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韓曉龍而言,作為服役于北京橄欖球隊的運動員,他的日常只能在方圓230畝的先農壇體校內活動。

在隊裏,28歲的韓曉龍與寄宿制高中生的生活並無太大區別:早中晚餐在體校的食堂解決;在運動員公寓裏,韓曉龍和兩位隊友分享著二十平米的集體宿舍,公用水房、浴室和廁所;球隊有著嚴格的紀律,平時不可邁出體校一步,週末允許外出,但必須在週日晚八點前歸隊。

 

2011年,北京市橄欖球隊建隊,設先農壇體校為集訓地,先農壇體育場成為訓練場地。不過,這裡並未開闢橄欖球專用場地,橄欖球隊和足球隊分享著一塊草坪。 先農壇體育場還曾是國家橄欖球隊的前集訓地。能來到這片場地,隨國家隊集訓曾經是每一位橄欖球運動員的奮鬥目標,包括韓曉龍。

“2010年,我還是中國農業大學的在校生,第一次來到先農壇隨國家隊集訓,看到了曾經在錄影視頻裏的國家隊帶隊教練、明星球員師哥、還有那些比較崇拜的人,能跟他們一起訓練,那種感覺太幸福了。”

也是從2011年起,全國掀起橄欖球建隊熱潮,各省市橄欖球隊陸續建立。當看到多位偶像級師哥簽約北京隊時,韓曉龍也毫不猶豫選擇為北京隊效力,“我當時想,這是我想要的那支隊伍,上至教練下至隊友,我感受到了團結和鼓舞,那是一種大家庭的感覺。”

 

時光飛逝,隨著師哥們陸續退役、轉行和球隊新生力量的注入,當年的“小龍”變成了現如今年輕隊友口中的“龍哥”。作為已有八年橄欖球運動員經驗的老大哥,由於隊裏人手的缺乏,他還身兼北京隊助理教練,幫助男隊教練帶隊訓練。

從國家隊到北京隊,韓曉龍自覺肩負起了時間和資歷交給他的重任。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以前我是練單項的,而橄欖球是個團體運動,這個運動會讓你感覺到在好多時候都需要身邊隊友的支援,同時隊友也需要你的支援。無論是生活還是比賽訓練,你都感覺自己不再是孤單一個人。”

 
 

1990年12月,中國內地第一支橄欖球隊在原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成立,這支由高校建立的“民間隊”填補了國內體育項目的空白。資料顯示,自此以後,農大成為了內地英式橄欖球運動發展的重要力量。比如,中國第一支橄欖球國家隊是以中國農業大學橄欖球隊為班底組建的。至今,至少有106名農大橄欖球男女隊員入選了國家隊。

 

2009年,七人制橄欖球正式成為2016年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同年,七人制橄欖球被國家體育總局宣佈成為2013年全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不少省市以此為契機相繼建隊,積極備戰全運會。 如果説,2010年及之前的橄欖球人才培養是作為“民間項目”在中國農業大學、廣州解放軍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各高校以教體結合的形式開展,2011年 “全國七人制橄欖球冠軍賽”和“全國七人制橄欖球錦標賽”的誕生則徹底打破了格局——橄欖球項目由業餘體制轉變為專業體制,被納入了地方體育局管理系統。之前優秀橄欖球運動員集中的高校成為各省市體育局爭先簽約的對象。

 

“那個時期,國內橄欖球比賽的競爭空前激烈,甚至會出現師生隊友同場競技的畫面。”體制的變化和橄欖球入奧促進國內橄欖球運動發展,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根據國際橄欖球協會2015年公佈的2014年數據,全球共有120個國家723萬運動員在從事英式橄欖球運動。橄欖球運動在美國、英國、紐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十分盛行。但是在中國,這項發展了26年的運動還顯得年輕而稚嫩。

 

據公佈的2014年人口數據,取得裏約奧運會英式七人制橄欖球男子組冠軍的斐濟,其總人口不足90萬,但有15萬名橄欖球運動員,註冊運動員人數為6.5萬餘名。作為橄欖球發源地的英國6400余萬總人口中,橄欖球運動員數超過200萬,註冊運動員人數為34萬。而在英式橄欖球傳統強國澳大利亞,橄欖球運動員數和註冊運動員數兩組數據分別為61萬、23萬,在奉該項目為“國球”的紐西蘭,總人口數僅有400萬,但有近15萬名橄欖球註冊運動員。 在亞洲橄欖球運動強國日本,共有運動員115,223名,其中註冊運動員107,673名;在中國香港地區,共有21,307名運動員,其中註冊運動員13,107名。

而在有13.68億人口的中國,有58,000人在打橄欖球,其中註冊運動員的人數僅為6,000。

 

“他們問我,你是不是日本人啊?你是不是南韓人啊?那會我英語還好吧,我就皺著眉頭斜著眼睛看他們説,我是中國人!”

 

前北京橄欖球隊主教練張志強,是中國最早從事橄欖球運動的球員之一。1993年以橄欖球專項進入中國農業大學唸書時,便是校隊的主力。之後連續8屆獲得全國十五人制橄欖球比賽冠軍、6屆全國七人制橄欖球錦標賽冠軍,1998年至2008年期間,張志強連續11年擔任中國國家十五人制橄欖球隊隊長、七人制橄欖球隊隊長。

張志強的運動員經歷直到2015年才畫上句號,是中國橄欖球球員裏職業生涯最長的,同時也是表現最出色、走得最遠、在國球壇知名度最高的。

 

效力於外國俱樂部期間,張志強表現非常突出,但當外國球員得知張志強是中國國籍後,都感到很吃驚。“因為外國人不相信中國有橄欖球,也不相信中國人會打橄欖球。”

海外及國際賽事的經歷,讓張志強看到了中外橄欖球發展的差距。“最迫切的是培養優秀的教練員和裁判員。”張志強説,“我相信教練員和裁判員隊伍的壯大可以帶動整個橄欖球隊伍的壯大。這樣,中國橄欖球還能少走一些彎路,基底大了,金字塔自然也就能造得高一些。然後再談走進社會、走向社區,再談讓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2016年的暑假,農大附中的操場上,一群小學生和家長一起玩著觸式橄欖球,指導他們玩耍的正是張志強本人。 2014年,張志強加盟校橄聯盟,致力於推廣英式橄欖球在中國的發展,在青少年中培養對英式橄欖球的興趣。在中國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在推廣“觸式橄欖球”,將撞式橄欖球的“擒抱”改為“碰觸”,以較為溫和的競爭方式讓更多人接觸橄欖球,愛上橄欖球。

 

2016年的奧運會,沒有中國隊參與、又在北京時間深夜進行比賽的橄欖球項目並沒有因為“入奧”而讓更多中國人熟知。2019年,十五人制橄欖球世界盃將首次來到亞洲,並在鄰國日本舉辦。這不僅是推廣橄欖球運動的好時機,還是中國國家橄欖球隊的又一個動力和挑戰。

 

“當國旗升起的時候,尤其是在國外,唱著自己國家國歌時的感覺特別好。”韓曉龍十分喜歡身披中國國家隊戰袍為國征戰的感受。“比賽時拼盡全力特別想贏,不想給國家丟人,但並不是每次都能拿到理想的成績。”

 

在中國,有許多像韓曉龍、張志強這樣的運動員正為橄欖球在中國的發展做努力。“作為橄欖球運動員,我希望用好的成績,給前輩、也給自己一個交待。”韓曉龍説。