産業、倡導綠色生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美好。

在此背景下,洛陽統籌推進藍天行動、碧水行動、林業生態提升行動、鄉村清潔行動和生態修復行動“五大行動”,持續推進全區域、全系統的生態環境改善。

生態修復“還舊賬”,必須從綠色的産業結構和生産方式開始構建。洛陽成立多個督察組,狠抓重點污染治理:徹底拆除集中供熱區域燃煤鍋爐,使火電行業達標排放;對大型工地遠端監控,全面控制揚塵污染;關停查封一大批“散亂污”企業,嚴盯死守,防止死灰複燃……

“以前這裡環境臟亂,雜草叢生,溝渠裏也都是垃圾,我們都繞著走。如今大變樣,在綠植間散步、健身,真是好!”在位於洛陽市的八里堂西遊園,正帶著孫女遊玩的劉女士深有感觸地説。

小遊園牽動大民生。自去年起,為了讓城市“綠”起來,洛陽打造全域綠色生態走廊,以“綠廊”“綠網”“綠帶”等“八綠”工程為統領,累計造林22萬畝,同時將遊園建設列入重點民生實事,因地制宜改擴建小遊園和街頭公園綠地近百處,打造15分鐘生態休閒圈,讓群眾開窗見綠,出門進園。

與此同時,在河渠沿線,洛陽正全面推進截污治污工程,著力守護“一河清水”。

曾經,密布的河流水系和舟楫之利,衍生了繁華都市和河洛文明,使洛陽成為北方難得的富水城市。但長期“放養”的河流色如醬油,臭氣熏天,令路人掩鼻而過,遊客敗興而歸。

如今,洛陽“四河同治、三渠聯動”,引水補源、沿河棚改等234項綜合治理實施項目被提上日程,全力做好“水文章”。“養殖場被拆之後,周圍的環境變化太大了。臭味不見了,河水變清了,俺的心情也跟著好了!”洛陽市孟津縣城關鎮九泉村的田景獻養豬已有17個年頭,但今年7月,養殖場因污染河流被拆後,他表示“拆得很對”。

生態保護是場“全民戰”,如何形成河流治理長效機制,是各地一直探索的難題。

“大問題河長處理,小問題巡河員解決,河流有了‘管家婆’,咋會治不好!”洛陽市水務局局長陳亞利介紹説,今年7月,全市127條河流及9條渠道、水系按照河流所處地理位置及流經區域,設立省級、市級、縣級、鄉級、村級五級河長,以河長制實現河長治,共同護佑綠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