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活動演出

國家大劇院週末音樂會迎來600場

發佈時間:2021-08-03 10:27:34 丨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丨 責任編輯:曉程


國家大劇院週末音樂會迎來600場 劉方 攝

中新網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高凱)7月31日,國家大劇院“傳承與經典——週末音樂會600場特別策劃音樂會”在音樂廳奏響。

著名指揮家張藝執棒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攜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和著名琵琶演奏家章紅艷,共同為觀眾呈現了一系列融貫中西的經典曲目。

作為“週末音樂會”第600場特別策劃音樂會,本場演出主題為“傳承與經典”,西方經典與中國名作同臺奏響,輔以藝術家們的生動講解,為觀眾帶來一場“代入感”十足的視聽盛宴。而這樣高水準的音樂會已經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了600場。

國家大劇院週末音樂會迎來600場劉方攝

柴科夫斯基作曲的《輝煌的大波羅乃茲舞曲》為整場演出拉開精彩序幕。“‘波羅乃茲’也被稱作波蘭舞曲,該曲選自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第三幕。這是一段氣勢輝煌的華麗樂曲,具有非常典型的波蘭舞曲節奏和結構特徵,同時在旋律上也有著非常濃郁的‘柴氏’風格。”通過指揮家張藝的悉心講解,讓觀眾在欣賞音樂之餘又增添了不少音樂賞析方面的知識。

隨後,穿插著格拉祖諾夫的《第一音樂會圓舞曲》,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和著名琵琶演奏家章紅艷分別聯袂樂團演繹了中國作曲家趙季平先生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和吳祖強先生根據同名古曲改編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精彩的詮釋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而張藝指揮深入淺出的介紹,更讓觀眾對作品形成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作曲家趙季平先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他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是國家大劇院委約創作的,作為一部單樂章作品,作曲家並未採用傳統協奏曲的三樂章結構,委婉抒情的主題與動力感十足的副題形成鮮明性格對比,作品充滿了十足的中國韻味。”“《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陽簫鼓》,是我國流傳下來的傳統琵琶獨奏曲。1925年首次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經著名作曲家吳祖強先生的重新編配,將琵琶演奏與西洋管弦樂完美融合,使這首我國優秀的傳統作品有了更易於被西方聽眾接受的一種新的演繹形式,更有利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向世界傳播。”

雖然是第一次做客週末音樂會,但是作為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藝術總監,呂思清早已是大劇院的老朋友了,他表示:“特別高興能夠在週末如此美妙的早晨,跟大家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裏相聚。週末音樂會已經舉辦600場了,大劇院在古典音樂普及方面做了很紮實的工作,特別是舉辦了許多如週末音樂會等的藝術普及教育公益演出和活動,拉近了觀眾與古典音樂的距離。”

琵琶演奏家章紅艷在週末音樂會的舞臺留下過諸多精彩演繹,她表示:“週末音樂會400場的演出場景還歷歷在目,轉眼間就迎來了600場。非常感謝國家大劇院週末音樂會,沒有這個公益品牌就沒有今天大家的聆聽和欣賞,我真正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這裡是一個充滿崇高、優美、快樂音樂廳文化的地方。音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乃至全人類的文化精神體現,它有著巨大的力量,像《春江花月夜》可以穿越時空,經過幾百年,在今天依然‘活著’,依然可以和觀眾們一起分享,我想這或許就是今天的主題‘傳承與經典’的力量吧。”

作曲家杜鳴心先生作曲的交響詩《飄揚吧,軍旗》作為壓軸曲目,在八一建軍節即將來臨之際演繹,氣勢恢宏,意義非凡。

自2008年1月13日首場演出至今,國家大劇院週末音樂會已演出600場,累計邀請60余家演出團體、百餘位藝術家,上演了900多位中外作曲家的2000余部作品,惠及觀眾90余萬人次。

作為國家大劇院重要的公益性品牌項目,“週末音樂會”涵蓋了交響樂、民族管弦樂、交響管樂、合唱及室內樂等多種藝術形式,邀請國內外知名樂團及藝術家參與演出。多年來,精心策劃了“家庭音樂會”“不可不聽的交響音樂”“中國民族音樂”“經典合唱”“經典室內樂”五大系列;2021年,還特別策劃並上演了“百年輝煌中國作品”和“冰雪之夢·冬奧之約”系列音樂會。

“演講結合、賞析並重”是週末音樂會有別於其他音樂會的一大特點,指揮家、演奏家、知名學者等名家現場傳授知識、講解曲目,與觀眾暢談文化、分享音樂,使觀眾獲得藝術體驗,得到藝術熏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